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永安:从庄稼汉到艺术家

2014-09-15徐征

中关村 2014年8期
关键词:永安

徐征

梅花香自苦寒来,永安君也没逃脱这个艺术定律。在绘画道路上经历爱好、痴迷、徨、磨练的过程,终于由一个庄稼汉闯进了绘画艺术殿堂,名噪画坛。

2009年2月15日,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杨永安“松青柏翠个人艺术作品展”,永安君在《画展前言》云:“孩提时,我就怀有一个童真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画家。为之所牵引,我孜孜求索,梦想成为日渐清晰的现实。在多年跟从恩师豆村翁梁树年先生学画过程中,我又萌生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今天,在这神圣的艺术殿堂,我一如孩童捧心爱的珍宝,将精心之作奉献给诸位。”

永安君《松青柏翠》那气势磅礴的松柏画面视觉冲击着观画者的眼球,观者无不愉悦、亢奋。正如中央财政大学研究员陈平撰文“看那激情飞扬的生命”,这是观众看画之感。

梅花香自苦寒来,永安君也没逃脱这个艺术定律。在绘画道路上经历爱好、痴迷、徬徨、磨练的过程。才有了思想储备,手眼的训练,又经过名师指点,终于由一个庄稼汉闯进了绘画艺术殿堂,名噪画坛。

酷爱书画志艺事

杨永安出生于1949年10月,鉴于多年来兵慌马乱,没有安生日子,父母便给他起名叫“永安”。

杨姓一家住在清河镇后街,又称清河一街。永安的父亲杨兆生读过私塾三年,青年时在前门外樱桃斜街油盐店里学徒,会算盘,会写字,很受掌柜的青睐。父亲写的一手柳体好字,使永安在弱冠时得到书法启蒙。而后,杨兆生原本在工厂的铁饭碗端了没几年,赶上下放,由工厂回农村,跟着镇上关真学木匠。杨兆生做家俱、做门窗成为清河地区有名的“木匠杨”。儿子是父亲的模仿者,永安很快也掌握了木匠活里的本领,刮拉凿砍样样拿的起来。历史上由木匠成为画家的不乏其人,搅动着永安的心灵。

永安上小学,每天路过清河最繁华的二街,他爱看小人书,用从鸡屁股扣出的钱买《岳飞传》、《西游记》、《杨家将》连环画。看着看着就想画,于是用铅笔照着人物画起来。诚然摹仿是绘画的初级阶段,他却瞄准了人物画,初步掌握人物坐、行、跑、卧各种姿态的造型。永安的高中时期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学生串联不上课,美术老师霍根仲只能画语录牌上毛主席像,他便给老师打下手。为了写好字他手抄邓散木《篆刻学》,对篆刻发生了兴趣。又从同学刘秉英处借来《芥子园画传》,如获至宝,尝试着用毛笔临摹,因买不起宣纸就用高丽纸,虽然画了不少,但总是画不出效果来,不过他第一次知道画不是随意而就,画树有“树法”、画叶有“叶法”、画石有“石法”、画山有“山法”,初知古代画家的风格。如宋代范宽、明代唐六如画山水,蒋寿、王治梅画花鸟,原来“术业有专攻”。

永安对绘画有一种韧劲,正画在兴头上,高中也要毕业了。大学不招生,使他惆怅。接着的打击是农村的学生得回农村。农村的活都是围绕着种地,一年四季不得闲,没有时间画画。还经常打麦子到晚上八点多,看不见才收工,把人累的东倒西歪。那时生产队里很穷,农闲时壮劳力还要外出为队里搞副业,但吃苦受累没压倒,他站起来,走的更结实了。他先是档上了手扶拖拉机手,又当上了副队长、队长。在杨永安的带领下,生产队从70年代清河二队最低分值2厘7,日工值只有几分钱,到1981年生产队劳均分配收入突破千元大关。永安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殊荣。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的永安君,又荣获“全国建设小康乡镇模范带头人”称号,并再次获得全国百姓金口碑优秀人物奖。

际遇是成功的催化剂。1978年永安君在四队工作时,和干部、社员打成一片。当时队里住着一位徐岳彬先生。年轻时曾与梁树年、郭传璋同拜祁井西先生学习山水画,徐岳彬的姐姐徐世纭就是梁树年的夫人。因为徐家有梁树年的画,永安君经常借来临摹。

绘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头学起,20世纪80年代末永安君参加了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学习篆刻和花鸟。又到前门老舍茶馆听许麟庐、孙菊生、陈大章、李燕等画家的讲座,顾耀卿老师给杨永安改作业,王石川老师特意为永安治印。

20世纪90年代初,永安君在玉泉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从基础学起山水、人物。刘黛琳、刘松岩、阿老、纵岩夫先生亲自授课,杨永安家住清河镇坚持了两年走读学习,天有寒暑风雨,他却乐此不疲。

拜师学画入门宗

徐岳彬见永安君对绘画如此执著,就热心地说:“我带你见梁树年先生,你拜他为师吧!”永安君喜出望外,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连声道谢。便开始准备画和篆刻拓本。

1992年4月17日,春光明媚。徐岳彬和永安君同往梁老家。梁老清癯沉稳,鬓首长髯,步履轻盈,见永安君有些拘谨,开口说:“把你带来的画给我看看。”永安君忙打开所带来的12幅画,也不那么紧张了。梁老一幅一幅的看,还不时地翻阅已看过的作品,当看到篆刻拓本,立即抄起毛笔在扉页上写下“方寸之中,有大块文章。永安篆刻家勉之。”永安君非常激动,没想到梁老对他这样高的鼓励。接着梁老拿出一张四尺三裁的宣纸画起来,边画边讲,手捻笔转,一会完成一幅《松石图》,这是永安第一次看老师作画。

同年5月29日永安正式拜梁老为师。潘天寿著文云“学习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师徒传授加自学。”也是通向成功之路,梁老用这种办法传授书画文化。随后梁老把永安君带进画室,要为新徒展纸作画。从松树稍画起,然后树杆,松下有一老者,路前有几朵菊花。题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永安君回家后对梁老的画连续临摹了五张。其中最好的一张,梁老又题长款。永安君在不惑之年入了门,归了宗,成为著名书画家梁树年的关门弟子。

拜师第二年,梁老来到清河一街的永安家。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大门在左,进门后影壁前有一丛翠竹,门东有大槐树,再东有东房二间,西有西房二间,北有北房三间。过东门道进入后院。东房二间,山墙处有柿子树,西有香椿树,西房二间,门前有藤萝架,下有金鱼池。梁老神采奕奕走到北院,正房是画室,永安君请梁老赐个堂号,梁老胸有成竹地说:“要和竹子做朋友,竹子虚心,有节,寓意长深。梁老回家后写了“友竹居”,永安君并镌刻在金丝楠木上,悬挂在画室内。

北京7月,天气闷热。陈起昌奉梁老之命送来两幅小画,并附手札。“永安同志,上次我见到你的近作,大有进步,我很高兴。不过看你画树功夫还不够,须要在树上多下功夫。还有大画小画都要练习,常画大画将来收不住笔,净画小画将来放不开笔,今带去一大一小的画要仔细练习练习。”老师的因材施教,使永安君少走很多弯路。

1993年3月,春寒料峭。梁老教画山水,永安君提到皴法时,梁老接着温厚地说“画山水本无定法,那都是古人根据当地山石地理的形态总结出来的方法,最好在一幅画中多种画法结合使用。”接着当场填一首《西江月》:

泥法不如无法,吾师俯仰自然。茫茫大地浩无边。着眼不多几点。

得意忘形狂否,寄情何必求全。留些余地给人看。会心或可不远。

梁老又为永安君用白话讲解一遍,这样的“授业解惑”使永安君胜读十年书。

1998年10月,金风送爽,是北京的最佳季节。梁老为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作巨幅《松岩雅集图》,开笔前对永安君说:“这是你跟我学画大画的好机会,你要从头到尾看着我画,并帮我准备画案。”因家里画案小,则在侄子梁汝成家搭了个两米多的画案。永安君每天下班后去学习一小时,周六周日整天都待在那里,梁老完成此画共用了21天,永安君等于在美院上了一期研修班。

梁老门下的师兄弟组成“松石友”,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首次画展。请梁老亲临画展审阅。梁老对弟子们的画作逐个点评。永安君把自己的参展作品呈给梁老看时,老师对他的画很满意,只是对题款缄口不言。却用了半张宣纸作示范,写下“松问石头岁多久,石头边笑边开口。我们同在耐雪霜,相伴自是忘年友。”题款是中国文学艺术园地里古老而永放光彩的奇葩,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罕见的。一首好的题画诗,更有超越画境的限制,显示它的独特艺术魅力。

2004年的北京,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永安君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杨永安画集》,此画展是永安君12年来跟随梁老学画的习作和小结,事先请老师为画展题字,过几日梁老已写就《鹧鹄天》:

画印诗书岂雕虫,斐然文化最鲜明。江河千载流不断,艺术纷纭宇宙星。

民族宝,文化英,今逢盛世百废兴。从政有闲兼弄墨,是否人生两有功。

——癸未年榴月杨永安仁弟将发行画册,以广求指教,嘱题。以小词阙以应,豆村,梁树年。

之后永安君来到梁老家,见又写了一幅,忙问:“您不是给我写好了吗?”梁老面带笑容说“上次给你写的是草稿,是让你提提意见的,这幅才是正式给你画集上用的。”恭抄于下:

《鹧鸪天》癸未立秋

画印诗书岂雕虫,斐然文化最鲜明。

江河千载流不断,艺术纷纭宇宙星。

国体宝,民族灵,今逢盛世百废兴。

勤政有闲兼弄墨,好山好水体民情。

——永安仁弟嘱题,豆村。

永安君有文云:“从老师修改前后两稿过程来看。后者意境明显高于前者,而且对我是了如指掌,给我在为民从政和艺术修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言非是谈艺论学,更是谨述所怀。

永安君在梁老门下学艺,进一步掌握了中国书画的技法知识,先生说“画松要画成人在练武那样”“松枝要像练武的架势,那么有劲。要画出松的精神来,这就是我画松的绝招。”永安君所画的松柏,在追摹梁老的风格中得到了真传。窃以为,他笔下的松柏元气流贯,雄健苍浑,洒脱灵动。被称为“杨永安的松”并以松柏名家。

磨砺绘画无止境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数十年的磨砺,2013年年底,永安君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这可是咱八辈子土里刨食农民的骄傲,是“泥腿子社大爷”的骄傲,是清河镇伏地娃娃的骄傲。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安君在游历中早已读完万卷书。他观察山势之起伏,烟云之变幻,水流之回荡,理解大自然变化韵律,“搜尽奇峰打草稿”。为此,永安君三上青藏高原,四去新疆、漓江,五写太行山,六登黄山,每到一地皆有速写,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写生稿。

2010年春,永安君在四川剑门关一带写生,当地人介绍四川小金县有豹纹金丝楠乌木料,至少已达7000年左右,永安君花重金买下这块旧料,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孟繁禧用欧体正楷书《豆村赋》:

豆村者,合而为(树),乃恩师梁树年先生之号也。夫自比无材之樗树,路边为人暂逭暑。折曲柴之于火,横栋梁而不称哉。然山峦野浦,盈茂林之为生,田园村落,成芳木而兴利。楠榆松柏,皆博种於自然;桑枣槐杨,为生灵之所依。品类无记,凡人类受大益者是也。先生以豆村为号,可谓意下之深矣。夫豆村翁,画印诗书四绝,德艺品信堪称。大千弟子,京派画坛之名匠。艺苑宿儒,梁氏黄山树年松。晨曦暮霭,笔耕墨酝於窗前。矍铄精神,烟峦独造承艺传。静默少语,却有方家独解。艺高德重,可谓业精功成。豆村翁,如山颠之松柏,有杨柳之怡;育桃李之绚彩,教后学之德能。余遇恩师,幸乃三生。步画坛之幼木,得栽培之身成,享夏日之浓荫,暖体躯於寒。夫师道之恩不可忘也。至勤学於刻苦,继师承以发扬,乃师之所望矣。吾言无妙语,心掇斯文以念之。

吉士杨永安

時壬辰年仲秋於京西警退

《豆村赋》由篆刻家阎成民浅刻全文,永安君做深刻、上色、封蜡。自2013年9月15日开刻,于2014年4月24日告竣,成为永安君画室中最有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纪念品,以表达梁老对自己的再造之恩。

永安君年逾花甲,他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麻将,至今仍保持对艺术的苦恋,以“活到老学到老”自勉,常做书画“日课”。石涛有良箴:“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永安君在水墨世界里定会创作出更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无声诗篇。

艺术家简介

杨永安,1949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淀区美协常务副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张大千大风堂再传弟子,梁树年关门弟子。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北京当代艺术馆、中央党校等多家机构及外国有人收藏。

猜你喜欢

永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永安“八味汤”临床验案分析
“新永安”号客滚船整体舱室空调系统设计
贵州凤冈县永安热矿水成因分析
永安小吃
——粿条
美丽的永安溪
永安桥 百年永安
福建永安:筑小康路 提升百姓获得感
竹乡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