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转换
2014-09-12翁锴
翁锴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团委,广西 崇左532200)
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及主宰者,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客体和附庸,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屠宰场”,这种教学形式极易使教与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展开,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以优异的素质走进新课程,展示新风采,促进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对自身角色要有全新的认识和正确的定位,在更新知识系统的同时,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并不断反思和完善,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
1 音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讲台是其展现才能的舞台,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要能象演员一样善于融入角色,针对学生,既要会“演”,又要充当好“导演”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到知识中去。教师要有驾驭课堂能力,有对事业的热爱及对学生的关爱。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以“双重角色”身份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情感伴随知识进入课堂,教学情景交融,以情激趣,在互动、交流中,使音乐课堂上得新鲜、奇特、活泼。课堂上,基本做到人人张口,齐心合唱,多数学生能模仿老师的表情积极演唱,并跟随老师的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准确表达对歌曲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享受音乐。教师当好“导演”,做好“演员”,吸引学生走进音乐,融入艺术殿堂,让音乐成为学生的朋友。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备课;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有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等。音乐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对象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与接受质量决定着教学成败。在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师生两者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 ,唤起其求知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和实践主体,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2 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新课程标准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变革,音乐教师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塑造自身形象。
2.1 肯定自己
部分音乐老师面对新课标,认为自己的素质太低,没有准备好一桶水让学生取用,低估自己的潜能。事实上,一线教师有许多宝贵财富,如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更深地体会到如何呈现一门课程,如何驾驭时间与课程进度,了解学生想法。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是教材的简单执行者,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学科架构的建设者,先进理论与教育现实的沟通者。教师只有先肯定自己,才能逐步向成功迈进。
2.2 民主型教师
长期以来,部分音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过于强调灌输性,遇到教学改革容易有排斥心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不是通才,不是活字典和百科全书,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关心爱护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环境,多处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而非以自我为中心,强制灌输,表现自我。教师要了解、赏识学生,让其发挥创造力。
2.3 “导演型”教师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教师扮演演员角色,在课堂上使尽浑身解数,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有创造性表演。新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应变成“导演”,组织好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只要老师坚持充当引导者和指路人,相信学生潜能,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发挥创造的大舞台。
3 音乐教师知识的更新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认为以大学学历和学识去教授中小学某一学科绰绰有余。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努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大学里接受的学科知识,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要把学问传授给学生,先须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与方法,掌握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要从实践中学,总结经验。教师要在工作中学习、反思,形成工作经验。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拓宽,又要考虑不断地汲取新知,并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更新知识系统:
3.1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所任教学科的知识,包括教学能力和音乐能力,共同构成教师的教学技能。其中,音乐教学技能包括歌唱、钢琴弹奏、乐器教学、合唱指挥等;教育教学技能包括分析教材、语言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等。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教师,学生们对教师的许多缺点可以原谅,但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不学无术。因此,教学技能不过硬,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要不断提高,增添新内容,如现代化教育技术、外语知识等。因此,音乐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3.2 文化知识
在西方国家,有人提出“要求尖端高,底座必须大”;在中国,有“触类旁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等说。新课程提倡对多元文化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结合其他学科扩大学生视野,发散思维,增加教学信息量。各门学科之间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凸现出彼此的交互性、相融性,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增加内涵,实现综合审美目的。
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音乐欣赏时用语言描绘,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理解程度。欣赏艺术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精美的文学作品;部分作品的谱写者或谱写过程就是故事,把这些故事组织得感人至深又与所欣赏乐曲相联系,须借助文学之力。如欣赏抗日战争题材的艺术歌曲,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欣赏:“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急——《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利用历史知识让中小学在歌声中审视历史,又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艺术歌曲,引发深思,这种思考远远超出音乐本身。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美术等知识,对音乐理解力的形成有重要参考价值。只有更好地理解作品,才能进行深刻的审美活动。
3.3 实践知识
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审美实践活动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都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新课程的主旨之一。音乐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跳出音乐看音乐,用贴近学生思维的教学魅力吸引和感染学生。
3.4 条件知识
条件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作为经验和文明成果的传递者,同时也是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历史使命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变。
教师结合工作实践与对象开展研究,科研能力是其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运用多方面经验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使教师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平时要多思、多看、多写,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能力,达到思维敏捷、语言流畅、认识深刻、条理清晰。现代音乐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能及时反思、探索、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总结成败得失;在教学中学习,逐步完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总结——再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 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也要具备综合素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朝着具有综合教育素质的方向努力。
4.1 专业知识与交往能力
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功外,还要具备弹、唱、跳、演、编等专业知识。一首迷人的歌曲,一段动听的琴声以及一段优美的舞姿,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美好印象,教师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运用知识推动教学,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取得学生信任,从而转化为影响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为决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与人交往、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场所。教师不仅要具备与成人交流的能力,更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以游戏、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施以影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4.2 深厚的文化底蕴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各方面知识,要求教师改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人才,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3 熟练驾驭课堂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出风格和特点,充分展示出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上出现的“乱堂”现象,需要教师有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做到形散神不散,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转换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教师角色有全新认识和正确定位,在更新知识系统的同时,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对职业角色与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在教学中把“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逐步转变角色,惟有如此,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音乐教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1]赵应武.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人教网,2007,2,25.
[2]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赤峰学院学报,2005(2).
[3]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4]王平.作为社会职业的音乐教师[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5]姬晨.准音乐教师入职应谱好的三部曲.[N].中国教育报,2007-10-12(5).
[6]王为平.音乐教师的角色[OL].象山教育局教科研中心网,浙ICP备05007927号,2005-4-25.
[7]阎艳霞.把音乐课上到孩子们的心理去[J].洪啸音乐教育教育论坛,2008-12-8.
[8]从新教材看音乐教师角色转变[J].深圳培训资讯网,2008-2-18.
[9]戚红.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J].宁夏教育,2005(9).
[10]万绍芷,张勇.新课程标准下高师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J].江西教育科研,2005(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