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河北沿海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分析和指标体系设计*
2014-09-14河北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王梁雨生
河北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王梁雨生
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河北沿海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分析和指标体系设计*
河北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王梁雨生
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实现河北省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对从根本上转变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下沿海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入手,在研究生态产业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增长效应实现的条件的基础上,对基于产业生态理论下的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产业生态;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产业生态理论下的沿海产业集群及其特点
产业集群是我国现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产业集群的特征非常明显。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那些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关系的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化的物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产业延伸而涉及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最早提出产业集群理念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此要促进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必须重视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构建。目前,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开发,河北省沿海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河北省陆续建立了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沧东工业园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初步构建了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2005年,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化的生态产业园区开始在河北省沿海地区推广开来。到2012年为止,河北省沿海11个县市都建立起了有自身产业特色的沿海工业园区,形成了优势资源的产业集群,推动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加速崛起。
二、产业生态理论指导下的沿海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在沿海产业集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沿海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个方面,我国其他地区的沿海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如山东省的造纸业集群在促进造纸产业集群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区域性资源紧缺和地下排放污水导致水污染加剧问题;浙江永康五金、绍兴轻纺、海宁皮革等产业集群发展“块状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苏南环太湖流域化工行业企业聚集引起的结构性污染问题,都是典型的产业集群污染。这种集群内资源的集中消耗和污染物的集中排放,经常超出集群所在地环境的承受范围,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有的时候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使企业、国家和社会都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也使民生的稳定受到了影响,成为制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发展目标的不科学,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对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现有文献对产业集群的绩效研究主要以集群经济绩效为研究考察对象。即从企业和产业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影响的同时,分析产业集群对于所在区域发展的影响。可是事实证明,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严重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沿海产业集群必须充分认识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保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建立多角度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引入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产业集群绩效的科学评价方法与体系,引导集群的经济行为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是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业生态理论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过程中,“资源”与“废物”是有相对性的,一种过程所产生的“废物”在另一种过程却可以成为其“资源”。以这一理论为基础,产业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利用资源而建立起来,通过建立废物“零排放”的大系统来实现物质资源的封闭循环体系。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其优化模式不仅仅要追求高效的经济目标,更要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态环境。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注重经济质量的改善,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因此,在产业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沿海产业集群的综合绩效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方面。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物质、文化产品的数量,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发展生态产业经济的基础。因此,经济绩效的是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的基础组成部分,用以考核产业集群为企业、地区发展和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片面的强调经济绩效而忽视其他的方面是错误的。那种单纯的把“绩效””理解为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想法已经是过时的、落后的、完全错误的,必须及时纠正过去“GDP为纲”的经济发展策略。
2.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理论的本质是一种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它包括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经济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仅仅依靠符合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职能的规划,更需要高端技术的发明和引进,是依赖科技的持续、全面进步。目前,河北省沿海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钢铁深加工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重型工业以及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等新型行业,技术创新非常重要。技术创新的绩效考核包括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的程度和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技术进步的程度越高、可持续性越强,就说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绩效越好,则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传统经济学的经济水平提高片面的表现为追求经济增长,但是对由此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能源紧张,甚至是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却忽视掉了。产业生态理论与传统经济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沿海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用以考察产业集群对沿海生态环境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的重要组成方面。
4.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程度。产业生态系统是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化生态经济系统。因此,在产业生态理论下,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应与社会居民的生活相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居民的和谐发展作为前提和基础,这也是产业集群的社会绩效的主要表现作用。
三、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沿海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对沿海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问题,它会涉及产业集群的方方面面,但是却又不可能把产业集群的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包括在其中,为了使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就要对指标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甄选,保证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必须科学、完整、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使产业集群中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各要素共生共荣、协调统一。以此为基础,构建沿海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级指标为目标层,评价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第二级指标为准则层,包括沿海集群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创新效益四个方面。第三层为指标层,为准则层的进一步深化,由11个具体指标构成,各指标层次递阶结构如表1所示。
1.经济绩效。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可以从原材料利用程度、财务状况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1)原材料利用程度。反映产业集群生产效能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消耗越科学越有效。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原材料与能量利用率、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利用率、外部环境损失减少量。
(2)财务状况。反映产业集群的总体收支情况的指标。基于生态产业理论的产业集群不仅仅要求单位资金利润率高,而且也要注重企业可持续增长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集群总产值、单位资金利润率、企业可持续增长率越高。
表1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员工薪酬福利水平。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也是企业调控人工成本和生产基金关系的重要工具,并且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使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留住人才。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员工的再教育情况;员工满意度。
2.创新能力绩效。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因素,因此其风险很大。但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其收益也很高。对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来说,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保证企业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可以从R&D经费投入程度、专利产出能力、研发人员状况、新产品产值状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R&D经费投入程度。研究一个区域的R&D经费投入能够较好的体现出该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区域R&D经费投入额、区域GDP、基础性研究情况、应用性研究情况、开展实验情况。
(2)专利产出能力。专利是一国政府授予专利人或其受让人、继承人的一种财产权,其不仅具有技术性,还具有法律效力。生态产业理论下的沿海产业集群企业的专利产出能力指标的衡量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两个方面的内容。
(3)研发人员状况。是指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产品的研发队伍的情况,要从研发队伍的结构和数量上去衡量。其主要内容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构成、从业人员状况。
(4)新产品产值状况。主要是指新产品推出后的市场销售的反应情况和该产品的技术专利的转让价值。新产品产值在产品销售收入中的比重越大,则说明该企业在行业中的创新实力越强。其主要内容包括:新产品销售额、新产品的技术收益率。
3.环境绩效。是指产业集群在经营活动中由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但至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积极性。由于环境绩效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建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绩效。具体可从能源的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进行测度。
(1)能源的节约。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在能源短缺的现今社会,节约能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它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的一系列行为。主要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废弃物再使用成本收益率、工厂废弃物处理能力。其中,单位产值能耗可以作为生态效益的主要指标。单位产值能耗越低,说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越少,生态效益越好。
(2)外部环境改善程度。任何产业生态系统都无法做到废物的100%利用,有些污染物和废弃物是无法被现有技术完全处理干净的,这样的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其做法无论从经济、社会还是从环境方面都是不可持续的。其达标率是生态效益中的重要内容。指标数值越高,说明污染治理的效果越好。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环境生态改善程度。
4.社会绩效。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地区核心竞争力,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是其他区域最难模仿的,这些产业集群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强劲持续增长的源泉。同时,产业集群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它的发展还会对社会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可以从市场反应情况和社会形象两方面进行考察。
(1)市场反应情况。市场反应情况是产品投入市场后的消费者接受情况和在同行业产品之中的市场份额情况的综合体现。主要内容包括:顾客满意度、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
(2)社会形象。企业在提供良好的社会产品和服务外,还应树立社会责任感,而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经营资源的利用,有利于消费者的认同,以及有利于企业的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率、污染事后处理效果、居民满意程度。
[1]陈松:《基于绿色经济的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载于《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4期,第145~150页。
[2]李煜华:《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6期,第37~41页。
[3]田耘:《西宁地区制造业信息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载于《青海科技》2006年第3期,第69~71页。
[4]戴卫明:《产业集聚效应分析与评价》,载于《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第69~71页。
[5]邓伟根、陈林:《产业生态学的一种经济学解释》,载于《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第74~79页。
[6]顾强:《提高产业集群生态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载于《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10期,第38~42页。
*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013年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45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