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两个世纪前的成功教育案例
2014-09-12王卓瑶
王卓瑶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却成了让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叫苦不迭的难事。任教数年来,我常常感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难,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学得才富五斗,好来成功地教育孩子。孰不知,方法不得当,劳累不说,孩子还不领情。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卡尔·威特的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虽然它是一本家教启示录,但其中的教育方法却是如今课改大潮下所推崇和提倡的。
一、用尊重播撒民主教育的阳光
老卡尔·威特对小卡尔的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老卡尔不会武断地为儿子决定任何事情,总是先听儿子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老卡尔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老卡尔·威特提出“我们要像维护自己的面子一样去维护孩子的自尊”。老卡尔这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卡尔不向权威低头,有怀疑精神,而不是一味的服从。
回想自己从教二十年的经历,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我深深感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尊重、关爱实在太少,而往往是专制多、冷漠多、轻贱多。我们经常遗憾地看到,不少教师习惯站在神圣而威严的讲台上,居高临下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不容置疑地向孩子们提出种种要求,声色俱厉训斥孩子们,甚至极个别教师还时不时对学生搞些变相体罚。如此,只有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恐惧)和绝对服从,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民主,这样的师生关系当然谈不上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结果是使学生习惯于接受、服从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学生难以学到活的知识、形成真正的能力。长此以往,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精神和民主意识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我始终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施“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少搞“暴风骤雨”“摧花折柳”。多配钥匙,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少拿钢刀,以免对所有学生“一刀切”。常与学生热情沟通以心换心,不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多为学生心头点灯,“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少给学生“念紧箍咒”,防止学生产生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病”。常教学生扬鞭策马,让学生思想感情的骏马在课堂上自由驰骋;莫教学生“鹦鹉学舌”,只是有口无心,人云亦云。
二、让孩子在合理赏识中健康成长
如今,只要一提到教育,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赏识教育,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教育的进步。但是,一种事物的发展总会呈现出一些极端的例子。诸如赏识过度,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或者孩子不能承受一点挫折,这应引起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赏识孩子?
且看老卡尔·威特是如何合理运用赏识的:
“卡尔仅仅能够得到我们有节制的表扬。诸如‘好的,儿子‘干得好,孩子‘你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你说得对之类的话。”
“要想得到爱抚或亲吻,卡尔必须做出对他的年纪来说不寻常的事情……我对他的爱抚与亲吻因而很受他的重视。”
“然而,对他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莫过于我对他的肯定,尤其是在他的生命中最值得注意的时刻给予他的肯定。”
“真正的表扬,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温柔的一瞥、手部的轻轻一按、发自内心的几个字、有时甚至是面颊上的轻轻一拍或一个亲吻,但最为重要的是关爱与仁慈,或者为了受表扬者的好处而采取的受欢迎的行为。”
如今,家庭里几个大人每天围着一个小孩在转。众星捧月之下,对孩子的奖赏——无论是体现于食品、玩具、服装、娱乐等物质上的,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甜言蜜语”,都使很多孩子陷入了“奖赏过度”造成的“审美疲倦”。激励效果没达到,却往往滋生了孩子的虚荣、自负和娇弱。于是“小公主”“小霸王”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家里的“老大”。另外,很多家庭采取的孩子做家务、完成作业就给几块钱作为奖励,或曰培养其理财意识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三思。
从学校看,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对已往否定式教育的矫枉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过于片面,于是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老师动不动就朝学生竖大拇指(哪怕是简单重复的问答),不绝于耳的是“太好了”“太棒了”等“最高级”的形容词。如此这般,过度的、过于频繁的激励导致激励的“边际效应”急剧递减,学生陷入了群体激励性麻木状态。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一方面,学生初时会对这种表扬感到激动,久而久之,过多的夸奖会使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会对这样的肤浅表扬和毫无针对性的激励感到漠然,觉得乏味,甚至觉得教师很虚伪,这时表扬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会给学生以误导,使其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这就是滥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它导致了教师的不作为。不要说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不能实现,连最起码的价值观都在不恰当的赏识表扬中丧失殆尽。
激励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必须讲究艺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要真、善、美统一。“真”就是教师的求实之心使评价准确、客观;“善”就是教师的期望之情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美”就是教师的心灵的真挚之爱,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整体的、和谐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是有声语言,一种是无声语言或肢体评议。掌握这两种语言评价艺术,对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运用有声语言评价时,其含意和声调要一致,以免评价失实,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是用肢体语言进行的,这就需要肢体语言的准确、善意、美感。动作要落落大方,优美动人,幽默而真诚。同时要注意运用肢体语言评价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决不能随意而行。
三、让快乐之花绽放异彩
小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在大多数人看来幼小的卡尔已经成为博士,那么他的童年一定是黯淡和无趣的,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缺失童年的。但是老卡尔·威特对孩子的教育建立于兴趣,他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他想让孩子学习哪个领域,必定先从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入手。其结果是,激发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享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幸福感。
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他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他采用游戏、角色互换等形式让孩子在户外观察中积累知识,形式轻松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把学的过程自然地融入生活。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候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卡尔·威特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道理,小卡尔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习了。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
看看我们的孩子,这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小眼镜”越来越多,眼镜片也越来越厚,自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看着孩子们的小脸越来越苍白,没有了属于孩童的稚气,作为一个教育者,难道不应该深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难道不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的终身幸福?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难道不应该使孩子学得愉悦一点,使孩子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幸福?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些“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那些以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许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就教育对性格的塑造来说,强迫训练并不符合道德法则,同时也是一种徒劳”。我们教育者“在很多时候应该放弃一些自己的冲动和权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快乐教育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中,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我们应当努力给予孩子乐观、自信、积极的信念,让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这样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才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我们要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努力在快乐的课堂上点亮学生智慧的生命,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这样才能把更充足的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从而保障快乐教育的推进。
从老卡尔·威特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辛勤耕耘土地的场景,这片土地则是他儿子的精神世界。应该说,老卡尔对儿子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老卡尔在书中写的一些教育方法与亲子游戏的玩法都值得现代父母去学习,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但对于老卡尔的某些观点,我仍持保留意见。也许他是对的,但我仍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例如:老卡尔严格限制了小卡尔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在他看来与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有害无益。另外,在育儿理念上,老卡尔虽然多次表明其尊重儿子,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他的儿子身上有很深的老卡尔的痕迹,这种塑造我认为过于主观。
参考文献:
[1][英]赫伯特·斯宾塞著,方舟编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 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2][德]卡尔·威特著,鲁曼俐编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 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