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4-09-16高容
高容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而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影响语文能力的整理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牵连着读、说、听的能力怎样,也就是客观地反应了他的听、读、说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过的最重要的形式,作文教学进行的是最严格、最规范的语言训练,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检测。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便成了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几年来,我一直在摸索尝试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师傅领进门”是学生写作的关键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是说给学生听的,意在强调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前半句则是说给教师听的,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教师应首先问问自己“你把学生领进门了吗?”作文教学很关键。
写作课历来被学生视为“头疼课”,一提写作先皱眉头,可见他们还未入门,认为写作领域深不可测,不敢也不愿涉足,教师作为向导和师傅,应该如何带领学生踏上写作之旅呢?
(一)思想上,易化写作
第一堂写作课上,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写作并不神秘也并可怕。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里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这些话要调整,让它有条理、有重点、有中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一两个话题,让学生围绕所给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表现教师,既要充分肯定又要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话写在纸上,让他们在进行简单的写作尝试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实践上,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段精辟的话语以极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把“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下锅”。
1.学校生活是知识、理性与情感交织的宝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获取知识的沃土,是提升智慧的熔炉。这里有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更有爱心写就的感人故事。同学间或轻如烟淡如水,或甜如蜜、甘若泉的相互关心而带来的瞬间感动,都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细心挖掘,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
2.社会生活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对于学生来说,社会生活较为简单,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细节、闪光点,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就能使文章生色、升级。因此,引导学生把握好生活就成了作文的关键。
让学生走出狭小的书斋,广泛地接触社会,关注民生,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课堂上那种沉闷的氛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导致作文教学使教师疲惫,学生乏味,学生作文空洞、呆板无味、虚情假意。我们另寻蹊径,以开放的课堂环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取激情
常言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作文课上,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与激发,思维活跃起来,就会各抒已见。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综合训练的设计活动,目的在于采用特定环境激发兴趣,这一方法,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指定他设计的内容,要求他们净化杂念,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可以进行争吵或辩论以确定最佳的活动方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出最佳思维,并且给他们一个施展的空间,在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的准备工作。
(三)让学生在互改中走向成熟
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活动,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交代与了解所写的内容。听的学生会一面听,一面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也会得到提高。通过朗读与欣赏,展示与挖掘成功之处。读完全文,读者特地会把自己得意之处挑出来,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并刻意朗读一遍。学生之间相互提出不足,探讨修改。修改后再欣赏,以至完善。
学生批改作文,重在相互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三、注重作文的评改工作
写后批改是验收、提高学生写作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总体检验,有针对性的细致指导,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认识的重要一环,所以评改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以往的教学习惯是: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进行审批,审批后做一下综合评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继而做下一次作文。那么,对于教师的“评”,学生是怎样看待的呢?其中的不足,学生是否改正呢?教师无从知晓。如此往复,评改工作又有何意义呢?尽管教师们下了很大功夫审批作文,但效果却不显著,所以,必须把“改”的工作也落到使出。要想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老师先要做到认真“评”,不能粗枝大叶,要细评,做到从“小”到“大”。所谓“小”,即每个字是否正确,每个词是否准确,每句话是否通顺,每段话是否连贯,每次意思是否统一。所谓“大”即所选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组材是否合理,叙事是否完整,写人是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结构是否完整,文章是否形神兼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会很辛苦,但我认为辛苦的背后会有收获。也只有老师做到这一点学生修改作文时才会知道如何改,改什么。改后的作文教师要再次审阅,了解每个学生“改”的情况,如有缺点再次指出,从而完成督促和反馈工作。对学生而言,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改前的作文与修改后的作文两相对照,也能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能够提高写作兴趣。“评”“改”作文这两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是分不开的,这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必然会促进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实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教师指导好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应按不同作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