APP下载

让课堂更灵动

2014-09-16杨永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肖邦麦子语文课堂

杨永刚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在这里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供大家参考与商榷。

一、尊重学生,放飞个性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三袋麦子》一课中,关于小猪、小牛和小猴处理麦子的做法,你欣赏谁的做法?学生的答案是五彩斑斓的,有的孩子说:我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非常能干,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有的孩子说:我欣赏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吃了半袋麦子,剩下了半袋,给自己留有余地;还有的说:我欣赏小猪的做法,因为他一下子把麦子吃光了,这是提前消费,他会享受,听了这个孩子的话,有很多孩子急切的想反驳他,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踊跃,我随即让孩子们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辩论会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在原有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的理解。只有尊重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勇于创新,敢于批判

新的课改下,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能向教师、教材和同学提出质疑,畅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养成创新精神和批判的意识。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学生普遍认为:肖邦是至死不渝爱国的。至此,我本想圆满地结束教学,宣布下课,却有“反其道而行之”者出人意料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说话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吗?”我默许后她说:“当时祖国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肖邦却在这时离开祖国,怎能说他爱国呢?”听了她的自圆其说,另一位学生补充到:“当时肖邦应该投入到战斗中去,赶走侵略这者!”也有固执不服者替肖邦“说情”道:“当时的情况,肖邦也是不得以离开的,况且到了国外后,他还在为祖国四处奔波,夜以继日的创作歌曲,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双方都有理,我只好“借题发挥”,让学生就肖邦“爱国”还是“不爱国”进行辩论,学生据理力争,见解独特,大家在激烈的争论中忘却了下课,究竟谁“是”谁“非”,我也无法说清,不过我毫不吝啬的给予了许多发表见解的学生以赏识的评价。最终,我帮学生“调停”,并提示学生要想进一步了解肖邦,还得课后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不知不觉中,这一周的研究课题已经形成。“肖邦的爱国”的观点是很具权威的大众观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我们的学生却“出生牛犊不怕虎”,勇敢的挑战权威。这不正告诉我们,教师少一些传授和给予,学生就会多一些探索和发现吗》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就疑难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争辩,倾诉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发创新,在不同的思维空间碰撞出激烈而美丽的火花。

三、引领对话,收获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不仅能使课堂成为教师激情的撒播场,更能成为学生展示激情,释放个性魅力的大舞台,让语文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两棵树的大小和位置是这课的关键。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黑板上故意画错位置,一时间,不少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也有学生固定在老师总是对的的模式下,不敢有所异议。我对提出异议的孩子大力表扬,并让孩子从书上找出证据,做到言之有理。学生兴致高昂地找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理解也很深刻。这一特别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促使学生勇于实践,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课堂还必须保证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体验,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教学《赶海》一课,我在让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之后,并不急于逐段细讲,而是又大胆给了学生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想想赶海有趣在哪里。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交流时,学生的发言异常精彩:有的说:“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有的说螃蟹很不好抓,它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还夹我的手呢!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课文情景,正与小作者共同喜悦、惊讶、欢快。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在心灵自由飞翔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四、多元评价,激活课堂

课堂上的评价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它的功能除了对学生的参与做出准确的评价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能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欲望。生活化的语文评价方法,要求评价的内容贴近生活,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手段更富于生活情趣,时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读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命令时,一个学生读完,我说像船长了,谁能读得更像呢?又一个学生读了,“更像了!”有一个学生读得很棒,我翘去大拇指说:“真正的船长出现了!!”老师用不同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状况做出总体评价。每个小组仿佛是一个个由相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家庭,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

新课改呼唤新课堂,将新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教学行动,我们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作者单位:灌南县北陈集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肖邦麦子语文课堂
麦子熟了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麦子的回忆
肖邦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