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加强固定胶带在重症婴幼儿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2014-09-13何英黄议程兴东蔡明锦
何英 黄议 程兴东 蔡明锦
留置鼻胃管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常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 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反复插胃管会导致患者鼻腔、食道、胃黏膜的损伤[1]。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胃管方法, 固定效果不理想, 胶布易松脱从而导致胃管脱出, 增加患儿重置胃管的痛苦。如何牢固固定胃管,减轻患儿痛苦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2]。通过本科前期研究结果, 留置鼻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高达21.1%, 其原因与固定方法有关。下面本儿科于2014年1~3月对50例婴幼儿采用新方法固定鼻胃管, 有效地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其中男70例(70%), 女 30 例 (30%);年龄2~36个月,平均年龄13.73个月;置管目的为肠内营养的有88例(88%),置管目的为胃肠减压的有12例(12%)。
1.2 固定方法 试验组50例重症婴幼儿采用3M加强固定胶带进行鼻胃管固定。胶带尺寸1.5 cm×8.5 cm。插入鼻胃管时对婴幼儿采用仰卧(侧卧), 在锁定胃管准确位置后将鼻胃管插入, 一般长度从婴幼儿眉心起至脐和剑突中间点。然后将加强固定胶一部分于横贴与鼻部, 剪断部分绕鼻管1~2周, 最终将胃管交叉固定在婴幼儿鼻翼位置。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普通胶布交叉固定。两组重症患儿固定后均按照操作规范粘贴标志并注明置管时间、长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分析两组重症婴幼儿的置管时间、UEX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为4%, 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48±0.53)d, 而对照组UEX发生12例,发生率为24%, 平均留置时间为(2.87±0.41)d 。试验组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306, P=0.004<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重症婴幼儿鼻胃管留置情况[n (%), ±s]
表1 两组重症婴幼儿鼻胃管留置情况[n (%), ±s]
注 :两组比较 , χ2= 8.306, P=0.004<0.05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 计划性拔管 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d)对照组 50 12(24) 38(76) 2.87±0.41试验组 50 2(4) 48(96) 3.48±0.53
3 讨论
作为导致重症婴幼儿鼻胃管脱落发生UEX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虽然操作简单, 用时少, 但由于重症患儿的呕吐物、汗液以及分泌物等容易将固定的胶布浸湿而失去黏性, 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对其重复粘贴, 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还导致UEX的发生[3]。UEX无形中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造成不必要损伤,延长住院天数, 增加治疗费用[4]。由本科室前期研究结果可知,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高达21.1%。因此, 进一步研究新型加强固定手段十分必要。
3M加强固定胶带作为改良的固定鼻胃管方法, 较之传统的胶布固定, 不仅平均留置时间长, UEX发生率及脱管率低, 而且不需护理人员反复粘贴固定, 节约时间、成本低廉。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试验验组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为4%, 对照组发生12例, 发生率为24%。且试验组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其鼻胃管留置时间为(3.48±0.53)d, 优于对照组的(2.87±0.41)d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的3M加强固定胶带对重症婴幼儿进行鼻胃管固定, 不仅平均留置时间长, UEX发生率低, 而且一次性固定无需反复粘贴, 大大节约了护士反复粘贴时间。同时, 采用该固定方法, 不仅患者满意度高, 而且安全可靠,有效性高, 在研究中无一例患儿发生粘贴部位皮肤溃烂, 值得进一步推广。
[1] 李兆梅.三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5):29-30.
[2] 董秋菊.3M透明敷贴在新生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2, 10(11):3131.
[3] 李书梅, 刘娜, 陈璐, 等.3M 丝绸胶带在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10):115-116.
[4] 张丽君, 韩满玲, 吴世凤.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21):201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