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一天来临
2014-09-15Yankee
Yankee
据朝中社报道,2014年5月10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亲临西部地区机场指导了朝鲜空军的飞行比赛。这次竞赛全称为“朝鲜人民军航空及防空军飞行指挥成员的战斗飞行技术大赛——2014”,为朝空军成立以来首次举办。从名称可以看出,此次竞赛主要面向朝鲜空军的飞行指挥员群体,亦即飞行联队(相当于我空军的飞行团)干部及联队以上干部。
正如金正恩所说,组织这次战斗飞行大赛的目的是“要飞行指挥成员喊着‘跟我上的口号,带头进行训练。”他还强调,“指挥成员要掌握高超的战斗飞行技术,使部队里的所有飞行员坚决准备成为天上的敢死队。”另外朝鲜公开报道这次竞赛,也是在向外界显示朝鲜空军在思想上已经做好了“战至最后一人”的准备。
由于朝鲜这个国家一贯的神秘性,有关朝鲜的任何官方公开报道几乎都算新闻。而朝鲜官方对这次竞赛堪称及时公开的图片和视频报道,也为我们了解这支长期隐藏在迷雾后的空中力量提供了便利。
力量的象征
作为空军战斗力的象征,米格-29堪称朝鲜“不可轻易示人”的“国之利刃”,在金正恩上台之前鲜有公开亮相。近年来随着金正恩频繁视察空军的公开报道,朝鲜空军米格-29的真面目也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
参加本次大赛的两架米格-29,其中553号机为类似伊拉克、南联盟等国曾装备过的9.12B早期出口型(北约称“支点-A”型);而415号机则是扩大机背油箱尺寸(俗称“猫背”)的9.13型(北约称“支点-C”型)。鲜为人知的是,415号机还是由朝鲜引进散件后自行组装的两架米格-29之一,该机于1993年4月15日,即金日成生日“太阳节”首飞成功,编号由此得来。而另一架自行组装米格-29的820编号则由朝鲜人民军空军建军纪念日而来。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无力采购后续米格-29散件,主要负责朝鲜航空工业发展的朝鲜第七机械工业局在组装了这两架飞机之后只得停产米格-29。
目前朝鲜空军拥有12架“支点-A”型和18~20架“支点-C”型,但受航材、机体寿命等因素影响,能够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大约只有总数的1/3。而这两架最近颇为活跃的米格-29无疑是其中一员。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两架飞机外表整饬一新,挂载空空导弹的挂架挂梁齐备,处于相对良好的战备状态。作为朝鲜空军战时争夺制空权唯一的希望,米格-29并没有像其他参与大赛的战机挂载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而是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单机特技表演。通过553号机接连做出的“殷麦曼”转弯、半滚倒转以及超低空通场等特技动作,朝鲜空军明显意在向外界展示其最精锐的米格-29部队仍然保持着较高训练水平。
作为朝鲜空军中另一种精锐机型,此次参加比赛的苏-25K/UBK强击机同样备受关注。依靠配套的俄制对地攻击武器,该机成为朝鲜空军对地打击性能最为全面与强大的机型,也是战时近距空中支援和浅纵深空中遮断的主要倚仗。金正日金正恩父子曾多次视察装备苏-25的部队,足见高层对该机的重视程度。不过在这次比赛中,和其他飞机一样,苏-25也只是发射了数枚57毫米火箭弹进行射击表演,并没有使用其他较为昂贵的弹药。
隐匿的鞭挞者
米格-23虽非朝鲜空军中性能最强的飞机,但直到本次比赛前,想寻找一张其较为清晰的照片都非常困难。从此次公开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朝鲜装备的米格-23是1978年开始生产的ML型。该机属于米格-23家族中的第二代,由于设计上更加强调机动性,不再过度重视高空高速性能,通过减小垂尾面积,取消后机身油箱等手段该机降低了1吨多空重。加上采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米格-23ML的机动性比第一代的MS/MF出口型有明显提升,仅比后来苏军自用型米格-23MLD略差。
但受前苏联军火出口中“猴式武器”现象的影响,朝鲜装备米格-23ML出口型的航电设备性能并不如苏军自用型。而当面对如今的假想敌时,囿于囊中羞涩久未升级的米格-23ML的航电设备更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其配套的R-23和R-60型空空导弹同样性能老旧,难堪大任。一架原本为强化空战性能而生的飞机,在现代空战中却已沦为末流货色,实在可叹。
由于变后掠翼飞机维护相对复杂,朝鲜空军米格-23的完好率不容乐观,其日常训练的效费比也不如米格-21,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3平时鲜有露面的原因。不过,米格-23相对米格-21更为优秀的飞行性能仍然会在实战中带来一些战术优势,尤其是变后掠翼的设计在低空高速突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米格-23ML在本次大赛中并未进行过多机动性能展示,而是和其他飞机一样,在机腹下挂载两具发射巢进行了火箭弹地靶展示。
尚能饭否的古董
皮实耐用的米格-21及其衍生型号仍然是很多囊中羞涩的第三世界国家空军的主力干将,朝鲜空军自然也不例外。本次大赛中,朝鲜展示了其装备的歼7I、米格-21PFM、米格-21比斯3个子型号。目前朝鲜拥有200架左右的米格-21,执行大部分日常巡逻和训练任务。正如1999年南联盟空军的米格-21一样,这些性能已经落后的飞机在战时也将主要负责对地攻击,因此在这次大赛中它们也都进行了火箭弹射击表演。
由于严重缺乏新机补充,本来应该在博物馆中颐养天年的歼6甚至歼5至今都还在朝鲜空军服役。除了加挂火箭弹后改行用作对地攻击飞机,以作为珍贵的苏-25K/UBK强击机的补充之外,这些爷爷辈的飞机还有另一种无奈的用途。从谷歌卫星地图中可以发现,这些老式飞机除了单独编成作战单位外,还作为“教练机”混编在装备米格-29和米格-23战机的部队中,以便这些部队的飞行员尽量保持飞行技术,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新型战机宝贵寿命的损耗。
大赛背后的实力端倪
由于这是朝鲜官方首次以视频形式对空军训练情况进行相对完整的公开,因此该视频在中国网站上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人对视频的内容不以为然,认为比赛虽然名为“战斗飞行大赛”,实际上基本只是老式战机打火箭弹大赛,没有近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模拟空战对抗,也没有发射空空导弹打靶机,而且连安-2,初教6这样的辅助飞机都能参加打火箭弹比赛,只不过又是金正恩的一次哗众取宠之举罢了。此类想法未免太过武断,笔者认为,这种比赛恰好说明朝鲜空军对自身实力有着还算清醒的认识。endprint
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强大的假想敌,朝鲜空军夺取战区制空权完全就是妄想。不过,虽然“全程使用”不敢奢望,但“首当其冲”倒是十有八九,根据近年来多次局部战争中小国空军留下的残酷教训,朝鲜空军战时最大的价值,就是配合战术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掩护陆军进行首波突袭。
这次大赛对不同型号飞机的科目要求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唯一没有参加火箭弹地靶训练的米格-29将在战时用生命延阻美韩联军优势空中力量的兵锋(考虑到首尔距离38线很近,双方空中力量的交战距离也将被压缩,有利于形成混战局面),以换取38线后方短时的安宁;而在地靶训练中出动的各种型号飞机则将利用这个稍纵即逝的窗口在空中集合编组并发动决死突击,以配合同样需要时间集结的陆军大部队行动。
由于在首波攻势后,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有第二波空中掩护,因此对首波空中突击兵力的打击力度要求很高。而朝鲜空军除了少数用于打击敌重点目标的苏-25强击机之外,其余大部分用于对地攻击的飞机都是加装火箭弹和炸弹的战斗机,作战效能与专业对地攻击的飞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只能靠堆积平台数量去弥补。而当战斗机都有不敷使用之虞时,看似可笑的安-2和初教6们也只有毅然加入攻击机群的选择。
多少战争故事告诉我们,小国空军面对强敌时的选择真的不多。前述战法,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对空军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的要求都非常之高,同时还会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况且,即使能做到以上几点,面对优势巨大的假想敌,这种悲壮的战略最终失败的概率也很大。
囿于篇幅,且不详细论述飞机数量、平台性能、以及作战体系层面上巨大差距的影响,仅从大赛最基本的机载武器情况来看,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严重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只有苏-25的少量配套型号),仍然把半个多世纪前研制的高阻航弹和57毫米机载火箭弹作为对地攻击主力的朝鲜空军,即使能够在战时幸运突破38线,面对层层防空火力的阻击去进攻普遍进行过加固的重点军事目标,再壮丽的牺牲也不过是飞蛾扑火。
在外人看来,本次大赛朝空军战机发射火箭弹的场面似乎和我空军演习中经常组织的火箭弹地靶训练差相仿佛,实际上,我军火箭弹地靶训练早已朝着实战化发展做出改进。不仅设置地靶的地形日趋多样化,训练中对飞行员进入攻击航线时的动作要求也更加刁钻。飞行员经常要在山谷中进行超低空飞行,以达成攻击的突然性,不仅要一边和低空紊流作斗争一边精细瞄准,同时还要计算好如何规避敌防空火力,退出俯冲攻击后从什么方向拉起脱离。这种攻击难度不亚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训练,和朝鲜空军进行的攻击航路、速度和高度相对固定的“套路化发射”存在本质区别。而且,和我军装备的国产90、130系列,以及俄制S-8、S-13和S-25系列等堪称琳琅满目的机载火箭弹家族相比,朝军几乎只有战斗部威力仅1.36千克的57毫米火箭弹可用,想压制面目标都需要发射多枚保证杀伤力,面对稍微加固一些的目标更是威力严重不足。而在本次竞赛中,1个架次只能打2枚火箭弹,足见朝鲜空军捉襟见肘的弹药储备。
对地武器惨淡至此,空战武器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举例来说,朝鲜空军的米格-29机队中不乏较为先进的米格-29S/SE“支点-C”,其配套的N019ME雷达理论上是可以支持使用包括R-77、R-73在内较为先进的俄制机载武器。但由于缺乏经费,连R-27ER/ET都装备不起的朝鲜空军米格-29S/SE仍然只能使用R-27R/T和R-60MK这种上世纪70年代末水平的空空导弹组合,更无需说其他型号的老式米格战机了。而且,考虑到这些老式导弹很多都因出厂时间较早而寿命将尽,即便朝鲜能通过装备俄制战机的国家获得一些元器件用于维护,其导弹武器储备的妥善率究竟几何,仍然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缺乏性能可靠空战武器的朝鲜空军,战时完成预定任务的能力又要大打折扣。
另一个问号则要留给朝鲜空军的飞行员们。飞行员是个拼身体拼脑力的行业,我空军歼击机和强击机飞行员的停飞年限一般是46岁,经上级特批可以延长到48岁。而在朝鲜空军的图像资料中,却能发现看起来年纪很大的飞行员。虽然本次竞赛是面向空军飞行指挥员的,参赛者年龄略大些也算情有可原,但是在视频中却仍然能看到大量满脸皱纹,甚至满头华发的老飞行员坐在场边观阵。这种精神固然可敬,但是不免让人产生朝鲜空军飞行员年龄结构是否有些“老龄化”的质疑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经济严重滑坡,无力支持空军飞行人才体系正常的更新换代有很大关系。培养一个能够进行4种气象飞行、具备完成高级特技动作能力、掌握空靶地靶射击要领的飞行员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还需要足够的飞行小时数和对应的燃油消耗与航材损耗。以朝鲜空军飞行员平均每年50飞行小时的数量估计,能够让上世纪90年代前成长起来的飞行员保持基本技术状态已属不易,对于90年代末期后进入朝鲜空军的飞行员来说,长期无法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飞行员都是有可能的。
片中有一个镜头让笔者印象深刻,当一位老飞行员坐进一架米格-21PFM的座舱准备升空表演时,铿锵有力的旁白介绍说,这是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吴琴铁空军上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作战时,曾驾驶米格-29起飞升空的南联盟空军司令柳比萨·维利科维奇空军上将。
同样是以少量米格-29为拳头,以米格-21为主力装备的小规模空中力量,15年前的南联盟空军面对强大的北约空军近乎全军覆没的遭遇不可能不给朝鲜空军以警醒。假如战争真的来临,面对装备性能比15年前还要先进的敌人,如果不想把战鹰埋进沙子成为敌人的笑柄,朝鲜空军的飞行员们是否能像今天这般万丈豪情地驾机腾空,向着跑道尽头血与火交织的天空发起冲锋,用生命捍卫祖国领空的尊严和空军战士的荣誉?
责任编辑:陈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