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时代

2014-09-15

航空知识 2014年7期
关键词:双发机翼机身

《飞鲨》的暴力美学

文/Yankee

2014年春节前后,几张官方拍摄的中国航母宣传片《飞鲨》的高清截图在互联网上疯传,激起了人们对中国航母的又一波热情。近日,《飞鲨》宣传片正式发布,该片虽仅有6分钟时长,但对于中国军迷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作为全世界起降环境最恶劣的一类飞机,在随波起伏、尺寸逼仄的飞行甲板上,以自身动力驾驭强劲气流的舰载战斗机本身就是绝对力量的象征,而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则是这群象征中最伟岸的代表。人们不会惊讶于A-4这样轻巧的小家伙从超级航母的甲板上借助弹射器的力量轻舞飞扬,但会赞叹庞大的苏-33从“库兹涅佐夫”号的12°滑跃甲板上以AL-31F的强劲动力完成的卢一跃。

歼15作为该片的主角之一,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属性为其带来两大特质:大尺寸机身使各部位比例自然舒展,简单的线条便可凸显“肌肉”;双发机腹进气的主体结构颇有“腹有‘双发气自华”的韵味。此番酷似苏-33“暴力”构型的“飞鲨”,与美国F-14“雄猫”一起在人们心中构建出重型舰载战斗机的伟岸形象。

舰载机普遍使用的折叠机翼技术也是增强暴力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托举战机上天的钢铁机翼向内缓缓弯折时,机身主体轮廓逐渐清晰,观众将视线从直线形的机翼集中到流线形的机身上,飞机带来的冲击力更加强烈。相反,当机翼展开时,视线再随机翼伸展的方向而延伸,增强翼展视觉效果的同时,又孕育临战时的压迫感。

苏-27优雅大方的基底已然奠定了苏-33在世界舰载机美学之战中的历史地位,而苏-33偏偏又多了一对堪称点睛之笔的鸭翼,不仅符合歼20问世时人们总结的“活动翼面越多越邪恶理论”,还弥补了苏-27前机身视觉效果偏长的问题,尤其改善了飞机在起降视角下的纵向分割比例。

然而,出现在视频里的歼15在某些方面比俄罗斯的苏-33还讨巧上镜。抛去提升“科技感”的衍射平显等细节不提,单是看惯了在地勤人员严格保养下整齐划一的苏-27系列飞机,再瞧这些涂着类似核辐射符号的地面观测辅助标记和在长时间海上部署中日渐斑驳的土黄、蓝灰色涂装的歼-15们在慢镜头中从容不迫的起降,自有一番原型机应有的风味。

我军舰载机部队首批五位种子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出镜,使人们对中国飞行员一贯邻家大叔气质的认识也有所改变。以着舰第一人戴明盟上校为首的5位精英飞行员正当盛年,自不论说,而从试飞院调过来的着舰指挥员邹建国大校,今年已52岁,仍肌肉发达外形剽悍。且众人在机库内歼15前使用健身器械的场面更为该片的“暴力美学”增色不少。

作为近年来少见的官方佳作,大量使用GoPro自拍相机是本片成功的另一要素。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第一人称镜头时长偏少等遗憾,但该素材的成功应用终于为国产军用航空题材影视作品开了好头。本片中另一个亮点则是对CG镜头的使用,一改观众对以往国产军事题材影片滥用质量粗糙CG镜头的印象。尽管本片的CG镜头尚有提升空间,但飞机的机动,素材的材质渲染等特效都与以往影片有了质的区别。不仅是飞机,影片中对航母的特效制作与镜头调用,也颇有味道,和真实镜头完美相应。

“暴力”的“飞鲨”与强壮的“辽宁”舰构成了中国海军最强大海面力量,他们共同成为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的重要标志之一。向人民海军致敬,向中航工业致敬,也向罗阳精神鼓舞下的千万中国人,致敬!

猜你喜欢

双发机翼机身
“一轴两翼、双发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与应用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变时滞间隙非线性机翼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 ATR 72双发涡桨支线运输机
Augmented Reality comes to the classroom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 波音737-200双发涡扇短程运输机
振翅而飞
全画幅机身
机翼跨声速抖振研究进展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高超声速机翼颤振的主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