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通往“塔尖”的回响

2014-09-15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塔尖体量策展

王宗亮

近年来,青年艺术的热度火线上升,而这一点从各机构、画廊、美术馆纷纷推出各自版本的“青年艺术家”计划便可见一斑,各路青年艺展之密集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同质和密度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被观众或市场排斥的现象,但同样也不是那种惯性需求使然的“正常”吸纳和对“青年”概念顶礼膜拜的如饥似渴。事实上,经过多年来的“磨砺”,多数人应该已经没有那种所谓要呈现一个真正能表现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真实水平、面貌及生存现状展览的包袱和诉求,所以,我们也自然不必臆想这些“寨主”是否正在准备一场争夺“正统”的恶战。换言之,扎堆儿的“青年艺术”其实正在朝着一种常态化、往复化以及成熟化的方向运作,而这一切确实离不开机构、学术的帮扶—也就是说,“青年艺术”仍需要多元能量的承认。

在此次展览中,这种多元能量的铺设有着较为直观的呈现。多个策展人、艺术机构与跨界学者的介入,使得时代美术馆选出的45位青年艺术家和200余件相关作品,获得了有了较为夯实有效的着陆点;三个展览单元(分别由三位策展人策展)的命名也相对多层次、轻松的阐释了青年艺术家在时下的某些特质:“勿动!误动:一次有限的自我挑衅”、“歧义!歧路:N种叙事的形态”、“从戾场到立场:青年人的主体构建”。

“旋构塔:螺旋上升,交织重叠,放大和集合各种力量,稳固的上升。”这是主办方对于中文展名(英:up youth)的简单解释,显然,“旋构塔”因为“旋构”而使词汇本身的重点不在塔顶或塔底(当然,终极结果是“向上”),而是在于塔“宽”和其内部体量中有可能包含的爆发能量和青年艺术的“登塔”过程。

今天,当我们习惯将热情和注意力放在青年艺术的“年龄条件”和唯经验、市场是从的价值观体系上,却相对忽略了“年轻”本身之于艺术的活力。当我们谈到中国青年艺术(家)时,在意识深处,多多少少有着某种来自“85”的条件反射,似乎我们都在日趋混杂,群龙无首和被艺术泡沫恶意消费掉的青年艺术概念洪流中,变得惶恐起来,不能平静的面对“新青年”的到来。但时间的前行可能并不会照顾到每一个还没来得及释怀的情愫,现在,青年艺术已经不可避免的踏上了新的征程,时代在现有的成熟体系上,其实也赋予了“青年艺术”新的内涵与使命。而众多青年艺术家能从此幸运的走进一个可以独立成长、又不会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系统之中,无论对艺术家本身还是整个生态发展的助推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而这样的系统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同质化和密集化存在中,也必然会日益完善自身的优胜劣汰,而非目前稍显襁褓般的“无差别”甄选;而无论“青年”的意义对于你来说是否神圣,它的聚集都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当代艺术中芸芸众生的一员,不仅仅只是各机构、画廊、美术馆们的常备选项亦或法宝之一。

也许,我们对青年艺术的关注和期待,已经像青年艺术本身日趋缜密的逻辑一样,它从此不必在“要么兼济天下,要么独善其身”的“二选一”中挣扎度日,也不必表现出多么经天纬地或楚楚可人。青年艺术(家)或许应该像是在一座向下扎根,又疯狂扩张自身体量的“旋构塔”,无论它是否为组成当代艺术硕大城堡的一部分,我们只管踱步在塔楼之内,享受自己或别人的脚步—亦无需纠结它通向的是一座象牙塔(学术)还是金字塔(市场)。

猜你喜欢

塔尖体量策展
“塔尖”炼成记
关于策展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超长无缝钢结构在超大体量工程中的应用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打造体量感的裤装2016春夏女裤流行前瞻
导语:小体量的大道理
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