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左,理性在右
2014-09-11管士光葛笑政
管士光+葛笑政
忠民先生的新作《雀鷇新谭》就要出版了,他嘱我们各为其写一篇序文。因我俩想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索性举二人之力,合写一篇,也算是联袂作序吧!
我们和忠民是同行,彼此熟悉。不同的是,相对于我们,他身处名副其实的“地域高地”——黄土高原,也处于同样名副其实的“精神高地”——黄土高原的出版界,且已坚守多年。他所供职的单位,是为读者出了不少好书的敦煌文艺出版社,我们不难从网上看到该社有着怎样的担当:“西部文学的圣地,西部出版的灯塔,西部读者的家园,西部精神的高地。”这是理想的高呼,也是理性的重任。常人看来,在闭塞偏远的西部高地做出版,迎着粗粝的风沙擎起一面大旗,引领读者心灵的风向标,辛勤耕耘、劳顿跋涉,较之其他地域,似乎兀自多了份艰涩,不无壮烈,想来仿如一幅充满西部风情的画卷,透射出旷远豪迈的气质。因为我俩都深知,这份工作的意味历来深邃绵长,除了需要澄净的心态和坚忍的定力之外,责任和执著恐怕是不可缺失的源动力,否则,如何静坐于一方书桌之前呢?在忠民的身上,我们不难找到满意的答案。他浸润出版界多年,作为一位资深的出版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幼儿教育的著述,未曾停歇。如今,其新作《雀鷇新谭》又悄然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钦佩。
这部作品,应该脱胎于他此前出版的《儿童教育哲思哲语》。这是一套丛书,共五册,有着五个别致的书名:《小花雏菊》《小茵春畦》《小虫呢语》《小荷莹露》《小溪青螺》。将它们置于案头,清新悦目,多么像五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啊!品之读之,似叶尖上欲滴的露珠,晶莹剔透却不失调皮;似春畦里如茵的小草,娇嫩柔弱却不乏顽强;似微风中憨笑的雏菊,羞涩胆怯却难掩好奇;似溪水边酣睡的青螺,于香甜美梦中忍俊不禁;似大地上呢喃自语的小虫,贪玩误时却不忘回家……
翻开书页,能感觉到忠民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是一个用心颇深的人,他将多年来对于幼儿教育研究和幼儿教育现实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尽收“囊中”,经过深思熟虑的删繁就简、提炼沉淀,最后浓缩成一段段外廓轻盈、内质饱满的隽语,以“微散文”的形式汇集成册,奉献给读者,其用情之切、之真、之诚,不言自明。这种对儿童教育的特殊表述方式,也许得益于他作为出版人对阅读受众的敏锐洞察,想必,他深谙其中玄机:对读者而言,一两句触动心灵的话语带来的影响力远胜于诘屈聱牙的长篇大论。丛书中柔软且轻盈的句子,不仅是他内心对远逝的“绿色童年”的深情吟唱,也饱含了对当下沉疴积弊的儿童教育的焦灼关注,更寄托了他净化童稚世界、呵护生命本质的美好期冀。透过文字,他希图还给孩子一个充满自由和童趣的本真世界,在这里,花儿只做开花的事,鸟儿只做飞翔的事,孩子只做童年的事,无关功利、无关世俗,一切都返璞归真,随性自然。而这种回归的终极目标,不只是让孩子的身躯得到解放,更要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该迎风迎风,该沐雨沐雨,顺应节气,自然地拔节、灌浆、结穗。这看似是忠民至纯至善的教育构想,实则是他在苦心引导我们为孩子建造一个理性、健康、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心态环境,拓展一片葱郁的原野。而在当下,渴求这种蓝天绿地般的美景早已不单是儿童的理想,更是成人的共同理想;不单关乎儿童的心灵世界,更关乎成人的精神领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忠民的良苦用心弥足珍贵且恰逢其时,他直面现实又怀揣梦想,知晓“理想在左,理性在右”,并用这种貌似相悖实则杂糅的方式,为儿童教育另辟蹊径,栽植善果——这是我们在《儿童教育哲思哲语》丛书中深刻体会到的。
作为《雀鷇新谭》的母版,《儿童教育哲思哲语》丛书不仅广受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崇,而且深得一些著名的元老级幼儿教育家的肯定,如香港的陈淑安先生、台湾的王静珠先生、大陆幼儿教育专家赵寄石先生都写了书评,给予很高的评价;革命老红军王定国先生阅读该书后,特意写文章鼓励孩子们用“长征精神”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挑战。一石激起千层浪,新作《雀鷇新谭》自然是响应社会的广泛需求而推出的,在内容上,它和母版血脉相连、气息相通,萃取了其中一些哲理性更强烈、教育意义更深刻、引导意向更明确的段落,经过厘清归类、充实润色,精心编辑加工而成,我们可以将其视作《儿童教育哲思哲语》的浓缩版或精华版。自然,该书也延续了丛书的原有风格,依然采用清秀娟丽的散文笔调、娓娓道来的亲昵口吻,将素朴平实的哲理贯穿其中,以期叩响读者的心扉,磨砺读者的智慧,劝谕读者的行为,唤醒读者的真爱。
说到此,我们免不了要谈谈《雀鷇新谭》浓郁的文学色彩。忠民先生是一位作家,已创作了近百万字的散文作品,这就使得他的儿童教育著述没有囿于学院派们惯常的滞涩生晦、故弄玄虚之框架,其文笔生动活泼、俏丽多姿,如行云,似流水,徐徐道来,款款述说,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试举一例:“童年是滚滚麦浪里挥之不去的追逐,是飘飘洒洒的雨滴里踢踢踏踏的脚丫,是纷纷扬扬的雪花里肆无忌惮的笑声;童年是和煦阳光里欢闹的身影,是树荫里与蝉鸟相伴的快乐,是池塘边同鱼蟹嬉戏的笑脸,是梦乡里香甜诱人的冰糖葫芦……”再如:“童心是一首悠扬的牧歌,虽然谱写的音符简单又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童心是一泓清澈的泉水,虽然没有烈酒的芬芳与甘甜,但却纯净、透明而晶莹。”又如:“春风细雨,点滴入土,最能滋润碧绿的禾苗茁壮成长;体察入微,循循善诱,最能引导幼稚的孩子健康成长。”像这样清丽优美的语言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如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迤逦,汩汩流淌,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再则,书中不少地方还采用了文学作品的多变样式来阐发教育哲理,使之形象生动,可读性增强。例如:“孩子的世界一派清幽之态,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鸣虫唱,没有乌云阴霾,没有硝烟弥漫。他们纯真的眼神那么令人感动,他们简单的快乐那么令人向往。当我们面对自认为复杂、多变的情景时,不妨静静地等待;当说教已苍白无力时,不妨让我们学会‘放手,做个无声的观望者。”——这是婉丽清雅的散文式。“土地接纳了种子,才有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江河接纳了小溪,才有了浩瀚无边的大海;青山接纳了沟壑,才有了直冲云天的巍峨;蓝天接纳了云霞,才有了孤鹜齐飞的壮美;希望接纳了过去,才有了直挂云帆的未来;人生接纳了缺陷,才有了阴晴圆缺的完整。接纳意味着张开双臂,拥抱不完美的孩子;接纳意味着张开双眼,满怀希望去看待成长中的孩子。教育从接纳开始,以完美结束。”——这是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诗歌形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雀鷇新谭》适时而生,自然承载了更多的期许和热望,想必会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这是它的使命,亦是其价值所在。在此,权且借用读者的一段评价来为此序作以结尾:“一方面很佩服忠民先生在理性的层面上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和对教育方法的细腻诠释,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义程序,成为教育的另一类的百科全书;另一方面,更佩服他在感性的层面上将抽象的理论抒写得如此鲜活灵动、趣味无穷,为孩子们以及家长点上一盏心灯,照亮了每个人的世界。”
的确,读者才是书籍的真正主人,他读懂了文字也就读懂了作者。对于作者而言,还有什么能比聆听读者的和鸣更令人欣慰的呢?
理想在左,理性在右——愿忠民先生坚守好自己的高地。
(注:此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先生和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先生为《雀鷇新谭》所作的序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