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

2014-09-13白小龙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应用程序过度声明

白小龙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 100084)

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

白小龙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 100084)

Android系统使用权限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即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系统资源就必须提前声明相应的权限。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程序声明权限时应该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即只声明其所需要使用到的最少权限,但现实中有很多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的现象,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文件(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使其满足最小特权原则。PTailor首先从APK文件中提取程序所调用的所有系统API,并在预先生成的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该API所对应的系统权限,从而得到应用程序实际使用到的最少权限列表。然后根据该权限列表对程序的权限声明文件进行修改,裁剪掉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最后将裁剪过的权限声明文件与程序的其他部分重新合并成新的APK文件,新的APK文件中除了所声明权限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外,其结构和语义都没有发生改变。使用PTailor对现实中的1 246个Android应用进行权限裁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Tailor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权限分析和裁剪,而且大多数被裁剪的程序都能够正确运行。

Android应用程序;最小特权原则;权限过度声明;权限自动裁剪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手机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程序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储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数据,因此,手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

智能手机中,Android手机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1],2013年Android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高达79%,增幅达62%。但是,由于系统开源性和应用市场开放性,Android平台极易遭到攻击。而且由于Android应用程序的编写没有明确的规范,这使得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良莠不齐。

Android系统使用一种权限机制来对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应用程序想要通过系统提供的API进行某种操作或使用某种资源,就必须具有与该API相对应的权限。这些权限必须声明在程序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该文件作为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被安装时由系统进行检查并提醒用户该应用具体声明了哪些权限。应用程序在进行操作或使用资源时,Android系统会检查其是否已声明过相应的权限。例如,从图1的代码段中可以看出,应用程序需要使用TelephonyManager的getDeviceId()函数来获取设备编号,并使用SmsManager的sendTextMessage()函数来发送短信,则该应用程序必须在其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声明READ_PHONE_STATE和SEND_SMS权限(如图2所示),而系统会在该应用被安装时提醒用户该应用将读取手机状态和ID并发送短信(如图3所示)。

1. TelephonyManagertm=(TelephonyManager)getSystemService(TELEPHONY_SERVICE);2. StringdeviceId=tm.getDeviceId();3. SmsManagersmsManager=SmsManager.getDefault();4. smsManager.sendTextMessage("10010",null,deviceId,null,null);

Figure 1 Code snippet of using system resource图1 应用程序使用系统资源代码段

Figure 2 Xml segment of permission declaration

图2 应用程序权限声明xml文档段

Figure 3 Screenshot of permission notification while installation图3 应用程序安装权限提醒截图

开发者在编写Android应用程序时应该遵循最小特权原则,即进行哪些操作或者使用哪些资源,就只声明与这些操作和资源相关的权限,而不应该声明过多不使用的权限。但是,很多开发者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造成了权限过度声明,文献[2]分析了940个Android应用,发现有323个声明了不使用的过多权限。过度声明的权限不仅会给用户带来误解,使用户对程序的可靠性和个人隐私的保密性产生怀疑,而且会带来安全隐患。当权限过度声明的应用程序存在bug时,这些程序可能会被其他恶意程序利用,从而对用户隐私或手机安全造成威胁。导致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ndroid文档不完善。Android文档未给出每个API所需的权限,有些文档给出的API权限信息甚至是错误的。文献[2]对Android 2.2进行分析发现,一共有1 259个API需要使用权限,但是,Android文档只描述了其中的78个,其中有6个API所描述的权限与其实际所使用到的权限不符。

(2)权限名称很接近,容易混淆。例如ACCESS_NETWORK_STATE和ACCESS_WIFI_STATE,从名称看两者都是访问网络的状态,但实际上两者被用于不同的API中,程序员由于不清楚两者的具体含义,很容易同时声明这两个权限。

(3)Android允许应用程序请求其他应用程序进行某些操作,这些被请求的应用需要具有相关的权限,但进行请求的应用并不需要这一权限。例如,应用可以请求浏览器打开某一个URL,这时该应用并不需要INTERNET权限,因为访问网络的行为并不是由该应用完成的。有些开发者并不了解这点,导致了声明不必要的权限。

虽然有很多研究工作分析了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现象,但还没有研究提出如何自动地处理和控制过度声明的权限。针对权限过度声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称为PTailor(Permission Tailor)。PTailor系统通过检查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文件(APK文件),提取程序中所有API调用,分析这些API所需的对应权限,获得程序所使用的最少权限列表,并通过该列表对应用程序所声明的权限列表进行裁剪,删除掉那些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从而使程序满足最小特权原则。且要求系统的裁剪处理过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不会对大多数程序的正确运行产生影响,使其能够适用于对大量程序进行自动分析和裁剪,提高程序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PTailor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使其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并通过实验对PTailor的权限裁剪性能、裁剪后可用性进行了评测。

(2)通过实验结果,对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现象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往关于API权限分析工作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具体内容组织如下:第2节介绍国内外与Android权限相关的研究现状;第3节将对Android权限等背景知识进行介绍;第4节重点介绍PTailor系统的组成模块,并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和算法进行详细的阐述;第5节阐述了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从多方面对PTailor系统进行了评测;第6节对PTailor设计和实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第7节对全文进行总结。

2 相关工作

Android系统采用权限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应用在安装时必须声明与其所使用到的资源相关的权限,且只能使用所声明过的权限范围内的资源。这一机制简单但控制能力有限,而且安装时声明权限的方式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针对这一权限管理机制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或者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

2.1 API权限映射分析相关工作

由于Android文档对于大多数API所需权限没有明确的解释,导致了很多权限过度声明现象的发生。因此,研究API与其所需权限的映射,并分析现有应用程序中权限过度声明情况很有必要。

Felt A P等人[2]通过单元测试的方式分析了Android 2.2.1中的API权限映射关系,发现了1 259个API在使用时需要声明权限,但是,Android 2.2的文档中只给出了78个API的权限使用说明。同时,他们提出了Stowaway工具,用于检查应用程序的权限过度声明情况。并使用Stowaway对940个Android应用进行了分析,发现约三分之一(323)的应用存在权限声明但未使用的情况,并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ndroid文档的不完整。在此项研究基础上,Felt A P等人还对权限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3]。

Au K W Y等人[4]提出PScout系统,通过对Android系统权限检查部分源码进行静态分析的方式分析了API与其权限的映射关系,并分析了四个版本的Android系统中API与其权限的对应情况,包括隐藏的系统API和显式的通用API。同时,他们还通过模糊测试的方式对1 260个应用程序进行了权限声明检查,发现543个应用声明了额外未使用的权限。

相似地,Bartel A等人[5]提出了COPES系统,使用基于call graph的静态分析从Android 系统框架中提取出函数调用与所需权限的对应关系。对Android 2.2进行分析,发现共有9 562个函数需要声明权限。但是,不同于PScout的是,该工作只分析了API函数调用中的权限,没有考虑到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等其他情况下所需的权限。

Vidas T等人[6]从Android文档中提取API权限映射,但由于Android文档的API权限信息非常不完善,所以该研究工作所获得的权限规范也不完整。

Wei X等人[7]使用Stowaway工具对237个应用的1 703个版本的权限声明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19.6%在新版本中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现象,25.2%在原本的版本中就已经过度声明。总体上呈现出权限过度声明的应用程序逐渐增多的趋势。

Yang Bo等人[8]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分析的静态检测工具Brox,用于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是否声明了过多的权限。

这些研究工作虽然都对Android系统中API与其权限的映射关系进行了分析,或分析了应用程序的权限过度声明情况,但是都没有运用这一映射关系对应用程序的权限过度声明进行控制,也没有对过度声明的权限进行裁剪,无法确认API权限映射以及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2.2 Android权限其他相关研究

2.2.1 应用程序的权限特征分析

分析不同程序的权限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程序的潜在安全威胁。Enck W等人[9]提出了Kirin系统,从应用程序中提取具有潜在安全威胁的权限组合,用于向用户提供安全建议。Barrera D等人[10]对1 100个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分类分析,使用自组织映像网络算法对不同功能类别应用程序所声明权限的特征进行分析。Peng H等人[11]根据应用程序的权限组合使用概率生成模型对程序的危险指数进行评分。Pearce P等人[12]分析了应用程序中广告所需的额外权限,并提出AdDroid架构用于将广告与应用程序主体分离,使得应用程序不需要为其广告额外声明权限。Zhang Y等人[13]提出了VetDroid系统用于刻画程序的权限使用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帮助安全分析师分析程序的内部敏感行为。Yang Huan等人[14]使用包括权限信息在内的多种特征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恶意行为进行检测。Zhang Rui等人[15]基于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的相关性特征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2.2.2 权限使用控制或提醒相关研究

让用户了解或控制程序正在使用的权限对于保护用户隐私很有帮助。Nauman M等人[16]提出了Apex架构以及Bao Ke-jin等人[17]提出的权限管理模型,可以使用户选择将哪些权限赋予应用程序,从而起到自主访问控制的作用。Xu R等人[18]提出的Aurasium系统可以在不修改Android源码或获得Root权限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的API使用请求进行用户提醒和访问控制。Livshits B等人[19]在Windows Phone上添加了系统资源访问提醒,使得当应用程序访问某些系统资源时用户会得到相应的提醒,从而选择允许或拒绝该访问。

2.2.3 应用程序访问控制相关研究

Android基于权限机制的访问控制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控制能力有限,很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加有效的访问控制方式。由于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中间层系统,Smalley S等人[20]基于Linux原有的一种强制访问控制机制——安全强化Linux(SELinux)提出SEAndroid,用于在Linux内核以及Android中间层框架上实现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该技术现已被Android主流版本所吸纳。Bugiel S等人[21]提出FlaskDroid系统,借助于开发者所定义的策略语言,实现灵活而细粒度的强制访问控制。Bugiel S等人[22]还提出过基于TOMOYO Linux强制访问机制实现对Android应用进行强制访问控制的TrustDroid。Ongtang M等人[23]提出的Saint系统可以根据策略对应用程序安装时的权限授予和运行时的权限使用进行控制。Tang Wei[24]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权限机制扩展方案,并提出了基于上下文的运行时检测方案。

3 背景介绍

3.1 Android权限机制

Android对系统 API进行权限检查主要有三种情况:函数调用、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

函数调用就是直接调用系统API函数从而使用某些资源,例如使用SmsManager类中的sendTextMessage()函数来发送短信。

Intent是Android系统中进程间通信的主要方式,即一个程序如果需要另一个程序完成某个工作,就需要向该程序发送一个具有特定Action参数的Intent。而请求一些系统程序时则需要具有相应的权限才能发出Intent。例如,应用请求使用拨号程序拨打电话,需要向拨号程序发送具有android.intent.action.CALL参数的Intent,则该应用需要声明android.permission.CALL_PHONE权限。

Content Provider存储着一些数据信息,并向其他程序开放用于获取相关的数据。应用程序如果需要获取Content Provider中的数据,则需要通过不同的URL schema进行请求,对于系统提供的某些Content Provider,应用程序进行请求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权限。例如,当应用程序使用schema为content://sms的URL请求读取设备中的短信列表时就需要具有android.permission.READ_SMS权限。

3.2 APK文件

Android应用程序使用Java语言编写并编译成一种特殊的字节码文件,称为Dalvik Bytecode,所有Java Class的Dalvik Bytecode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dex文件。除了dex文件,应用还需要在一个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声明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以及所使用到的权限。这个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与dex文件以及其他一些所需要使用到的资源文件通过JDK(Java Development Kit)中的jar工具打包并通过jarsigner工具使用开发者私钥进行签名,从而形成了Android应用程序包文件(简称APK文件),APK文件即为应用程序的安装文件。

4 PTailor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的系统PTailor,PTailor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技术,对Android 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PTailor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APK分解模块、API提取模块、manifest裁剪模块和APK合并模块。PTailor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对APK文件的分析和修改的流程如图5所示。

Figure 4 Architecture of PTailor图4 PTailor系统架构图

Figure 5 Workflow of PTailor图5 PTailor对APK文件分析和修改流程图

4.1 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

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负责读取API权限映射数据文件,生成API与其权限的映射表,属于系统的准备工作。不同于其他模块对每个APK文件都要运行一次,该模块对所有需要处理的APK文件只需要运行一次即可。

4.1.1 API权限映射数据源

本文中,我们使用PScout[4]中得到的Android 4.1.1 API权限对应结果数据作为API权限映射数据源。对应于Android权限检查机制的三种情况,这一数据源包括API函数调用与其所需权限对应数据、Intent Action与其所需权限对应数据、Content Provider URL schema与其所需权限对应数据。PTailor同样可以使用其他数据作为其API权限映射源,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API权限的映射关系,但PScout的API权限映射关系是现阶段最为完整的,故本文目前采用该数据。

4.1.2 API权限映射表数据结构

PTailor使用散列表的数据结构存储API与其权限的映射关系,由于有些API会对应多个权限,所以需要使用单个key对应多个value的Multimap数据结构,以API为key,以其所需权限为value。这个API与权限的映射表APM(API Permission Map)用于在API提取模块中获得所提取的API所对应的权限。

4.2 APK分解模块

APK分解模块的主要工作是对Android应用程序APK文件进行解压缩,从而获得dex文件和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用于API提取模块和manifest裁剪模块当中。API提取模块通过遍历dex文件来检查所有API调用。manifest裁剪模块通过API提取模块中所得到的实际使用的权限列表对AndroidManifest.xml文件所声明的权限进行修改,裁剪掉那些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经过裁剪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与原始的dex文件最后一起通过APK合成模块合成新的无权限过度声明的APK文件。

4.3 API提取模块

API提取模块是PTailor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从dex文件中提取所有使用到的权限。在3.1节中已经介绍过,由于Android对API的权限检查包括函数调用、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三种情况,所以PTailor的API提取模块需要对这三种情况中所使用到的权限进行分别提取。相对应地,API提取模块共分为三个子模块,即函数调用提取模块、Intent提取模块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这三个子模块都以APK分解模块中得到的dex文件和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中产生的API权限映射表APM作为输入,输出为应用程序实际使用到的最小权限列表。

4.3.1 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

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的主要工作是提取程序中的所有函数调用,并在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所调用函数对应的权限,将查找到的权限添加到输出的已使用权限列表中。具体算法如算法1所示。

算法1API函数调用权限提取算法

输入:Dalvik bytecode文件F,API权限映射表APM;

输出:已使用的权限列表L。

1. FOR each ClassCinFDO

2. FOR each MethodMinCDO

3. FOR each InstructionIinMDO

4.θ← GetOpcode (I)

5. IFθ= invoke THEN

6.λ← GetInvokedMethodWithClass (I)

7. IFλis inAPMTHEN

8.P← GetPermissionsByAPI (APM,λ)

9. FOR each PermissionpinPDO

10. AddToList (L,p)

11. END

12. ELSE

13.α← GetDeclaringClassName(λ)

14.β← GetMethodName (λ)

15. WHILEαis not NULL DO

16. IF (α:β) is inAPMTHEN

17.P←GetPermissionsByAPI(APM,λ)

18. FOR each PermissionpinPDO

19. AddToList (L,p)

20. END

21. BREAK

22. ELSE

23.α← GetSuperClass(α)

24. END

25. END

26. END

27. END

28. END

29. END

30. END

算法1的输入为APK分解模块中所获得的dex文件F以及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中所获得的API权限映射表APM,输出为应用程序所使用到的权限列表L。Android应用程序是由多个Java Class组成的,而每个Class又是由多个Java Method组成的,每个Method中包含多个Dalvik指令(Instruction),而只有invoke指令是函数调用指令,用于调用API函数。因此,算法1的第1~第3行中,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遍历每个Class的每个Method中的每个Instruction,并在第4、第5行检查这个Instruction是不是invoke指令。如果是,则通过GetInvokedMethodWithClass()获取invoke指令所调用的函数λ,λ中包括该函数的名称、参数以及所属类。算法在第7行判断API权限映射表APM中是否有函数λ与其权限的映射,如果有,则在第8~第11行中,将APM中λ所对应的所有权限加入到输出的已使用权限列表L中。为了保证L为最小权限列表,AddToList()对于同一个权限只会添加一次。

如果APM中没有函数λ的权限映射,则算法会在第13~第24行检查λ是否有可能继承自APM中的某个API。例如,使用类X中的Z函数需要具有P权限,API权限映射表中包含(X:Z)→P的映射,但应用程序并没有直接使用类X中的Z函数,而是通过类Y继承类X,并调用Y中的Z函数。虽然Y并没有对Z进行重写,且调用类Y中的Z函数同样需要P权限,但在APM中不包含(Y:Z)→P的映射。为了处理这种情况,算法在第13、第14行分别提取函数λ的所属类α和函数名称β,在第23行回溯类α的继承关系链,并在第16行检查APM中是否含有(α:β)的权限映射,如果没有,则在第23行继续回溯α,如果有,则在第17~第20行将APM中检查到的权限列表加入到L中。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回溯函数的继承关系链的目的是防止由于某些应用通过继承系统服务的方式访问系统资源而导致的漏报。

4.3.2 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

Intent提取模块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分别用于提取应用程序通过Intent方式和Content Provider方式获取系统资源时所需要的权限。

Intent提取模块提取程序发出Intent请求时的Action参数,并在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这些Action参数所对应的权限,添加到已使用权限列表中。

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提取程序发出的URL请求的schema,并在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这些schema所对应的权限,添加到已使用权限列表中。

Action参数和URL schema都是字符串类型,因此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查找这两个参数的方式是查找dex文件中是否有相应的字符串。

4.4 manifest裁剪模块

经过API提取模块获得应用程序实际使用的权限列表之后,PTailor通过manifest裁剪模块对声明了权限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进行修改,裁剪掉已声明但未使用的那些权限,从而达到最小特权原则。由于只修改manifest文件中权限声明部分,且只删除未使用过的权限声明,所以PTailor的manifest裁剪模块不会修改应用程序的结构。

4.5 APK合并模块

APK合并模块执行与APK分解模块相反的操作。经过manifest裁剪模块裁剪后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与APK分解模块中所得到的dex文件以及分解出的其他一些资源文件一起经过APK合并模块,重新合并成APK文件。重新合成的APK文件除了其manifest文件经过修改满足最小特权原则以外,其他部分都没有经过修改,因此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原有的结构、功能和语义。APK合并模块使用JDK中的jar命令对manifest文件、dex文件以及其他资源文件进行打包。Android要求每个应用程序的APK都需要经过开发者的私钥签名,这一签名过程是不可逆的,即无法从APK文件中提取出原始开发者的私钥信息。而APK分解模块已经将原始APK文件中的签名破坏了,在重新合成时无法用原始开发者的私钥进行签名。本文仅采用简单随机生成的私钥使用JDK中的jarsigner工具对APK文件进行签名,因为PTailor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用于APK签名并发布之前,帮助程序员确认其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是否满足最小特权原则。而且APK的签名主要用于识别不同的开发者,重新合并时的签名可以针对不同的开发者使用不同的随机私钥,并不影响签名的作用。

5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PTailor系统主要使用Java和Python语言实现,其中,除API提取模块中的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子提取模块和APK合并模块是使用Python语言实现外,其余模块都使用Java实现。其中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使用到了开源项目dexlib2[25]对dex文件进行遍历,manifest裁剪模块使用开源项目axml[26]对二进制的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进行修改。

本文通过实验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测和分析:PTailor系统的性能评测、裁剪后应用程序可用性评测、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分析、API权限映射数据源有效性分析。

5.1 实验环境

实验中,我们对现实中的Android应用程序APK文件使用PTailor进行权限分析和裁剪,并进行相应的评测。实验数据集为Google Play[27]应用商店27个应用类别中销量前50的免费应用,去除掉重复的应用,共1 246个APK文件。实验主机内存为16 GB,CPU为8核Intel(R) Core(TM) i7-4770 CPU @ 3.40 GHz。PTailor系统的裁剪过程直接在实验主机上完成。裁剪后应用程序可用性评测在实验主机上的一个Android 4.1.1模拟器中完成。

5.2 性能评测

我们对所有1 246个APK文件分别使用PTailor进行权限分析和裁剪,并计算PTailor对每个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的整体时间,以及每个模块所占用的时间,从而评测PTailor的性能。由于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是PTailor系统中的准备工作,不论APK文件数量多少,都只运行一次,所以在性能评测实验中分析PTailor对APK文件的处理时间不考虑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的运行时间。

PTailor可以成功地对所有1 246个APK文件进行分析和裁剪,成功率为100%。所有APK文件的处理时间分布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处理时间分布柱状图,即横坐标为m的数据柱值n表示有n个APK文件可以在m-1到ms内被PTailor处理完成。图7为处理时间累积百分比折线图,即横坐标为m的数据点的纵坐标表示在ms内能完成PTailor处理的APK个数百分比。从图6中可以看出,所有的1 246个APK文件都能够在20 s内完成处理,而多数的APK文件的处理时间集中在2~7 s内。从图7中可以看出,有91.6%的APK文件可以在10 s内完成处理。所以,PTailor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权限分析和裁剪,适用于在Google Play这种大量应用程序集中的Android应用市场中对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处理。

Figure 6 Processing time of PTailor图6 APK文件总处理时间分布柱状图

Figure 7 Cumulative percentage line graph of processing time图7 APK文件总处理时间累积百分比折线图

除了对每个APK的整体处理时间进行统计,实验还对每个APK在各个模块中的处理时间进行了统计。除了API权限映射表生成模块外,其他不同模块的APK文件处理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表4所示,其中不包括manifest裁剪模块,因为很多应用程序不存在过度声明的权限,所以不需要进行裁剪,且大多数需要裁剪的APK文件的裁剪时间都在1~2 ms之内,由于时间过短,所以不做统计。

Table 1 Processing time of APK decomposing module表1 APK分解模块处理时间分布表

Table 2 Processing time of APIfunction call extracting module表2 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处理时间分布表

Table 3 Processing time of Intent andcontent provider extracting module表3 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时间分布表

Table 4 Processing time of APK composing module表4 APK合并模块处理时间分布表

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Java实现的APK分解模块和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的处理时间通常都在几百毫秒之内,而使用Python实现的Intent和Content Provider提取模块和APK合并模块通常都需要几秒的时间。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使用Python实现的这几个模块都通过调用外部命令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find、grep、jar、jarsigner等等,并且这些命令都要频繁进行文件的IO操作,调用外部命令和IO操作通常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5.3 可用性评测

可用性评测的目的是检验PTailor对APK的裁剪是否过度,经过裁剪的应用是否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实验采用Android SDK中的自动化压力测试工具Monkey。

Monkey通过将随机生成的UI事件序列注入到应用程序中的方式对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在Monkey中可以设置事件序列中的事件个数,并可以指定只针对某一个应用进行测试。同时,可以通过设置随机种子的方式,指定UI事件序列的顺序。Monkey在程序运行结束后给出详细的测试报告。如果应用程序在某一个UI事件后崩溃,Monkey将停止测试并自动退出,并报告该程序已经崩溃。另外Monkey还有可能因为无法找到应用程序的入口等原因而意外退出。使用Monkey进行压力测试的目的是检查PTailor的裁剪是否会影响程序的可用性。

实验中,我们首先对所有未裁剪的APK文件进行Monkey测试,每个测试的随机事件个数为2 000,并记录下对每个APK进行测试时所使用的随机种子seed。同时,我们还会记录下未裁剪的应用中崩溃的应用以及导致Monkey测试失败的应用,这些未裁剪就已经崩溃和意外退出的应用是由其本身错误或者与模拟器版本不兼容所导致的,对实验没有意义,所以在之后对裁剪过的APK文件进行Monkey测试时将不考虑这些已崩溃的应用。

然后,我们对裁剪过的APK文件进行Monkey测试。每个裁剪过的APK文件进行测试时所使用的随机种子与其对应的未裁剪版本在进行测试时所记录下的随机种子seed相同,这使得裁剪前和裁剪后的同一个APK文件在进行Monkey测试时使用相同的UI事件序列。同样地,我们也记录下裁剪过的应用程序中崩溃的以及导致Monkey意外退出的程序。这些应用的崩溃可能是由于PTailor裁剪了过多权限所导致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一个APK文件的测试都单独进行,每一次测试只安装一个APK文件,对其进行Monkey测试结束后,将该APK文件卸载,从而避免对实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其他应用测试的影响。但是,在安装APK文件时,也会有一些APK文件安装失败,因此我们也会记录安装失败的APK文件,并只对安装成功的APK文件进行测试。整个实验过程如图8所示。

Figure 8 Workflow of usability experiment图8 可用性测试实验流程

在可用性测试结束后,对可用性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在对未裁剪的APK文件进行Monkey测试时,共有73个APK文件安装失败,有202个APK文件崩溃或导致Monkey测试失败。排除这些无意义的APK文件外,共有971个应用程序在未裁剪时能成功运行。对这971个应用程序的裁剪后版本进行Monkey测试,共有69个应用程序崩溃,而这69个应用程序中,有17个应用程序在PTailor分析结果中并没有权限过度声明现象,因此,这17个应用程序实际并没有被裁剪,导致其崩溃的原因可能是网络环境影响等因素,与PTailor权限裁剪无关。而剩余的52个崩溃的应用程序,只占全部1 246个应用程序的4.17%,占全部可运行的971个应用程序的5.35%,从而可以说明PTailor的权限裁剪只会影响很少的Android应用程序,大多数被裁剪的程序依然能够正确运行。

5.4 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分析

使用PTailor对全部1 246个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权限裁剪,我们发现一共有811个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的现象,占全部应用程序数量的65.1%。Felt A P等人[2]在2011年使用Stowaway对采集到的940个应用进行了分析,发现34.4%的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现象。Au K W Y等人[4]在2012年使用PScout对采集到的1 260个应用进行了分析,发现43.1%的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现象。将PTailor与这两个工作相比较,从图9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4年,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这与文献[5]中分析不同版本应用程序得出权限过度声明程序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加的结论基本一致。

Figure 9 Comparison of overprivileged applications图9 权限过度声明比例比较

在这811个权限过度声明应用程序中,30.57%的应用只过度声明了一个权限,49.25%的应用过度声明权限个数小于或等于2个,74.88%的应用过度声明权限个数小于或等于4个。具有不同过度声明权限个数的应用程序数量分布柱状图如图10所示。

Figure 10 Distribution of overprivileged permissions图10 应用程序过度声明权限个数分布柱状图

另外我们发现,在所有1 246个应用程序中,有很多应用声明了名称以android.permission.和com.android.为开头但在Android系统中并不存在的权限。通常,名称以android.permission.和com.android.为开头的权限是Android的系统权限。这些以android.permission.和com.android.为开头但在Android系统中并不存在的权限可能是某些Android应用程序自定义的权限,但是也有一些是根本不存在甚至是明显书写错误的权限。这些不存在或书写错误的权限是由于程序开发者的个人因素所导致的,应该尽量避免。例如,

(1)与系统权限名称相近,但根本不存在的权限。程序如果希望读取短信,则需要声明READ_SMS权限,但有些应用程序却声明了READ_MMS这个根本不存在的权限。

(2)无需声明且根本不存在的权限。Android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私有的内部存储空间用于存储数据,使用这个内部空间并不需要声明任何权限,但有些应用程序却声明了READ_INTERNAL_STORAGE这个根本不存在的权限。

(3)书写错误的权限。应用程序如果要录制音频,则需要声明RECORD_AUDIO权限,但有些应用程序开发者却将这一权限错误地书写成了RECORDE_AUDIO。

5.5 API权限映射数据源有效性分析

4.1.1节中提到,PTailor现阶段的API权限映射数据源来自于PScout[4]的实验结果,据我们所知,PScout中所得到的API权限映射关系是目前最为完整的,其对Android 4.1.1的分析结果中包括了32 450个API函数直接调用权限映射,97个Intent Action权限映射和78个Content Provider URL schema权限映射,但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该数据源并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

5.5.1 权限覆盖率分析

PScout对Android 4.1.1中的API权限映射进行分析,共找到了101个权限与API有所映射,但Android 4.1.1系统中的所有权限个数为180个。其中,Android系统中有92个权限在PScout中没有得到对应,而在全部1 246个应用中有137个程序所声明的权限包含在这92个PScout未对应的权限中。另外,PScout的API权限映射结果中,有13个权限是Android系统提供给系统级应用程序的特殊权限,无法被普通应用所使用。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PScout的权限覆盖率仅为48.9%。

5.5.2 API映射分析

除了权限覆盖不完整之外,PScout中的API权限映射关系也不完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外部存储设备访问权限。如果应用程序想读取或写入SD卡中的文件,访问sdcard目录,则该应用必须具有READ_EXTERNAL_STORAGE或WRITE_EXTERNAL_STORAGE权限,同时为了对SD卡上的文件进行操作,有些应用程序还需要MOUNT_UNMOUNT_FILESYSTEMS权限。但是,PScout的API权限映射中没有这些与SD卡文件操作相关的权限映射。

(2)WebView访问网络权限。Android系统提供WebView组件用于显示Web页面,任何使用WebView显示Web页面的应用程序都应该具有INTERNET权限。WebView可以在程序的代码段中动态声明,也可以在xml文件中静态声明。PScout的API权限映射结果中只包含WebView动态声明API,而没有xml静态声明WebView的权限映射。

(3)读取Log权限。Android系统向应用提供用于记录信息的Log接口,任何使用logcat命令读取Log的应用程序都需要具有READ_LOGS权限,该权限信息在 PScout中没有映射。

(4)漏报的API。PScout中虽然含有超过30 000个API与其权限的映射,但仍有一些需要权限的API没有得到映射。例如,android.hardware.Camera中的open(int)函数需要CAMERA权限,但PScout中没有该API的权限映射。

(5)不同参数对应的权限。对于有些API函数,当使用不同参数进行函数调用时,其所需的权限可能不同。例如,当应用程序打开一个具有TYPE_SYSTEM_ALERT参数的窗口,使窗口出现在所有其他窗口上时,程序应该具有SYSTEM_ALERT_WINDOW权限。但是,PScout没有函数调用参数的权限映射信息。

6 讨论

6.1 应用程序之间的请求

Android允许一个应用程序请求另一个应用程序进行某个操作、完成某项任务,这种请求只能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知,而无法进行直接的函数调用。由于程序之间不能够直接调用函数,而且程序之间也不存在请求传递的关系,如果被请求方将请求方的系统资源请求直接转发出去,则请求方和被请求方都应该具有相应的权限。因此,并不存在某一个应用程序为其他应用程序预先申请权限、使得无权限一方调用有权限一方的情况,因此PTailor的裁剪不会影响程序之间的请求。

6.2 可用性评测方法局限性

5.3节中使用Monkey对PTailor裁剪后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进行了评测。Monkey虽然可以通过随机注入事件序列的方式对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化的压力测试,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Monkey的事件类型和注入顺序都是随机的,所以使用Monkey测试并不能保证完全的代码覆盖率,可能导致测试的不完整,增加漏报率。但是,现阶段还没有代码覆盖率为100%的Android应用程序自动化测试方法,因此,本实验的漏报率还无法测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设计并提出代码覆盖率更高、更符合程序流程结构的Android应用程序自动化测试方法。

6.3 导致裁剪后应用程序不可用的原因

从5.3节的可用性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PTailor的权限裁剪依然会影响很少一部分Android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API权限映射数据源的不完整性。PTailor可以使用任何API权限映射信息作为其数据源,本文中使用PScout[4]中得到的Android 4.1.1 API权限对应结果作为API权限映射数据源。据我们所知,该数据源中的API权限映射关系是目前最为完整的。但是,在5.5节中的API权限映射数据源有效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数据源的API权限映射关系并不完整,这可能导致PTailor将一些实际需要权限、但在数据源中没有得到映射的API裁剪掉,从而导致过度裁剪,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计划研究并提出能够发现更多API权限映射关系的方法,从而提高API权限映射数据源的完整性,减少PTailor的过度裁剪。

(2)Java反射机制的影响。Android应用程序使用Java语言编写,Java提供反射机制允许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调用函数。PTailor的API函数调用提取模块中没有对反射机制的函数调用进行分析,完整的反射机制函数调用分析需要进行信息流敏感、跨函数的静态分析。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PTailor中增加对反射机制函数调用的静态分析。

这些因素有可能引起PTailor由于无法找到某些权限在程序中所对应的API而导致的权限过度裁剪,但是不会导致应用程序过度声明的权限没有得到裁剪。即经过PTailor裁剪的应用程序权限集合,可能是其最小特权的子集,但不会是最小特权的超集。但是,由于现阶段没有完整的API权限映射数据,所以暂时无法证明经过PTailor裁剪的权限集合是否与应用程序的最小特权集合完全吻合。

7 结束语

Android应用程序的权限声明应该满足最小特权原则,但现实中的很多应用程序声明了过多不使用的权限,从而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PTailor在应用程序中提取系统API调用信息,分析调用这些API所需的对应权限,得到应用程序实际所需要的最少权限,并将程序中多余的未被使用的权限裁剪掉,从而使得裁剪后的Android应用程序满足最小特权原则。使用PTailor对现实中的1 246个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权限分析和裁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91.6%的APK文件能够在10秒内完成权限分析和裁剪,最长的处理时间为20秒,并且PTailor的裁剪不会对大多数程序的运行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文中还对应用程序权限过度声明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权限过度声明的应用程序数量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应用程序存在因开发者个人因素所导致的错误权限声明现象。另外,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以往的API权限映射分析研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

[1] Android captured 79% share of global smartphone shipments in 2013 [EB/OL].[2014-05-16].http://blogs.strategyanalytics.com/WSS/post/2014/01/29/Android-Captured-79-Share-of-Global-Smartphone-Shipments-in-2013.aspx.

[2] Felt A P,Chin E,Hanna S,et al.Android permissions demystified[C]∥Proc of the 18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1:627-638.

[3] Felt A P,Egelman S, Finifter M. et al. How to ask for permission[C]∥Proc of HotSec’12, 2012:1.

[4] Au K W Y,Zhou Y F,Huang Z,et al.Pscout:Analyzing the Android permission specification[C]∥Proc of the 2012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2:217-228.

[5] Bartel A, Klein J, Le Traon Y, et al. Automatically securing permission-based software by reducing the attack surface:An application to Android[C]∥Proc of the 27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2:274-277.

[6] Vidas T, Christin N, Cranor L. Curbing Android permission creep[C]∥Proc of the Web 2.0 Security and Privacy 2011, 2011:1.

[7] Wei X, Gomez L, Neamtiu I, et al. Permission evolution in the Android ecosystem[C]∥Proc of the 28th Annual Computer Securit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2012:31-40.

[8] Yang Bo, Tang Zhu-shou, Zhu Hao-jin, et al. Method of Android applications permission detection based on static dataflow analysis[J]. Computer Science, 2012, 39(11A):16-18.(in Chinese)

[9] Enck W, Ongtang M, McDaniel P. On lightweight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 certification[C]∥Proc of the 16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09:235-245.

[10] Barrera D, Kayacik H G, van Oorschot P C,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rmission-based security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droid[C]∥Proc of the 17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0:73-84.

[11] Peng H, Gates C, Sarma B, et al. Using probabilistic generative models for ranking risks of Android apps[C]∥Proc of the 2012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2:241-252.

[12] Pearce P, Felt A P, Nunez G, et al. AdDroid:Privilege separation for applications and advertisers in Android[C]∥Proc of the 7th ACM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2:71-72.

[13] Zhang Y, Yang M, Xu B, et al. Vetting undesirable behaviors in Android apps with permission use analysis[C]∥Proc of the 2013 ACM SIGSAC Conference on 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3:611-622.

[14] Yang Huan, Zhang Yu-qing, Hu Yu-pu, et al. A malware behavior detection system of Android applications based on multi-class features[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4, 37(1):15-27.(in Chinese)

[15] Zhang Rui, Yang Ji-yun. Android malware detection based on permission correla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4, 34(5):1322-1325.(in Chinese)

[16] Nauman M,Khan S,Zhang X.Apex:Extending Android permission model and enforcement with user-defined runtime constraints[C]∥Proc of the 5th ACM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2010:328-332.

[17] Bao Ke-jin, Peng Zhao. An extended Android application permission management model[J]. Computer Engineering , 2012, 38(18):57-60.(in Chinese)

[18] Xu R, Saïdi H, Anderson R. Aurasium:Practical policy enforcement for Android applications[C]∥Proc of the 21st USENIX Conference on Security Symposium, 2012:27.

[19] Livshits B, Jung J. Automatic mediation of privacy-sensitive resource access in smartphone applications[C]∥Proc of the 22nd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2013:113-130.

[20] Smalley S, Craig R. Security enhanced (se) Android:Bringing flexible MAC to Android[C]∥Proc of the 20th Annual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ecurity Symposium (NDSS’13), 2013:1.

[21] Bugiel S, Heuser S, Sadeghi A R. Flexible and fine-grained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on Android for diverse security and privacy policies[C]∥Proc of the 22nd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USENIX Security’13), 2013:131-146.

[22] Bugiel S,Davi L,Dmitrienko A,et al.Practical and lightweight domain isolation on Android[C]∥Proc of the 1st ACM Workshop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Smartphones and Mobile Devices, 2011:51-62.

[23] Ongtang M, McLaughlin S, Enck W, et al. Semantically rich application-centric security in Android[J].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2012, 5(6):658-673.

[24] Tang Wei.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n Android framwork’s security enforcement[D]. Ningbo:Ningbo University, 2011. (in Chinese)

[25] Smali [EB/OL].[2014-05-16]. https://code.google.com/p/smali/.

[26] axml [EB/OL].[2014-05-16]. https://code.google.com/p/axml/.

[27] Google Play[EB/OL].[2014-05-16]. https://play.google.com/store.

附中文参考文献:

[8] 杨博, 唐祝寿, 朱浩谨, 等. 基于静态数据流分析的Android

应用权限检测方法[J]. 计算机科学,2012, 39(11A):16-18.

[14] 杨欢, 张玉清, 胡予濮, 等. 基于多类特征的Android应用恶意行为检测系统[J]. 计算机学报, 2014, 37(1):15-27.

[15] 张锐, 杨吉云. 基于权限相关性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J]. 计算机应用, 2014, 34(5):1322-1325.

[17] 鲍可进, 彭钊. 一种扩展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J]. 计算机工程,2012, 38(18):57-60.

[24] 汤伟.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安全机制研究及改进[D].宁波:宁波大学, 2011.

BAIXiao-long,born in 1989,PhD candidate,CCF member(E200037503G),his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mobile security.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征文通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是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为月刊。 本刊欢迎关于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器件设备与工艺等学科领域方面的来稿。本刊每年出版一期高性能计算专刊,并且常年设有高性能计算专栏。

来稿论文必须未发表、未投到其他会议或期刊。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 主题明确、文字精练、语句通顺、数据可靠。

(2) 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采用中英文间隔行文;请注明是否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 ,并注明文章中图法分类号。务必附上所有作者中英文简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寸证件照片(军人请用便服照)、中英文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和Email 。

(3) 作者在投稿时须注明是否是CCF会员(高级会员、普通会员、学生会员) ,若是会员,请注明会员号。第一作者是CCF会员的,将享受8.5折的版面费优惠。

(4) 来稿请用WORD软件编辑,格式为A4 , 40行×40列,通栏排版,正文为5 号宋体,论文长度不得低于5个标准版面,并请自留底稿。

(5) 来稿中图形绘制要求工整、清晰、紧凑,尺寸要适当,图中文字用6 号宋体,线为0.5 磅。

(6) 每篇论文格式要求:1 引言;……;最后是结束语。引言和结束语中尽量不用图和表。附录应放参考文献之后。参考文献限已公开发表的。

(7) 来稿文责自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署名的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的人。文章发表后,如不同意其他报、刊、数据库等转载、摘编其作品,请在来稿时声明。

(9)本刊对来稿按100元/篇的标准收取稿件审理费。对已决定刊用的稿件按230元/页的标准收取版面费。稿件刊登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酌致稿酬(含与本刊签约的其他出版物转摘的稿酬),同时赠送当期样刊两本。

联系地址: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0731-84576405 电子邮件:jsjgcykx@163.net

投稿主页:http://www.joces.org.cn

AsystemforautomaticallytailoringAndroidapplications’permissions

BAI Xiao-lo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ndroid uses the permission system to control application access.In the permission system,applications have to declare relevant permissions before they access some system resources.To be secure and trusted,application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However,in reality,many applications do not follow this principle,which may bring security threats.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novel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tailoring Android applications’permissions,called PTailor. PTailor analyzes and modifies the Android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file (APK file) so as to make i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Firstly,PTailor extracts the system API calls from the APK file and gets the API’s corresponding required permissions from a predefined API-to-permissions map.In this way,PTailor can get the shortest permission list that this application really requires.PTailor uses this permission list to match the application’s permission declaration file and removes those unused permissions.At last,the modified permission declaration file and the original code file are zipped to a new APK file that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without changing its structure and semantics.PTailor is used to process 1246 Android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PK files can be processed in a short time and PTailor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most tailored applications.

Android application;the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overprivileged;automatically tailor permissions

1007-130X(2014)11-2074-13

2014-06-11;

:2014-08-16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1A203)

TP316

:A

10.3969/j.issn.1007-130X.2014.11.005

白小龙(1989),男,吉林集安人,博士生,CCF会员(E200037503G),研究方向为手机安全。E-mail:baixiaol@sina.com

通信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西主楼1区417

Address:Room 1-417,West Main Building,Tsinghua University,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084,P.R.China

猜你喜欢

应用程序过度声明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本刊声明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本刊声明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