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隈研吾:它有成为世界级展示设备的潜质

2014-09-12金敏华

艺术与设计 2014年8期
关键词:展示厅老君山新津

金敏华

隈研吾对知·美术馆的喜欢,从他把这一作品放在自己最新的建筑作品集封面即可看出。对他来说,“在创作过程中,理解在地文化,并让其融入作品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小对中国汉诗感兴趣的隈研吾,当然知道成都这个地方和杜甫,还有李白“有很深的渊源”,“杜甫曾生活在这里,他和李白都写过许多有关成都的诗篇”,在成都,隈研吾似乎能感受到“一种汉诗的韵律”。“汉诗讲究平仄,讲究节奏的变化,讲究起承转合,这种有规则的变化,也是整个亚洲文化的特征”,在隈研吾眼里,建筑与汉诗是相通的,“都是先有一定规则,在规则中又有一种感发人的力量。”

知·美术馆所在的成都老君山,有着幽然恬静的山水风光,老君山则赋予了项目所在地块“很深的道教文化底蕴”,是“传统而庄严的地方”。隈研吾一向认为,与自然的距离远近是判断居住幸福感的一个标准。他坦承,在知·美术馆这个项目里,主要想体现天、地、水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水的元素,是我思考这个项目最初的原点,在这里,用水来衔接天和地,整个建筑宛若在水的中央,让建筑与自然有机地结合一起,达到天、地、水相融的境界。”

隈研吾的早期代表作,如日本的那珂川町马头広重美术馆以意境名世,外形含蓄、内敛、富有禅意,走进去看,则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隈研吾认为,这次设计知·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就是想把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瓦”相连接,使得建筑的外在形态有着非常流畅的动感,但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状态。对于这座充分体现了当地自然山水韵律的美术馆,隈研吾显然有些偏爱。他希望她建成后,“能成为一个最能代表成都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美术馆,成为一个无愧于这个地方的作品”,他特别指出,美术馆无论是公营的还是私营的,除了要收藏和展示静态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进行一些与在地居民互动的活动,成为一个艺术交流的场所,“有了人的活动,更能焕发其生命力。”

Q > 作为“设计:为了爱犬”展的参展设计师,同时又是展馆的建筑师,觉得这个场馆好用吗?

隈研吾 > 我感觉它是便于使用的展示厅。与

常见的只收藏美术品的箱型展示厅有很大不

同,知·美术馆是透明的、兼具垂直性与螺旋

的展示厅。展品犹如与空间和周围环境相呼

应般被置放,更加容易凸显展品的性格。

Q > 当初接到案子的时候,脑子里对成都新津的想象是怎样的?您是如何理解当地文脉,又如何通过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出来?

隈研吾 > 最初到访新津时,就意识到了位于老君山的新津作为道教圣地的重要地位。道教从古时即传入日本,在文化上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设计知·美术馆时,为了表现对老君山的尊重,我们做了配合老君山的轴线,凸显老君山的规划;使用当地很久以前就保有的土烧瓦片这种材料;以及新津这个地点,同样都表现出道教文化连绵不断恒久不变的传承。我觉得像这种尊敬当地文化的设计理念,在未来的设计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Q > 设计过程中您对运营有何想法和建议?

隈研吾 > 希望能够活跃知·美术馆的垂直性、水面的反射、有特点的光线这些特性,举办更多的展示活动。若能如此,知·美术馆会渐渐被人注视,作为世界级展示设施受人瞩目。

Q > 与自然融合,让建筑消失,在类似老君山下这样的地方似乎容易理解,那么在都市中心区呢?你的“三低”建筑观思想从哪里来,为什么反“高大上”?

隈研吾 > 知·美术馆是融合了老君山的自然要素的建筑设计。即便在都市里,乍一看虽然不起眼,但其充满了光、风等各种自然元素。我觉得只有在都市才能实现,以建筑为媒介,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元素。在工业化的时代,建筑是破坏自然的“三高”思想。与此相反,尊重自然的做法被称作“三低”(低层、低能耗、低成本)。我们身处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需设计“三低”建筑。只有这样,都市才能变得充满大自然的气息。

猜你喜欢

展示厅老君山新津
游老君山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全方位的家庭影音娱乐享受 重庆一墅光影智能影音展示厅
老君山
营造宾至如归之感 丹麦达尼打造定制级影音展示厅
梦幻老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