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4-09-11李辉

甘肃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长孩子

李辉

〔关键词〕 家长;孩子;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92—01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绚丽多彩。因此,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

环境影响人的品行。由于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而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孩子长期生活在何种家庭环境,就会养成与之相适应的品行。例如,家长做事邋遢,孩子就会丢三落四;家长礼貌待人,孩子就会彬彬有礼;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会躺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钻研业务,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家长作息有规律,孩子就会早睡早起;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人和善,孩子也会表现出善良的行为。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教身教相统一。所谓言教,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由父母向他们口头教导做人的道理,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谓身教,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在行为举止上起榜样作用。二者中身教更为重要,而且,言行必须一致。因为“言教”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见效快;“身教”无目的、无计划,是在无声中进行,经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见效虽慢,但影响却深刻、全面而长远,最忌家长“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作风。孩子一旦发现家长言行不一,教育效果将互相抵消,甚而产生更严重的负面效果。

二、教育引导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期望,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指望孩子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养成好的习惯。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失去耐心,谩骂甚至不惜采取武力解决问题。岂不知良好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多次反复才能逐渐形成,从不良习惯变成好习惯更需要双方都有耐心。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尊重孩子,既要做孩子的家长,又要做孩子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以家长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家长的尊严不可侵犯,对孩子呼来唤去,颐指气使,即使自己不对也拒不认错,造成孩子逆反。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就要既做家长,又与孩子做朋友。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晓之以理,使孩子清楚错在哪里,明白怎样去做。实际上,当孩子看到家长态度诚恳,尊重自己人格的时候,就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教诲,消除逆反心理,真心反思,自觉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及时诚恳地对孩子的良好言行表示赞赏

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承认和接受,孩子也不例外。你不必担心孩子得到你的称赞后因此骄傲自满,相反地,接纳和称赞会使人努力向上。在称赞和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那些在冷漠和指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心理更健康。称赞和鼓励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善意地批评,不要吹毛求疵;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老本,算总账,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使孩子心服口服。

五、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往往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甚至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孩子遇事过分依赖父母、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与孩子在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时,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分析孩子的现状、心理及性格特点,多一些鼓励,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教会他们遇事要有主见,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不要过分依靠父母。

六、走出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不可能包罗万象,家庭教育也并非十全十美。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因此要让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笔者孩子的爷爷家在农村,笔者就从小带他经常回老家,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只要是对孩子具有教育意义、启发作用的,就会对他讲。让他看到农民的艰辛,了解父母上学时奋斗的历程,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长孩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