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犬设计

2014-09-12金敏华

艺术与设计 2014年8期
关键词:藤本原研爱犬

金敏华

在“Achitecture for……”这个大背景下,原研哉将全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的宠物狗置于其中,再通过网络的宣传,孕生出这个极富趣味的项目——“设计:为了爱犬”(Architecture for Dogs)。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从2000年策划“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在设计)”展探寻设计的本质,2004年“HAPTIC(使触觉愉悦)”展让人们重新寻回感官的记忆,再到这一次以“狗的建筑”为主题,其所包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单纯地为“宠物”设计建筑。

不久前在成都“知·美术馆”开幕的“设计:为了爱犬”展由原研哉这位一直标新立异、探索更多设计可能性的日本平面设计大师,邀请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原设计研究所、内藤广、康士坦丁·葛切齐、MVRDV、RUR建筑设计公司、Torafu、坂茂、妹岛和世、藤本壮介、隈研吾、伊东丰雄及原研哉共13位(组)明星建筑师、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根据不同品种的狗狗为其设计居所。

其实,早在15年前,原研哉就有了“狗的建筑”这一构想,推算下来,应该是在1999年前后,在“RE-DESIGN”和“HAPTIC”轰动全球之前。“我也曾经找寻合适的时机向周围的人委婉地透露过这个想法,但别人却不以为然,甚至以为我在开玩笑,当时的我既没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也没有找到赞助机构。”原研哉在与展览同名的书籍《设计:为了爱犬》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之间的来龙去脉。直到5年前,以黄仪嫱(Julia Y.Huang)为中心人物的美国投资公司“Imprint Ventrue Lab”向原研哉抛出了橄榄枝。据投资人黄仪嫱回忆:“我和原先生是十多年的好朋友。那时,我和他恰巧有其他合作机会,有次在印尼的飞机场等误点的班机,该谈的都谈完了,原先生就提到了他想了很久的这个idea。”出生于日本的黄仪嫱现居住于加利福尼亚,她是专门投资创意的Imprint Ventrue Lab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在美国最大的亚裔独资广告公司InterTrend Communications的创建者和CEO。那时的黄仪嫱刚好养了一只狗,如她所言“宛如我们家庭的一员”,“我觉得要以狗的视角请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师,是一个崭新的想法,也很棒。这是5年前的事了。我们讨论、设计,来来去去也花了3年多时间。2012年12月才在美国迈阿密的Design Basel首次亮相。本来下一站是东京,结果,长滩美术馆(Long Beach Museum)的执行总监在迈阿密看了展会后向我们发出邀请,于是2013年6月在洛杉矶的长滩美术馆展了3个月。同年10月在东京间画廊(TOTO Gallery)也举办了第三场展览。之后,狗的建筑项目开始迅速推进。”

继美国迈阿密、洛杉矶、日本东京之后,2014年7月,位于成都新津县的“知·美术馆”开幕展上,黄仪嫱和原研哉将这一展览带到了中国。

尽管在过去2年间的3场展览中,“设计:为了爱犬”展吸引了众多犬迷的关注,但是原研哉却表示,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动物”的建筑,它不是为了建造一个狗的房子或者狗舍。“狗”代表的是一种广义的平台,“因为大家都对狗非常熟悉,而且很多人喜欢狗。”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环境是根据狗的尺寸而形成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一“新奇而独特”的创意项目意在为宠物狗建造一个新家的同时,“可以借由重新观察狗而重新观察自身及周边环境。”

“狗的建筑”并非家具,也不是艺术

在参展设计师藤本壮介的眼中,“狗的建筑”并非家具,“也不是什么具体物品,更不是艺术。”

藤本壮介说:“建筑师在得到一个题目后,会极为兴奋,希望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接到原研哉的邀请后,藤本壮介开始只是单纯地考虑“如果狗进入到为人类所搭建的建筑中会怎样?”“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对象,亦或是前提条件,与以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点也正是兴趣所在。我想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心中的建筑。”

藤本壮介锁定的目标是波士顿?(别名:波士顿斗牛犬),据他自己回忆,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圆形箱子。“我想让狗进入到类似球形的箱子中,于是狗会随着箱子不停地转动,借此让带有野性的狗在家中大展身手。尽管狗对我们人类而言是很亲近的,但同时它又象征着自然的存在。将这种自然移入家中,并让它随意地活动、玩耍,这就是养狗这个行为的本质。”在藤本壮介看来,建筑其实从根本上说是隔断自然,因此这个方案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建筑常识,带有点野性的意味。

然而,“打破”却没有藤本壮介想象中那么简单,模型建好后,狗却完全不往箱子里走。“我意识到狗和建筑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以前我也养狗,通过这件事再次让我感到狗确实是一种棘手的自然存在。”

经过第一次的挫折,藤本壮介回到原点:“建筑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创造出作品去影响某种交流关系,进而将这种关系进行激发,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次是人与狗之间的关系。”最终藤本壮介设计了一个带有透明外框的架子,除了狗的居所外,架子上还可以放置一些人类所使用的物品、植物等。他希望借由这个人与狗共用的“居所”可以衍生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的智能交流形式。

对于有些杂乱的场所,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藤本壮介对此却是“感觉舒服”,这从他为蛇形画廊所设计的项目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在蛇形画廊的项目竣工后,我去现场作了考察。”藤本壮介说,“人们自然地坐下来聊天,仿佛是建筑本身支撑着人类身体本能的一些活动。不仅如此,在这个环境中建筑仿佛已经不存在了。”在藤本壮介看来,建筑可以不设墙壁,适当地设置屋顶即可,重点在于人们身体的交流。“当环绕在一种舒缓的环境里,各种各样的朋友到这个场所来访问,这时候你会发现整个空间就构成了一座建筑。”

藤本壮介继伦敦蛇形画廊(S e r p e nt in e Gallery)的项目后,也许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建筑师了。其实,当藤本壮介接受原研哉发来的设计邀请的时候,他尚未接到蛇形画廊的设计委托。

为狗而建

来自MVRDV的两位设计师认为,典型的犬屋本身就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可能性。在原本简洁的外观上稍微加上一点变化,那么就有可能呈现一个全新的主人和宠物的互动工具。

MVRDV建筑事务所于1993年成立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威尼·马斯(Winy Maas)、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三位建筑师通过紧密的协作对建筑、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进行设计及研究工作。MVRDV设计的是一个摇摆式建筑,针对小猎兔犬(Beagle)的特点,以“可活动”、“开放式”和“人与宠物的眼神交流”这三个设计思想,创造出一个可以诱生出狗的潜意识、激发内心玩耍欲望的环境。

然而,据原研哉讲述,犬屋做好后,在拍摄现场,当小猎兔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家”,充满好奇。“当它进去后,犬屋开始摇摆,它一直在里面不动,等到犬屋停止摇摆后它才跑出来。”

也许,小猎兔犬还没有找到如何与自己的家互动玩耍的窍门。但MVRDV的“摇摆屋”却为身体结实、性格活泼的小猎兔犬设计了一个简洁并具有相当强度,同时又充满游戏趣味的“家”。

与此相反,妹岛和世为比熊犬创作的“毛绒屋”却让它的主人“爱不释手”。妹岛和世打造了一个中间呈凹陷形的沙发犬屋,背面还留了一个洞,狗狗可以在环状空间中容身,穿梭玩耍。比熊犬的毛洁白蓬松,会让人联想到棉花糖,又像是天上的白云。而妹岛和世的这个建筑就像是将身裹极富魅力的皮毛的比熊犬直接放大了一圈一样。设计力图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当比熊犬坐卧于此时,建筑能与它融为一体。妹岛和世的这个结构相对简单,将中纤板(MDF板)剪切成带状后,调整为圆形,构成环状,随后,再一点点调整相关部分半径的同时将整体结构设置成放射状。所有材料通过风筝线相连。结构完成后,在上面用毛线做面。毛线的编织方法力求呈现蓬松效果。

每一个接受项目的设计师,其出发点都各有不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建筑师内藤广于前年痛失爱犬佩佩(pepe音译),一只具有厚重的雪白皮毛的狐狸犬。每年盛夏,对于家中没有空调的佩佩来说,都非常难熬。于是,浴室就成为它的领地,趴在瓷砖上给自己降温是它盛夏最常干的事情。每到这时,内藤广都希望能为佩佩做点什么。当接到原研哉的邀约后,他以“为狗降温的建筑”为出发点,设计了一个能为狗降温的装置。装置设计很简单:在热传导率较高的铝管中插入装有冰块的塑料袋,预计冷却效果应该是相当好的。内藤广考虑到单纯选用铝制材料会很滑,由此引来狗的厌烦,因此在铝管之间夹上木条,便于狗的爪子搭在上面。最终将所有材料用胶皮管连接在一起。这套装置可根据室内的实际情况随意调整。

TORAFU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两位创始人铃野浩一和秃真哉则设计了一款结构非常简单,谁都可以DIY的犬屋。只要在构造简洁的木质框架上覆盖狗主人的T恤就构成了一个带有主人气味的犬屋。众所周知,狗非常喜欢主人身上的体味,而这款能DIY又能具有主人体味的设计,恰好生动地体现了原研哉策划这个项目的关键点。TORAFU的这套设计名为“WANMOCK”,由于它的便于组装,在官网上已经开始销售。

“狗的建筑”最终还是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但是,纵观这13组设计师,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原研哉也邀请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成都“知·美术馆”的展览中,展出了原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的设计作品。在项目的官网上,也征集了世界各地的爱犬人士的创作。“网站只要起到激发人们思考的作用就可以了。”原研哉表示:“狗的建筑是‘媒体,意思是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媒介,无论是媒介的方式还是传递给大众的理念都是无限的。在我们经历一次次的反复试验之后,将来的项目和现在一定会非常不一样。待到10年以后回首过往,大家可能会一边聊天,一边感慨‘当时可是完全没想到(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吧。”

展览开幕式的现场,原研哉便开宗明义,这不仅仅是为了爱犬的设计。在“Achitecture for……”这个大背景下,对于“狗的建筑”之后会产生怎样的设计作品或发展,原研哉也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测。“但只要肯于挑战,我想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天地。而《设计:为了爱犬》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寻下一个发展点。也许‘狗的建筑最终对于‘建筑和‘狗都不会有太多的贡献,但我现在已经有预感它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空间和设计。”

猜你喜欢

藤本原研爱犬
爱犬
对胰岛素生物制品临床应用的思考
再常见的东西也能被重新设计
藤本花卉课徒稿(二十三)
爱犬
中国原研抗癌新药走出国门
外福来的藤本图鉴
花卉藤本课徒稿(六)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木质藤本多样性及其攀援方式*
爱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