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区旧司组页岩气储存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2014-09-12张本杰明方平
张本杰 秦 琴 明方平 刘 甲 张 伟 郭 斌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
0 引言
作为烃类气体的页岩气,用途十分广泛。页岩气是充填于页岩裂隙、微细孔隙及层面内的天然气。裂缝的发育程度是页岩气运移聚集、经济开采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1]。贵州省黔西南区下石炭统旧司组(C1j)黑色页岩层位和厚度分布较稳定,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范围广,总面积34 722 km2,微孔隙及微裂缝较发育,储存条件较好,页岩气资源丰富,具勘探潜力,是本区最佳含气页岩层系。
1 地质背景
黔西南区下石炭统分为汤粑沟组(C1t)、旧司组(C1j)、上司组(C1s)。
汤粑沟组(C1t)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夹硅质灰岩及薄层黑色泥页岩。组厚100~300 m。
旧司组(C1j)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页岩,页岩水平层理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北西部下部夹1~7层薄煤层。组厚0~992 m,一般300~400 m。南部、北东方向变薄至尖灭。
上司组(C1s)为浅灰、灰、深灰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砂泥岩及黑色泥页岩。组厚50~350 m。
区域构造属上扬子陆块毕节弧形构造区、六盘水复杂变形区、普安山字形构造区、黔西南涡轮构造区和黔南弧形构造区。褶皱以北西向展布为主,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次之,背、向斜一般宽阔舒缓;断裂呈北东向、北西向展布为主,走向断层较发育[2]。威宁北西及南东、水城以南、晴隆以北、兴仁以东构造相对较简单,无断距50 m以上断层(图1)。
2 页岩气储存特征
2.1 页岩储层及展布
北西部旧司组(C1j)为海陆交互相—浅海相沉积,其余地区为浅海相沉积。
深色页岩在北西部及中部位于旧司组(C1j)下部,南部位于旧司组(C1j)上部,页岩单层厚10~60 m,沉积连续厚度50~119 m,泥地比为40%~78%,泥地比等值线与页岩厚度变化趋势相同。主要分布于北西部和中部,北西部厚,西部及南部薄。
图1 黔西南区构造分布图
2.2 页岩有机质及热演化特征
2.2.1 有机质丰度及类型
页岩有机碳含量(TOC)为0.46%~5.76%,一般为0.82%~2.42%,平均为1.33%,总体上有机质丰度中等,页岩生烃能力较强。平面上,威宁—水城—晴隆一线TOC大于1.50%,往两侧逐渐减少。纵向上,随着深度增加TOC具增大趋势。晴页2井730.30~733.55 m处TOC值高达4.44%~5.76%。
有机质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腐泥组和镜质组其次,惰质组较少。干酪根指数TI值在-13~84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少有Ⅲ型和Ⅰ型。
2.2.2 热演化程度
有机质成熟度(Ro)为1.11%~4.87%,一般为2.13%~3.11%,平均为2.71%,总体热演化程度高,处于过成熟早期生干气阶段。平面上,Ro为1.11%~2.0%分布在西部及南部,Ro为2.0%~3.0%主要分布在北西部及中部,Ro大于3.0%分布在中南部。纵向上,据威页1井和晴页2井样品测试结果,Ro随深度增加有增大趋势(图2),晴页2井716~733 m处Ro值高达4.49%~4.87%。
据白兆华等,含气页岩的热成熟度越高页岩中赋存的气体也越多,表明其热成熟度越高生气量越大[3]。
图2 旧司组Ro随深度变化图
2.3 矿物成分与岩石力学特征
2.3.1 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最高达66.37%,平均为41.62%),其次为黏土矿物、碳酸盐岩、长石、铁矿物、石膏(表1)。
表1 旧司组页岩矿物特征表
碳酸盐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铁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菱铁矿;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高岭石、蒙脱石次之,绿泥石较少。
平面上,脆性矿物在中部区域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纵向上,北西部、中部脆性矿物与TOC呈正相关,在南部随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
总体上,页岩砂质脆性矿物和自生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60.28%),石英和长石总量平均45.55%,碳酸盐岩最高达90.6%,平均14.73%。页岩脆性较强,易形成裂隙,具有较好的破裂潜力,对页岩气商业开采有利。
2.3.2 岩石力学
自然状态下,页岩抗压强度为11.30~55.70 MPa,平均31.90 MPa;抗拉强度为3.20~24.37 MPa,平均7.41 MPa;弹性模量Et为(21.4~29)×103MPa,平均23.58×103MPa;泊松比为0.19~0.26,平均0.24;含水率为0.58%~1.61%,平均0.94%。饱和状态下抗压、抗拉强度降低28%~69%,说明水介质对页岩强度有一定“软化作用”,孔隙率越高,含水率越高,影响越大。从泊松比可看出,页岩受挤压后的膨胀率较低,较利于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
2.4 储渗与保存特征
2.4.1 储渗
页岩密度为2.05~2.72 g/cm3,平均2.61 g/cm3。孔隙度为1.67%~3.76%,平均2.69%,孔隙度低;渗透率为0.001 3~0.190 0 mD,平均0.019 1 mD,渗透率特低。
据晴页2井样品测试成果,纵向上孔隙度随深度增加呈起伏之势,渗透率随深度增加而呈增大之势(图3)。储集层总体致密,但仍具备较好的储集条件[4]。页岩储层属特低渗—致密储层,具备一定的储集能力[5]。
图3 晴页2井孔隙度、渗透率随深度变化图
孔隙结构和类型:页岩BET比表面9.589 m2/g,BJH总孔体积为0.030 mL/g,BJH平均孔径13.251 nm。以中孔孔隙为主,微孔、中孔和宏孔体积分别占总孔体积的10.09%、77.93%和11.98%。孔隙以溶蚀孔、有机孔、晶内孔、晶内微孔缝为主。QXN⁃WZ-60样溶蚀孔孔径300~8 000 nm,QY2-44样有机孔中发育微孔隙多个,孔径10~30 nm(图4)。
孔喉:孔喉半径为23.79~127.51 nm,平均64.07 nm。据QY2-41核磁共振测试成果:孔喉半径30~125 nm分布频率占10%~15%。
裂缝特征:宏观裂缝较发育,主要为构造裂缝和成岩层间裂缝。裂缝以高角度裂隙为主,少量低角度裂缝,局部见高角度裂缝相切。裂缝大多被方解石充填,偶尔有少量黄铁矿。微裂缝也较发育,多呈明显锯齿状。QXNWZ-60样裂缝长大于80μm、宽0.3~1 μm,QY2-44样微裂缝长大于40 μm、宽0.4~1.6 μm。
图4 旧司组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图
页岩(泥岩)中蕴含着丰富的微孔隙、微裂隙,这些微孔隙与微裂隙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与流通通道[6]。
2.4.2 保存条件
区内以低中山地貌为主,其次为中山,仅北西部、中部局部为高中山,大部分地形高差较小。烃源岩埋深200~4 000 m。
上覆盖层为下石炭统上司组灰岩夹砂岩、砂泥岩,中二叠统梁山组石英砂岩、砂泥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砂岩、砂泥岩,保存条件较好。
2.5 含气性特征
总含气量为 0.12~2.94 m3/t,一般为 0.5~2.1 m3/t,平均为0.99 m3/t,威宁以北及晴隆北西高,水城以西及以北低;纵向上随深度增加有增高趋势,晴页2井719.34~731.81 m处总含气量高达2.08~2.35 m3/t。
储集方式以吸附气为主,占总含气量的62%~95%,游离气次之。气体组分以CH4(占52%~91%)为主,其余为C2H6及混入的N2和CO2。据气体同位素测定结果:δC13值为-34.8‰~-15.1‰,北西部及中部为油型裂解气成因,南部为无机气和煤层气成因。
3 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3.1 优选条件
有利区优选应考虑以下主要条件:① 泥页岩厚度稳定,海相单层厚度≥10 m,连续厚度≥30 m,连续分布面积≥200 km2;② TOC平均≥1.5%;③ 总含气量≥0.5 m3/t;④ 埋深300~4 500 m,地形高差较小,保存条件中等~好[7];⑤ 页岩硅质含量≥40%,有一定的孔隙度,发育裂隙;⑥ 构造相对简单,地层横向产状无突变,上覆碎屑岩盖层;⑦ 交通条件较好,地震勘探和钻探工程相对便利[4]698。
3.2 优选结果
有利区分布在北西部、中部一带,连续性及含气性较好,交通方便。据以上优选条件进行叠加优选出4块有利区(图5),50%概率条件下有利区地质资源量为0.39×1012m3,若可采系数取0.17,可采总资源量为0.07×1012m3。各区块面积、资源量、资源丰度见表2。
1)有利区Ⅰ。位于西北部北端,发育龙街向斜,倾角5°~30°,一般10°~20°,仅西南部发育少量断层,远离大断层,分布较稳定,埋深1 000~4 000 m。含气页岩厚64~80 m,往南增厚;TOC为1.52%~3.02%,Ro为1.3%~1.74%,页岩含气量为1.37~2.94 m3/t。
2)有利区Ⅱ。位于西北部的南部,发育威水背斜,倾角13°~25°,一般15°~18°,断层稀少,无大断层,分布稳定,埋深1 000~2 500 m。含气页岩厚50~119 m,往北有所增厚;TOC为1.58%~3.0%,Ro为1.5%~3.10%,含气量为0.53~0.659 m3/t。
3)有利区Ⅲ。位于中部,发育格目底向斜,倾角8°~27°,一般10°~20°,远离大断层,分布较稳定,埋深1 000~4 000 m。含气页岩厚10~82 m,TOC为1.59%~2.74%,Ro为1.2%~2.43%,含气量为 0.51~1.03 m3/t。
4)有利区Ⅳ。位于中东部,发育中营向斜,倾角10°~35°,一般15°~22°,远离大断层,分布稳定,埋深1 000~ 4 000 m。含气页岩厚大于50 m,TOC为1.53%~3.53%,Ro为0.99%~4.51%,含气量为 1.38~2.35 m3/t。
图5 黔西南区旧司组页岩气有利区分布图
表2 黔西南区旧司组有利区块资源量结果表
4 结论
1)下石炭统旧司组是黔西南区重要含气页岩层系,页岩厚度较大,分布最广,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页岩生烃能力较强,Ro平均值高,属早期生干气阶段。
2)页岩脆性较强,微孔隙、微裂缝较发育,渗透率特低,泊松比不高,储存条件较好,页岩气易压裂,商业开采有利。
3)纵向上本区页岩含气量随深度、TOC和RO值增加呈增大趋势。
4)烃源岩厚度、TOC、RO值、储集和保存、构造与交通等是页岩气开发优选的重要条件,根据其条件优选出的4块有利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其中有利区Ⅰ含气量最好,有利区Ⅱ地质资源量丰度最佳,有利区Ⅳ资源量最大。
5)页岩气勘探时,可考虑有利区Ⅰ、Ⅳ优先设计和施工,有利区Ⅱ、Ⅲ次后,遴选核心区,为未来开发奠定基础。
[1]江怀友,宋新民,安晓璇,等.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J]. 天然气技术,2008,2(6):26-30.
[2]唐显贵,张本杰,高为,等.黔西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子项目研究报告[R].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13.9.
[3]白兆华,时保宏,左学敏.页岩气及其聚集机理研究[J]. 天然气与石油,2011,29(3):54-58.
[4]梁兴,叶熙,张介辉,等.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优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6):693-699.
[5]蒋裕强,董大忠,漆麟,等.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J]. 地质勘探,2010,30(10):1-6.
[6]魏明强,段永刚,方全堂,等.页岩气藏孔渗结构特征和渗流机理研究现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1(4):73-77.
[7]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选区规程(试行)[S].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