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2014-09-16王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段落文章作文

王迎

当看到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冥思苦想,痛苦万分,脑海中却还是空空如也,搜肠刮肚,也寻不出半句佳言时,我不禁反思:我们语文教师究竟教了些什么,使学生长期的不会写文章,变成了怕写文章。难道是我们的教学偏离了方向?作文就是手写我心,表情达意,向别人或向自己传达一种情感、一种思想。为什么学生如此为难呢?

初中学生的作文处于从起步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个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其中一些显而易见但又屡被忽视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1.语言平铺。语言平铺直叙,不能运用修辞等写作手法,这是学生写作中的一大通病。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总喜欢让学生在阅读时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技巧,学生也能较好地评析,有时还可能讲出一大堆理论和见解,然而自己写作时,却将修辞抛到了脑后。这个使得学生的文章平淡无味,既不能“抢眼”,也不能“扣心”,这样的作文怎么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2.结构不合理。对于中学生来讲,教师必须明确,一篇好的文章在结构上是要讲究的。开篇必须要设法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读,主动地去探求文章的主旨。中间阶段要合理地过渡,让读者的思路开放、准确地结尾最好是留有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产生余音回荡的感觉。

3.章法不清晰。一概都使用“三段论”,不讲究章法上的技巧,是不少初中生作文中的通病。其实作文不必拘于形式,当然初学写作还是要尊重和借鉴基本的章法,绝不能走一味标新立异的极端。初中生的文章一般控制在800字以下,所以,作文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必须做到简洁切题,绝不能絮絮叨叨、漫无边际,不计篇幅地漫谈,能引起人思索就可以了。

文章中间阶段,有学生不能细分段落,这是一个不足。知道合理的段落划分是彰显文章层次的必要做法,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建议各用独立的段落,不要统一地放在一个大的段落中。

4.常识了解不到位。有些学生的文章题材也还不错,就是不注重细节。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表现为混用、乱用、该用不用等状况。广东等地对高考作文在文字、标点、书写规范方面设置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是必然趋势。应该要求学生给予足够重视并加强训练,不要在这些作文的基本规范上丢分数。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作训练应重视情感培养。文章是什么?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没有情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必要写的。

写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把情感培养贯穿始终,这不仅是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对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始终把情感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2.启示思维,提倡创新。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拓宽其思路,提倡创新。要摒弃传统思路中用单一的理念指导和限制学生的头脑,造成思维定势的做法。既要培养其正向思维的能力,也要培养其多向的发散性、构造性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标准、方式去看待和评判事物,学生会因为有所发现而更加自信。

3.提倡“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文章。“真实”是写作的前提,我们欣赏“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绿色作文”等等,就是要力求作文的“真实”,不希望学生的文章中信誓旦旦的语句都是虚假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读者的不尊重,而且更可怕的是把学生“培养”出了虚假的灵魂。我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并不是要文中句句都是实际发生的事物,而是要求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宣泄。

4.重视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任务,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批改作文不易,到最后,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关键。对激发情感、培养兴趣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认识上。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入作文中。只有熟悉的生活中的思想和题材才是学生作文不竭的源泉。中学生尽管生活的阅历还十分有限,但学生的爱好很广泛,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外面世界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更有着许多蕴含着深刻意义的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善于鼓励、引导和挖掘,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事例,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5.注重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和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写好作文的又一关键。首先,教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引导学生首先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然后是准确把握写作要求,写作要求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开放式要求,一是限制性要求。最后还要注意开头点题结尾扣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开始,进而启发他们发表对生活的见解和主张,即从抒写生活到认识生活,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难而进,努力探索,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面貌。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段落文章作文
心理小测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