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层序界面及层序空间模式分析
2014-09-14宋效文刘萍王秀萍万永刚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宋效文,刘萍,王秀萍,万永刚 (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引入国内以来,不少学者在该理论指导下经过实践应用,提出了陆相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并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式[1-5],但针对陆相断陷湖盆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层序空间模式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四段 (简称营四段)为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其沉积相为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由于其地层厚度变化大、沉积微相垂向变化快,导致短期旋回识别难度大。为此,笔者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地震地层学理论,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质辫状河型三角洲的层序界面特征及层序空间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期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下沉积特征研究及有利区块分析奠定基础。
1 层序界面特征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识别是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笔者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识别各级层序界面,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LSC)和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营四段下部砂泥岩段MSC1和营四段上部厚层砾岩段MSC2),其中MSC1中期基准面旋回以泥岩为主,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
1.1 长期基准面旋回
1)顶部层序界面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顶界面是互层的灰黑色泥岩、灰白色细砂岩与厚层砾岩分界面,界面性质是平行不整合 (见图1 (a))。该层序界面之上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高伽马、低电阻和低密度,层序界面之下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和高密度 (见图2)。该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表现为强反射,全区波形特征明显,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反射 (见图3)。
图1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层序界面岩心识别图
2)底部层序界面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底界面是互层的砂泥岩湖相沉积与酸性火山岩分界面,界面性质为角度不整合 (见图1(b))。该层序界面之上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高伽马、低电阻、低密度,整体特点为低幅值尖峰状互层;层序界面之下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高密度,且为尖峰状突变 (见图2)。该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反射 (见图3)。
1.2 中期基准面旋回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MSC1、MSC2)。MSC2与 MSC1层序界面在岩心上表现为厚层砾岩与大段互层的砂泥岩的分界面 (见图1(c));测井曲线上特征明显,即界面之上的MSC2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密度,呈现近箱型的曲线特征;界面之下的MSC1表现为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低密度,整体特点为低幅值尖峰状互层 (见图2);该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反射,局部为弱振幅 (见图3)。
图2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层序界面测井曲线识别图
图3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层序界面地震识别图
1.3 短期基准面旋回
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层序分析和建立高精度时间地层格架的基础,其层序结构主要依据相或相序变化来确定,是记录基准面上升期或下降期沉积的完整旋回或代表近发育上升期或下降期沉积的不完整旋回[6]。
图4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短期层序层序界面岩心识别图
经岩心观察描述,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有4种类型,即层理面、冲刷面、旋回界面和道间漫流砂。层理面是岩石层之间的分隔面,原始产状多为水平 (见图4(a));冲刷面是由于水流冲刷形成的凸凹不平的沉积面,其界面呈现不平整的特征 (见图4(b));旋回界面是由于沉积的旋回性构成的分界面 (见图4(c));道间漫流砂是2期辫状水道沉积期间由于洪漫作用形成的分布面积相对广泛的细砂岩层 (见图4(d))。依据以上短期层序界面特征,可以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划分为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见图5)。
图5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图 (徐深1-2)
2 层序空间模式
2.1 东西向层序空间模式
该研究区东西向层序空间模式主要包括整合减薄模式、底部缺失模式、整合增厚模式和近等厚模式[7]。徐深602井~徐深1-3井剖面显示,由徐深602井往徐深1-3井方向的地层厚度逐渐减薄但无地层缺失现象,表现为整合减薄模式 (见图6)。徐深6-105井~徐深29井剖面显示,由徐深6-105井往徐深5井方向的地层厚度逐渐加厚,表现为整合增厚模式;由徐深5井往徐深212井方向的可容纳空间较大,地形较为平缓,表现为近等厚模式;由徐深212井往徐深29井方向,由于地层逐渐上超造成底部缺失,表现为底部缺失模式 (见图7)。
图6 徐深602井~徐深1-3井连井地震剖面图
图7 徐深6-105井~徐深29井连井地震剖面图
2.2 南北向层序空间模式
该研究区南北向层序空间模式主要为底部缺失模式和整合减薄模式。徐深6-105井~徐深602井剖面显示,由徐深602井往徐深6-105井隆起方向,由于向高部位逐级上超造成底部缺失,表现为底部缺失模式;由徐深602井向徐深6-105井方向,地层厚度渐薄,表现为整合减薄模式 (见图8)。
3 结论
1)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中、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一般表现为中强振幅、连续反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测井曲线突变;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类型包括层理面、冲刷面、旋回界面和道间漫流砂。
图8 徐深6-105井~徐深602井连井地震剖面图
2)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主要发育4种层序空间模式,即近等厚模式、底部缺失模式、整合减薄模式和整合增厚模式。
[1]郑荣才,彭军,彭光明,等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油藏开发工程中的应用 [J].沉积学报,2003,21(4):654-662.
[2]顾家裕,郭彬程,张兴阳 .中国陆相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1-15.
[3]郑荣才,吴朝容,叶茂才 .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27(3):124-127.
[4]Cross T A.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stratigraphy to reservoir analysis[A].Proceedings of the 7th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Conference[C].Paris,1993:11-13.
[5]蔡希源,李思田 .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隐蔽油气藏勘探基础与实践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6]杜振川,金瞰昆,孙玉壮,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1(4):430-434.
[7]郑荣才,尹世民,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沉积学报,2000,18(3):36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