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实就虚 理重于情

2014-09-15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32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青春

王淦生

从总体上看,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与前几年相比,从内容到形式均未有突破,质量上甚至有所回落。可以用8个字总括2014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那就是“避实就虚,理重于情”。全国18道作文题,关于探讨人生哲理的文题近乎一半,对社会、自然、民生的关注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点缀。

略显玄虚的人生哲理

2014年的山东卷和福建卷提供的作文材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其命题意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山东卷文题提供的材料是:“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福建卷文题的材料则是:“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无论是观赏自然环境还是观赏人类社会,都可能因观者的身份、心态、学养、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感觉。所以,拥有健康的心态、卓越的学识对于我们积极面对生活、感悟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上面两则材料题旨接近的,还有湖北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

上海卷和四川卷提供的作文材料依然有关人生,只是话题要稍稍凝重一些。上海卷提供的材料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材料中的“穿越沙漠”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旅程的一种隐喻:在我们的人生中,自由总是相对的,而不自由却是绝对的;或者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戴着手铐脚镣的舞蹈。所以,如何将我们“不自由”的人生过出最“自由”的境界,或者说如何将“自由”的外延与“不自由”的底线相重叠,这才是我们人生当中分量最重的一道考题。四川卷提供的作文材料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从人类的进化史和发展史来看,只有当我们的精神与身体都屹立在这个地球上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这个世界!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具有哲学的深邃性和思辨性,但缺点也在这里,如果做政治考题可能更好,作为作文题,话题显得过大了。

既然是高考,有关青年和青春的话题总不免会被提起。涉及这一话题的有浙江卷和江苏卷。其中,浙江卷提供的作文材料属于“由虚而实”。浙江卷如果就在“门与路”上做文章,文章可以写得空灵飘逸,但难免空洞;一旦加上“大学”限制,实则实矣,却极易使考生腾挪不开,落入“憧憬未来,畅想大学生活”的窠臼。江苏卷的作文材料是:“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老实说,这段话让人不知道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是肯定青春不朽之说,还是认定无不朽之青春?后者一般是不大可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作文的立意的。因此,纵使认定青春速朽,其本意也是希望人们珍惜青春,奋发图强,而不是仅仅“吃青春饭”,让青春最终成为一种伤感的记忆。

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

在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有些作文材料揭示的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生哲理,只能叫作生活习惯或生活细节。如重庆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小而言之,是关于垃圾分装;大而言之,是一个人的生活细节体现了他的人生修养。

课标卷Ⅱ作文题的材料,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其含意:一是人们要注意自己的公德心和行为习惯,二是人类应当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善待动物甚至善待人类自己的行为。

近年来北京卷选用的材料多与本土相关,今年又推出了北京的“老规矩”。其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活守则”,有积极的因子,也有消极的成分,考生需要辩证分析。

说到“生活守则”,不能不提及新课标卷Ⅰ作文题的材料:改“对抗”为“协作”。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职场上,的确值得赞赏;但是作为一场正规的传统体育赛事,这样的“奇招”未免有挑战游戏规则的嫌疑,也使体育比赛失去了意义。所以,如果就事论事,材料中“相互协作”的运动员理应受到质疑;如以此作为化“对抗”为“协作”的“绝妙”案例,并不符合实际。

论辩不休的科技利弊

有关科技的利与弊,近年来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这一现状也直接反映在了高考语文试题中——连续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涉及到这一话题,2014年的广东卷和辽宁卷也都与此相关。就像尺素与短信,泛舟与高铁,书法与“键谈”,远足与网游,品茗与快餐……个中滋味,又岂是一个“利”或“弊”字可以概括得尽的?这当中,掺有科技的因素,有文化的因素,有传统的因素,有心理习惯的因素……其实,人们最希望拥有的,是现代科技的便捷加传统文化的醇香。而2014年天津卷作文题,在揭示现代科技可能给人带来的“荒诞感”时,给我们玩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无厘头”——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这则材料让人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是一种假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让你假想记忆移植之后出现的局面,而这则材料已经“生动再现”了植入记忆芯片后的情景,命题者想问的是:“对此,你怎么看?”考生必须有自己的主张。

缺少深度的社会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现实在高考作文中通常是要不完全绕开,要不避重就轻,要不加以抽象化,使之上升到一个比较“玄乎”的高度。比如2014年的湖南卷,作文材料将党员干部的“政治高度”通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话巧妙地升入诗意或哲学殿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的材料涉及到了当前比较微妙的医患关系和劳资关系。但材料的内容是阳光的、正面的。对这样的材料,考生大都无须承受审题立意之苦,来篇社论式的歌颂时风、颂扬人间真情的评论足矣。江西卷则将触角伸向了教育界,让考生就“探究”作文,而考生除了抨击其“流于形式”之外,其实乏善可陈。

近年来,安徽卷作文题常常出一些很有吸睛效果的偏题、难题。2014年安徽卷的作文题讨论演员可不可以改动剧本台词,完全取决于修改后的效果。现实生活中,宪法都可以修改,况剧本乎?但这绝不是无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向善。

结语

对于2014年高考作文题,笔者的总体感觉是:虽说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宽,但在直面现实(尤其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关注民生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退步的趋势;“务虚”之风依然强劲,玩味人生、品味哲理、强调主观的作文题占据了高考作文绝对份额。再有一点,诚如杂文家鄢烈山所言,今年的高考作文“议论文独领风骚,记叙抒情尽折腰”,而诗歌体裁清一色地被排斥在应试作文之外。高考作文只有在内容上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在体裁上允许百花齐放,我们的高考才算是真正改革到位。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青春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青春不打烊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