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和谐共舞
2014-09-16沈虹
沈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在预设与生成中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在教学展开前,教师能否对文本深入钻研,能否与文本开展深入对话;教师对学情的分析、研究是否准确全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种种的预设是否能把握住文本的重难点,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心等等。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在预设与生成中着力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对于这两个句子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试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悟:
1.安静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为什么说是个奇迹?
2.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是指什么?
学生对于两个问题的回答大多体现出如下几点:因为安静是个盲童,她竟然能拢住睁着眼的蝴蝶,所以说是个奇迹。神奇的灵性是指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一个学生的感悟却颇富有诗意:她说安静热爱春天,天天与春天拥抱在一起,她心中装着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这就是她神奇的灵性。
二、在自主探究中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那么,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呢?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针对学习内容(文本)特点,瞄准教学目标,努力创设各种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从而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恰当的方法所进行的学习探究活动,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层面初步把握课文相关知识点,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个重点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在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自主探究时,我设计了如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或词典理解“幽雅、一摞、柔软、舒展、惊羡”这些词语的意思;
2.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是省略了什么具体内容;
3.这句话中对碗的描写与少年的表演技艺有什么关系呢?
三、在质疑问难中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善于质疑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成为“录音机”,如此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质疑探究的精神。新课程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在不断质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变得活力四射,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例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中,课文里有这样两句话:“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我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话的意思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同学们,读着这两句话,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你们的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了这句话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1.小孩为什么要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呢?
2.小夜莺是跟凶恶的德国鬼子在一起,他为什么表现得那样无拘无束、调皮呢?
3.小夜莺为什么不安静地在前面带路呢?
4.“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中“好像”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好像”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四、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现代社会离不开合作。新课程所凸显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强调合作学习。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引发对学习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等等。在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在着力促进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过程中,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教学《花的勇气》这篇略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前导读部分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提出了以此问题展开合作学习要注意的三点建议:
1.要注意从文中找出含有“失望”“遗憾”以及“惊奇”“心头怦然一震”这些关键词的句子。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阐明自己体会的依据和理由。
3.学生要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语文课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内在的、固定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让两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教学展开点,并努力使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相得益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