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8年,打造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4-09-16

创新时代 2014年4期
关键词:常德村民

个头儿不高,黑黑瘦瘦,总穿着双布鞋,每天要到村里走上一圈,查看每个角落。遇到村民他总是一脸谦和真诚的笑容,这就是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就是他,48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打遣出了最美江南新农村——蒋巷村。

蒋巷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地处常州、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春日里,蒋巷村桃红柳绿,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蒋巷生态园,农民蔬菜园、常盘工业园以及村民新家园生机勃勃,一派兴旺的景象。在这里,村民人人有工作,家家有股份,户户住别墅,村民都说自己的幸福指数很高。昔日里“穷土恶水、偏僻闭塞的苦地方”,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的“花园”。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学习取经、参观游览的人们往来穿梭。

常德蛊一边给记者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一边幢憬着蒋巷村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说:“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比欧洲乡村还要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一个村党组织书记朴实而远大的心愿。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创新发展致富

一个村书记,凭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对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渴求,与村民长期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同甘共苦,完成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三次重大转型。

1966年,常德盛当上大队长的时候,蒋巷村是有名的光棍村、贫困村。“插队青年,宁可到新疆,不愿到蒋巷。”村民蒋阿毛回忆说。面对蒋巷村民有朝一日能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常德盛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誓言。他带着大家实施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肩挑背扛,硬是将千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多。低洼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蒋巷村从此再也不为吃不饱而发愁。直到今天,蒋巷村仍然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村之一。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苏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时常德盛已不满足于“农业样板村”的现状,决心抓住大好机遇发展工业。常德盛起早摸黑,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支塘镇人大政协主席徐永明回忆说,那时候去南京做生意,常德盛凌晨2点就起来了,为的就是在别人8点上班前赶到,能找到办事的人。靠着热忱和诚信,常德盛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把常盛集团一步步“拉扯大”。如今,蒋巷村的企业稳步发展,吸纳了全村80%的青壮劳动力,每年还主动上交给村集体600万元,这些钱大部分都用于村民的福利,成为村民致富的经济保障。

蒋巷村民的米袋子、钱袋子鼓起来后,常德盛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于是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旺家的新思路。借助沙家浜红色旅游的辐射效应,蒋巷村近年来积极开发“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达10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动共赢。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适合什么就干什么。”常德盛为每个村民都想好了出路。2013年全村三业经济总产值13.3亿元,亩均产粮超1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2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凡年满58岁的男性村民和年满55岁的女性村民,每月都可领取500元1500元养老金;身患重病者每月可领取补贴400元;全村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大专生年补助1500元,本科生2000元,研究生5000元;村里股份分红每人8000元。

村里的事听村民的,民主创新集体当家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经济社会生活的开放使村民有了表达意见的冲动,眼界的开阔更使村民有了参与管理的能力。村民参与民主管理,这是蒋巷村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蒋巷村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相反村党委十分善于调动每一个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用集体的智慧谋划村里的发展。村里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商量,蒋巷村如何共同致富,大家一起探讨。民主管理,让全体村民凝聚起了过好日子的共识,对蒋巷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无比坚定。

蒋巷村不仅仅是生产发展创新的蒋巷村,也是一个管理民主的文明村。村里每有重大事项,首先征求村民意见,开会讨论,由村党组织决定。蒋巷村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落实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村务人人了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常书记很尊重百姓,喜欢听百姓的声音。蒋巷村每年都要召开几次村民会议,他会把村里的发展思路讲给大家听,然后请村民一起提建议,村‘两委班子再集体研究。这样的制度都坚持几十年了,形成了机制。”支塘镇人大政协主席徐永明对蒋巷村的民主管理和常德盛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感慨颇深。2009年,村里的水稻产量不太理想,尤其是香粳米产量很低,加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水稻利润微乎其微。对此,村民蒋建明建议,村里给予种植户适当补助。常德盛在听到这一建议后,立即和村干部了解水稻长势和市场行情。不久,一项给予种植户每公斤6分钱补贴的决定出台了。这一决定保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农户们十分高兴。

在常德盛的大力倡导下,蒋巷村形成了村民关注集体、集体关心村民的良好风气,民主治村让干部工作有动力,让农民活出了精气神,展现了蒋巷村乡凤文明、管理民主的和谐风貌。

精神文明的改革发展,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这是常德盛经常讲的话。改天换地不易,而塑造新型农民更难。2000年春节过后,蒋巷村186户村民收到一份礼物,是村里给他们订的4份报纸和2份杂志,同时还有一本笔记本。村里要求每户村民把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对村里发展的建议以及要反映的问题写在上面。村委会一年收集两次村民的读书笔记,常德盛不管多忙多累,也要逐本阅读,对于读书笔记写得好的村民,由村里给予奖励,并张榜公布。

村民张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无私奉献的道德典型。2009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张春在报上知道了湖南长沙一个叫黄舸的男孩身残志坚的故事。黄舸身患先天性肌肉营养不良症,但面对有限的生命,她依然自强不息,这打动了同样面临生活困难的张春。第二天,张春就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拿出了100元,汇给了黄舸。在此之后近6年的时间里,张春不间断资助黄舸,先后汇去8000多元钱。也就是在那年,常德盛收到了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张春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善解人意、无私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常德盛说:“诸如此类的例子,在蒋巷村还有很多。读书、做笔记并且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里,让每一位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事。”

在蒋巷村民俗博物馆,记者看到一份蒋巷村村民委员会早在1985年就订立的《村规民约》:“凡设立赌坊或聚赌的每次罚款20-100元”,“凡出口伤人、骂人引起争吵者,罚款5-10元……”随着时代变迁,蒋巷村又科学地提出了“以奖代罚”,出台了《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蒋巷村文明村民公约》等一系列制度。一户人家,只要能做到自主创业、爱护环境,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礼貌待人、邻里和谐等,村里就会给予一定奖励。连续20多年,蒋巷村无刑事案件、无个人和集体上访、无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现象。在蒋巷村,精神文明活动深入人心。村委会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健身乐园、医疗服务中心、村史荣誉展览室、民俗风情馆、根雕农艺馆等;村里长期坚持办好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图书馆每天免费开放;每年举办以实用技术、农艺科技等为主题的各类培训30多场,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次。

蒋巷村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精神文明入手,通过制定村民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树立风尚,形成了自身的文明乡风。今天的蒋巷村,除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外,“村规”里又多了一个“精神传家”。

心系蒋巷、无私奉献,新农村的带头人

“没有常德盛,就没有蒋巷村的今天,没有蒋巷村的发展,也不会成就今天的常德盛,书记和蒋巷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得到常熟市委领导的这句夸奖,常德盛实在是不容易。20多年来,蒋巷村每一户村民家中,都留下了常德盛可敬可亲的身影。全村186户800多人,每家的经济和生活状况他都一清二楚,每个中青年的性格特长他都了如指掌。大到造房起屋、寻找工作,小到生病就医、子女入学,哪家哪户需要帮助,他总是抢先赶到,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村民孙启华是支塘镇最大的养猪专业户,可20年前他却是个两手空空的穷小子。在一次共同富裕研讨会上,常德盛得知孙启华想养猪,便主动给他出主意、盖猪圈、贷款买猪。当猪价下跌时,常德盛第一个跑到他家询问情况,耐心宽慰。在下暴雨时,又是常德盛带领村民及时赶到猪圈,帮助排水安顿,避免了孙启华更大的经济损失。在老书记的多次帮助下,孙启华猪圈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如今,一家人一年养猪收入可达100多万元。而常德盛却没有向他索要过一分钱的回报。

常德盛总是把“享受”让给村民。至今,村里二期186幢别墅和158套老年公寓已建成,众多村民住进了新别墅,常德盛却从没考虑过自己,还是住在工厂边的2间平房内。村里提出要给他一幢别墅,村民们都支持,可常德盛却几次推辞。他对村里人说:“就老房子住吧,不要紧的,要让大家先住好。”

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分亲疏,不计个人得失,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这是常德盛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村民们对他的共同评价。在村会计那里,记者看到了常德盛历年的工资单。统计显示,转制时常德盛该拿的1000万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3000多万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多年累计也已达数千万元,他也分文没取。还有镇里给他的绩效奖金等,基本上也只拿个零头。折算起来,从1993年至今,常德盛让掉的资产高达上亿元。很多人不理解,说他这样太不值了,但常德盛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村民过上好日子,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猜你喜欢

常德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扶琴》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