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污染 生命之痛

2014-09-12农夫

绿色中国·B 2014年2期
关键词:河流污水水质

农夫

中国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国家,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仅2002年,全国淡水的取用量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的1.2倍。据统计,中国目前缺水总量约为400亿立方米,全国还有7000万的人饮水困难。而且,我国水污染非常严重,据统计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有82%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水污染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据环保部去年公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我国河流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变得明显,许多河流水质逐年恶化。据80年代初对878条河流的调查,已有82%的河流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污染,5%以上的河段已经鱼虾绝迹,有20条水系由于污染已不能用于农业灌溉。在运河两岸流传的一个民谣是对河流污染变化的一个很好描述“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的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2011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西南诸河水质为优,长江、珠江、浙闽地区河流和内陆诸河水质总体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总体为轻度污染,海河总体为中度污染。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到2011年在监测的26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53.8%,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1%和7.7%,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到了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质为主,并开始出现了Ⅴ类水质,意味着太湖已被严重污染。巢湖流域目前仍处于富营养状态,11个水质监测点中,7个属Ⅴ类和劣Ⅴ水质。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 mg/L、9.19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相对于地下水较强程度的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保护就显得薄弱。在我国平原地区,目前要找出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竟成了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地区,污染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据统计,中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均遭污染,其中约50%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不能直接饮用。比较各地的水质,“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全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有37%的面积达不到三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海洋的污染目前还没有河流和湖泊污染那样严重,但也必须注意其发展情况。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已有工矿企业5万多家,年排海工业废水47亿多吨,沿岸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也有23亿多吨。主要污染物是石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一次持续达72天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1年我国海洋水质状况表明,我国管辖的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排放。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71.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虽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由于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并难于生物降解,常规的废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对此类废水往往奏效甚微。有些先进的处理技术由于费用高,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因而这类废水目前仍是我国水污染控制中的大难题。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endprint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强度最高的国家,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人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据分析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导致富营养化,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是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此外,随着禽畜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禽畜的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增长迅速,造成大量生活污水和各种有机物排放增加。全国大部分河流的城市河段和近郊工矿区河段的污染都比较重,这是人口增长对水质影响的一个有力证明。同时,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却远远不能和人口增长相适应,2006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96.6亿吨,到2008年增加到330.1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57.1%。

环保技术的缺憾构成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又一瓶颈。主要体现在:我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环保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改善;我国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环保产业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能自己解决投资、自己完成技术开发并占领市场者仅有20%。此外,技术含量低、开发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难、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运行可靠性差等问题,都是我国各省(市、区)当前环保技术的普遍缺憾。与欧美各国80%~90%的污水处理率相比,我国污水处理率极低,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流域污染加剧。工业废水处理的突出问题是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企业原有的治污设施或者不运转,或者没有有效运转,在调查的2万多套处理设施中,运行良好、一般和差的各占1/3,即使运行较好的处理量往往也是原设计流量的50%。城市污水处理相对薄弱,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由于配套的管网建设滞后,部分污水处理厂因无法收集污水而不能运行。三是城市污水处理费用没有落实。

寻找水污染治理的良策

尽管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没有把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对全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今后,我国水污染的防治应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最终实现水体变清,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要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并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要依靠科技,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强城市湿地建设,利用物理沉淀和生物代谢的方法,减少存在于水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在研究中发现,很多藻类、植物都有净化水体的能力,例如满江红等,只要把他们养在水里,就能对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其次,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 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大约为82%,县城污水处理率约为60%。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却小于20%。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我国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越显突出,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近年来农村河流水质急剧下降,并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势在必行。

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单独处理。村镇经济力量薄弱,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的工艺。对分散的、小水量的村庄可选用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生态型处理技术;对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镇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型处理工艺。处理设施可采用模块化组装,以减少建造成本,提高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流污水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河流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
水质总氮测定方法改进探究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