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航天借历史走出历史

2014-09-15

航空知识 2014年8期
关键词:通用型液氧发射场

记:您如何评价俄航天在国际航天市场地位?

涅:我认为应该从近10年和近两年的两个时间段来看待这个问题。纵观国际航天市场现状,俄罗斯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俄罗斯运载火箭的质量可靠。其次,俄罗斯运载火箭的价格拥有吸引力。第三,俄罗斯可以如期完成运载火箭的发射。第二和第三优势应当最有说服力。但是,从近两年发射情况看,我们发生了许多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影响了我们的第一种优势。但是,我们认为这些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我们的“质子”运载火箭质量的可靠性,在国际航天市场上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如果从10年来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看,俄在国际航天市场上继美国处于第二位,占有30%~35%的份额。

记:你们对这些意外事故进行认真分析了吗?

涅:是的。我们对于每次事故都要进行深入和认真的分析,并采取措施以杜绝事故的发生。我们认为,事故发生不完全是技术问题造成的,有些是人为造成的。

记:据悉,俄航天企业正在恢复军代表制度?军检接收进展情况如何?

涅:军代表制度是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的无价之宝。尽管军检接收制度正在恢复,但是,它不会立即给我们航天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率。目前,俄罗斯航天企业年富力强和富有经验的军代表已所剩无几。一大批年轻军官加入了航天企业军代表队伍。尽管他们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经验不足,必须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考验,才能胜任军检接收工作。

记:如果火箭发射失败,订货商就会废弃合同。您们如何对待该问题的?

涅:显而易见,我们努力争取恢复失去的名誉。近10年来,我们曾遇到几起事件。2015年,我们将举行运载火箭发射第400次的庆祝活动。目前,世界只有“联盟”、“宇宙”和“质子”号运载火箭具备了这个数字。订货商应该清楚,为什么会发生事故。要知道,在此类事故发生前,我们有连续数十次的成功发射。

记:在当今国际航天市场上,哪些国家的运载火箭最具有竞争力?

涅:我认为有两种运载火箭最具有竞争力。一是欧洲“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二是俄罗斯“质子”运载火箭。

记:有没有从海上发射卫星的规划?是否存在技术难题?

涅: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规划。这是一项十分有趣的伟大工程。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该规划缺少深思熟虑。我认为每年进行5~6次的发射是最为适宜。目前,不存在任何技术难题。我们“天顶”中型运载火箭就可以胜任海上发射,其运载能力与“质子”重型运载火箭相当。

记:正在远东建造的“东方”新航天器发射场,如何选址?

涅:众所周知,俄罗斯没有低纬度地区,其地理纬度都较高。而纬度越低,对运载火箭的发射越有利。我们可以拿一根拴着石头的绳子做旋转抛投试验。如果拴着石头的绳子越长,那么,被抛出的石头飞行速度就会越快,飞行速度越快离心力就越大。同样的,纬度越低,距赤道就越近,自转速度越大,运载火箭发射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初速,从而提高运载火箭的发射效率和运载能力,大大节省燃料。

我们在选择远东“东方”作为航天发射场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尽量选择最南的地理纬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修建铁路、新机场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要知道,“东方”新的航天器发射场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

我们在建设“东方”航天发射场时,曾面临纠结的选择。曾有两个可选择地点:一个是瓦宁港口区,另外一个是乌格列戈尔斯克区。尽管瓦宁港口区自然条件好些,但是,它位于地震中心带。如果将航天器发射场选择在瓦宁港口区,其建造费用将增加1倍。于是,我们最终将航天发射场选择在了乌格列戈尔斯克区。

记:您们有没有放弃拜科努尔航天器发射场的计划?

涅:近期,我们没有任何要放弃拜科努尔航天器发射场的计划。目前,拜科努尔航天器发射场正全力以赴做好载人航天器发射保障任务和发射“质子”重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此外,随着“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的诞生,我们运载火箭将有更好的静稳定性,以便将最昂贵的航天器送入预定的轨道。我们暂时不会放弃拜科努尔航天器发射场。

记:如果“东方”航天发射场完成建立后,部分生产任务是否要交给“东方”航天发射场来完成?

涅:我们有这种打算。我们准备将部分生产任务交给“东方”航天发射场来完成,并打算采购机床等生产设备。同时,这需要一大批长期在航天领域工作的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只有在当地科技人才队伍逐步成长起来时候,我们才会将此重任交给他们。但是,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记:您是否方便谈谈最新研制“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

涅:借此机会,我想着重谈谈“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据我所知,除 了名称外,民众对“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还比较陌生。概括来讲,“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具有三大优势:首先,“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拥有两种通用型模块,可以组装“安加拉-1”轻型、“安加拉-3”中型和“安加拉-5”重型三种运载火箭。通用型模块,使得“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具有发动机型号和零部件型号较少,以及外形尺寸较全的优势。其次,“安加拉”系列轻、中和重三种型号的运载火箭,都可以由一个通用型发射塔进行发射。而在过去,每种型号的运载火箭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发射塔进行发射。新研发出的通用型运载火箭发射塔既经济又实惠。一个运载发射保障队,可以同时保证三种型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可同时完成俄国防部和航天署赋予的航天器发射任务。最后,如果说“质子”重型运载火箭使用了剧毒可贮存液体燃料作为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的话,那么,现在的“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氧煤油纯生态燃料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这三大优势确保我们在航天系统研究领域里达到了新的高度。

记:俄罗斯整整花费了20年的时间才研制出了“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

涅:“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始于1994年,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在1994?2006的12年时间里,俄罗斯仅向该系列运载火箭研制投入了4%的资金,这对于运载火箭研发来说,如同九牛一毛。此后的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国防部两次拨款。同时,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也安装了“安加拉”,并成功完成了发射试验。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地面完成了“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进行了813个零部件的试验和48个大型部件的组装,在地面对“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同时,我们对2种通用型运载火箭模块进行了点火试验。第一种通用型模块点火试验共计进行了3次,分别在2009、2010和2013年。目前,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器发射场,“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地面发射试验已接近尾声。根据俄总统普京的命令,我们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进行“安加拉-1”轻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

记:您刚才谈到了新型推进剂问题。这应当是我们的研制成果,它实际上早已在我们运载火箭中使用。

涅:是的,液氧煤油是一种早已研制的推进剂,已用于“天顶”号运载火箭。如果从哈萨克斯坦境内发射的运载火箭,燃料出现了泄露会危及当地居民的安全。“天顶”号运载火箭使用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主要考虑生态安全问题。“安加拉”选择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也有着同样的考虑。

记:那么,为什么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拒绝使用液氧煤油作为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难道它的推力效果差吗?

涅:这是个历史问题。在此我就不多赘述了。就冲比(推力)效果来说,液氧煤油与同类相似推进剂基本相同。但是,我们研制的许多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国防建设。液氧煤油有一个致命弱点——沸点高,挥发快难以储存,必须在发射前注入新的液氧煤油,这样会影响发射效率。俄罗斯军队装备的战略导弹,其发动机燃料储存时间较长,甚至可以储存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许多运载火箭借鉴了战略导弹发动机燃料技术。我们的运载火箭采用了多样化的推进剂。

记:上世纪90年代,对于俄罗斯航天企业来说,是保留人才的最艰难时期。您们是如何采取措施保留航天科技人才的?

涅:我们始终有一支退休老战士队伍,正是这支经过了严峻的考验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保证我们最低限度的选择年轻人。此外,我们还有一批将一生献给航天事业的老战士子女,以及一批迷恋于航天事业的员工。他们热爱航天事业,他们在茁壮成长。当然,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于我们的退休老战士。

记:目前,俄罗斯航天企业盈利吗?他们不是在白白浪费国家的资金吧?

涅:盈利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航天企业不会像批量生产自动步枪那样,盈利那么多。例如,我们可以从500亿卢布的合同项目中盈利5亿卢布。但是,5亿卢布的盈利根本不够我们建造员工宿舍的。

记:难道不能从商业性的运载发射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吗?

涅: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现在问题在于,我们不能随意拟订发射价格。我们可以提出意向性的发射价格,以吸引我们的客户。当然,在拟订意向性的发射价格时,我们会充分考虑火箭材料和员工工资价格的上涨,以及火箭制造成本和火箭发射成本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总之,我们没有随意提高价格的机会。

记:运载火箭的发展前景如何?

涅:我认为运载火箭发展永无止境。现有的运载火箭和发动机的结构设计都非常合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理论已经达到了极致。如果说有什么新突破的话,那就是按照新的物理原则研制的电喷气式发动机和核子发动机。

记:俄罗斯是否放弃了与国外的航天技术合作,而是关起门来独自从事航天技术的开发?

涅:我不赞同您的观点。我们与欧洲和美国在国际空间站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大家都清楚,既然大家骑一辆自行车就可以达到目的地话,那么,为何大家要骑多辆自行车呢?这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复浪费,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武瑾媛

猜你喜欢

通用型液氧发射场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液动机引流式液氧煤油运载火箭推力矢量伺服控制系统
液氧煤油发动机氧系统双机耦合振荡频率特性
液氧甲烷发动机
一种新结构的快换通用型插内齿圈夹具
通用型LED信号机构的应用研究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Четыре космодрома Китая
基于低温绝热液氧瓶系统的中心供氧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