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

2014-09-15

时事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嘉善县校际流动

佘 宇

调查思考

如何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

佘 宇

“名师结对”是教师交流工作“传、帮、带”的典型形式。图为嘉善县某名师工作室新一届成员相互交流,共商活动计划。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现途径,现状却不容乐观。公众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亟待解决。“择校”的根源在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对于家长而言,“择校”的背后更多的是“择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投入、教师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但关键仍然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近年来,按照国家既有政策的要求,不少地方在教师流动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看,教师流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还十分有限,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不少地方在改革的过程中都面临一些利益、制度层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校际间差距的长期存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特定利益格局,其中既涉及教师个体的发展,又涉及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利益,同时还牵涉到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另一方面,从现有的制度保障(特别是配套措施)来看,教师流动工作还没有形成门槛性、强制性的制度要求。《教师法》无论是在教师的“资格和任用”,还是在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中都没有对教师流动进行专门的规定。同时,由于我国教师的身份不是公务员,教师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事关系变动)与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人员招聘、竞聘、解聘等规定并不相符,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缺失。

嘉善经验表明,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应在前期深入摸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消除顾虑,厘清并统一认识,充分考虑教师个体、学校以及主管部门等相关机构利益对教师流动工作的影响,从激励与约束两方面入手,对相关制度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通过财力均等、经费倾斜等措施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通过工资均等化、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为教师流动创造条件,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师流动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统一标准,并以此作为干部考核的约束性指标,等等。

当然,教师流动是一个难题,嘉善县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后续措施持续跟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既要有整体设计和统筹考虑,又要有重点、有阶段、有层次、有步骤,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佘宇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孙飞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事局助理研究员)

本栏责编:何一乐

E-mail: ssbghyl@126.com

猜你喜欢

嘉善县校际流动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上“班”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嘉善县2014年蔬菜生产者价格形势分析
流动的光线
嘉善县“三导向”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试点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嘉善县开展电镀行业整治工作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