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爱情》中的“二元主角”叙事解读
2014-09-15宋晓菲
宋晓菲
多丽丝·莱辛是风格独特的英国作家之一。在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多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说。1996年出版的《又来了,爱情》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运用“二元主角”的叙事方式,在行文中穿插了两位主角不同的爱情故事,家庭背景以及他们对爱情态度的比较,体现了他们在小说中平等的重要地位。本文具体分析该小说中作者运用“二元主角”叙事技巧如何体现,以探讨作者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物更加丰满。
《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莱辛的文学创作总是不断创新,大胆进行各种形式技巧实验。在《又来了,爱情》这部小说中,莱辛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手法,运用独特的“二元主角”叙事技巧和多元化的叙事角度,讲述了编剧萨拉和剧目中的人物朱莉的命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元主角”叙事手法
在《又来了,爱情》中,整个故事的两条叙事线索讲述了不同背景年代两位女性面对爱情的态度及选择,既有萨拉的故事,也讲述了朱莉的故事。莱辛既然要在小说中讲述萨拉和朱莉两个人的故事,那么,她到底以什么样的叙事策略来展开两个故事呢?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在小说中,莱辛运用双层叙事的手法,通过“二元主角”的技巧,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萨拉是青鸟剧团的编剧,年过花甲但风韵犹存,多年的独居生活使其在情感上无所依托。在排练名为《朱莉·韦龙》这部剧时与两位年轻演员和一位导演产生了感情纠葛,情感的起伏使其不断地承受着精神折磨。作为另一条故事线索的主角朱莉正是萨拉所排这部剧的女主角,她年轻貌美,生活在19世纪拉丁美洲法国殖民地小岛上,由于是混血儿私生女,尽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先后与两位白人坠入爱河,但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在重重的压力下,最终都被抛弃。不再相信爱情的朱莉,在森林里隐居,用日记记录了内心的痛苦,并在即将与一位印刷商结婚之际,投河自尽。关于萨拉的故事属于第一叙述层,这条叙事线索中仍然穿插着朱莉的故事。朱莉的故事属于第二叙述层,朱莉的音乐和日记成为萨拉的编剧蓝本,也成为贯穿两条叙事线索的纽带。同时,朱莉作为故事情节的参与者,对主人公萨拉的形象塑造起着戏剧化的映衬和烘托的作用。由此可见,在莱辛构建的小说结构中,朱莉的存在的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莱辛对小说的叙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又来了,爱情》中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及多重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创造性地为现代小说叙述技巧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在小说的开头,作者通过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为我们介绍了人物萨拉:“她不是个年轻女人,当我们尚未完全看清她在阴影之中精力充沛的动作时,很容易把她想象为年轻人。”莱辛还介绍了萨拉的生活背景:“萨拉·德拉姆1924年生于科尔切斯特。有两个孩子……她在1946年与艾伦-德拉姆结婚,生了两个孩子。他死了,她三十多岁就当了寡妇……。”作者虽然整篇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但是并没有单一地采用这种叙述人称,而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作者适时地转换叙述人称、恰当地调整叙事距离。当萨拉的内心受到爱情的冲击时,莱辛通过萨拉的日记和写给其他人的信使读者能够走进萨拉矛盾的心理世界。“试想一下,我说我永远不会再恋爱是开玩笑。现在我觉得应该发布信号赶走一些倾听着的小魔鬼,或是心怀叵测的鬼家伙。并且以后试着只用以下东西奖赏她:愚蠢的梦。所有希望和需求。”内心想爱却不能的煎熬使萨拉处于极度痛苦之中,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心碎了。可是为什么感情的创伤会表现为生理上的痛苦呢?这确实是件奇怪的事情。”对于朱莉这一人物的展开,莱辛在开篇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为读者介绍了朱莉的生活背景以及爱情经历。为了进一步对朱莉这个人物进行刻画,莱辛通过朱莉留下来的日记记录了朱莉的内心痛苦。在朱莉第二次被爱情抛弃并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时候,她在沉重的打击之下,失去了心理平衡。“我们所有的平衡状态都是如此不牢靠,只要轻轻一碰,我们就头晕目眩,往下掉去,坠入旋涡……。”日记中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克服了第三人称叙事角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增强了叙述的真实性。二元主角叙事技巧的运用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成功地塑造了作品中的两位主要人物。因此,这部小说读起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二元主角”与人物命运
之所以说小说是二元主角,是因为在这个故事中着重讲述了生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两位女性,经历了感情的得失,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小说中平行发展的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小说中第一女主角是萨拉,青鸟剧团的编剧。但在整篇小说中,故事的展开却始终围绕着一个由萨拉改编并准备搬上舞台的名为《朱莉·韦龙》的剧目,因此,剧目中的女主角朱莉·韦龙的故事贯穿小说始终,成了此小说的另一个女主角。朱莉是19世纪拉丁美洲法国殖民地的法国种植园主和其情妇的私生女,她生活在马蒂尼克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吸引了很多的追求者。然而她的爱情之路却充满了波折。年轻英俊的法国军官保罗和朱莉相爱了,并将她带回法国的森林小屋中。然而,由于朱莉的血统和身份,保罗的家人极力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保罗离开了朱莉并娶别人为妻。朱莉在渐渐平复了爱情带给她的伤痛之后,又陷入了另一张情网。富家公子雷米与其两情相悦,两人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然而门第偏见的残酷现实使朱莉又一次被抛弃,甚至他们的孩子也不幸夭折。连受打击的朱莉从此隐居森林,清贫度日,依靠自己的才艺教授音乐和绘画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她的内心痛苦。一位承印朱莉乐谱印刷铺的老板被朱莉深深吸引并向她求婚,但此时的朱莉已经对爱情没有期待,不愿活在没有爱情的世界里的朱莉,尽管答应了印刷铺老板的求婚,却在婚礼前夕没有任何征兆的投河自尽。数年后,朱莉的乐谱和日记被后人发现后公布于世,并使她成为当地的名人。同时,记载着朱莉一生的悲剧命运的日记也成为萨拉剧团的编剧素材,在排练过程中,此剧的编剧萨拉、斯蒂芬、导演亨利、演员比尔和安德鲁等人纷纷卷入爱情的旋涡,这就成为了小说的另一条叙事线索。萨拉已经年过六旬,子女远在他乡,独自守寡三十余年,和她唯一亲近的是她弟弟的女儿乔伊斯,一个吸毒成瘾的问题少女。萨拉虽然守寡多年,但是爱情对她来说已成为过去。在排练《朱莉·韦龙》这部剧目的时候,她与饰演男主角的二十八岁年轻男子比尔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由于年龄的巨大差距,萨拉竭力克制着对爱情的欲望,逃避了这场爱情的风暴。后来,三十八岁的导演有妇之夫亨利也被萨拉的魅力所吸引,受到爱情蛊惑的萨拉最终把持住自己,没有发展这段婚外情。而另一位年轻的演员安德鲁也爱上了萨拉,但最终由于萨拉的理智他们并未深陷爱河。经历了三段爱情,萨拉虽然对爱情也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她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在精神上感到自己的无力,由于年龄的悬殊,她同样感受到了感情的挫折。两条叙事线索中的主人公萨拉和朱莉命运的相似性及差异性,都隐含着深刻的启示。莱辛着力通过对边缘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来关注她们所承受的由后现代社会的扭曲所造成的压力、困惑、无奈和绝望,展现了她对现实社会敏锐的观察力。endprint
“二元主角”与主题体现
莱辛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都体现出了人道主义关怀。在《又来了,爱情》两条叙事线索中,莱辛通过二元主角萨拉与朱莉试图为我们反映出同一主题,即边缘女性的情感需求。有色人种朱莉和老年女性萨拉在经历了爱情的得失后,忍受着极度精神折磨,虽然社会的压力无形地束缚着她们,但她们仍从内心渴求爱与被爱。朱莉的故事讲述的是历史背景,萨拉的故事则反映的是现实社会。通过讲述这两个故事,莱辛揭示了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的现实生活中,边缘女性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生活在19世纪拉丁美洲法国殖民地的朱莉是一个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她的出身决定了她的命运。由于私生女的身份,她尽管才貌双全,但由于家长和世俗的偏见,两度与白人男子坠入爱河,但最终都被抛弃。“美貌的年轻妇女没有家庭靠山,就处于不利地位——朱莉既是非法同居,又是有色人种,更是雪上加霜……穷苦人家的美丽姑娘把梦想当作期望,这是出于心中的一片痴情,而不是出于她们头脑中的冷静分析。”莱辛在文中的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朱莉的浪漫爱情所注定的结局。起初朱莉对于世俗的偏见保持一种超然冷漠的姿态。然而,当爱情渐渐远去时,她发现自己对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的残酷完全无法抵御。在她决定嫁给印刷商时,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在每个场合都被人排斥在外,如果有人向我伸出手,我会向他伸出手……。”社会的巨大压力使得性格倔强的朱莉最终向命运低下了头,答应了印刷商的求婚。可是,由于无法忍受空虚的生活和情感的沙漠,朱莉最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归宿:投河自尽。这既是自我解脱的方式,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抗。
生活在现实社会的萨拉年过六旬,她认为自己正“迈着优雅庄重的步伐走向老年”。当她看到比她年轻的人出现感情骚动就会觉得不寒而栗。至于说到爱情——她发觉自己已经二十年没有恋爱了,她不相信她会重坠爱河。然而当在排练《朱莉·韦龙》这部戏的时候,她却相继与不同年轻男子坠入爱情旋涡,虽然极度渴望爱情,但由于年龄的差距,担心世俗的偏见,她极度克制自己的欲望:“一个六十五岁左右的女人,爱着一个只有她一半岁数的男人……想一下她会怎样描述那相差二十甚至三十岁。”当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利,在情感上受到了挫折与打击,内心备受煎熬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的心在痛,痛得那么厉害,我希望能使它摆脱痛苦,就像让一只老狗睡着一样。我只是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所不同的是,朱莉由于对爱的希望完全破灭,无法忍受没有爱情的生活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萨拉这位现代女性,虽然饱受爱情的折磨,却理智地将其避开,最终她将如何度过晚年生活,作者留给了读者遐想的空间。莱辛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发出了呼吁:“莱辛在她各个时期的作品中,不断地为处于边缘地位的有色人种、女性、老人、弱者的权利呼吁,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睿智的辩证思维方法始终贯穿在她的整个创造生涯之中。”在小说中,代表着有色人种的朱莉和代表着老年女性群体的萨拉,这两位主角的情感经历反映出现实社会从古至今对边缘女性的偏见以及缺乏关爱。
从不同角度解读莱辛的作品,可以使读者更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增加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二元主角”叙事手法的成功运用,对于展现不同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两位主角的故事线索相互穿插,增加了小说的立体层次感,也是莱辛多元化文学创作技巧的又一次新尝试,为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法)热奈特.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58.
[2]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3]吴爱华.《又来了,爱情》的叙事学解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26-28.
[4]张连梅.解读《又来了,爱情》中的边缘女性[D].山东大学,2009.
[5]李秀华.论《又来了,爱情》的叙事艺术特征[J].学术交流,2011(5):184-186.
[6]赵志玲.多丽丝·莱辛和她的《又来了,爱情》[J].社科纵横,2004(4):130.133.
[7]Katherine.Fishburn.TheUnexpectedUniverseofDorisLessing[M].Cambridqe:GreenwoodPress,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