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效能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2014-09-11郭玉祥
郭玉祥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学生;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91—01
当今社会,青少年教育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厌学队伍在日益扩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抱着读书无用的思想,每天上课都无精打采或干脆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和离家出走长达数周。上述问题的出现,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因为家长没发挥好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效能低下的原因
1.靠学校,推责任。有的家长“赚了银子,丢了孩子”。自己忙于工作、做生意,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考大学无望,对孩子失去信心。有些家长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瞧,孩子要老师教。因此,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负责孩子经济、生活上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由于疏于管教,这些孩子极易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他们的品德、行为举止受到严重的“污染”,学习不努力,上课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或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老师的开导、批评、教育往往被他们视为软弱可欺,认为老师胆小怕事,欺软怕硬。
2.重智育,轻德育。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开发智力,学习知识;学习就是考试拿高分,取得好成绩。他们“循循善诱”地告诉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好了”。有的家长为了保证孩子集中精力抓学习,一切家务劳动全部包办,子女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劳,根本不重视他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的懒散习惯;有的家长只注意分数,而不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取得高分,考上重点,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没上去,反倒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
3.指责多,引导少。有些家长虽然也重视家庭教育,也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但却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退步,不是去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帮助孩子分析内在的原因和制定改正错误的措施,而是恨铁不成钢,采取指责、训斥的教育方式,甚至痛打一顿。这样就造成孩子更不愿与家长沟通,甚至有些子女看家长也总是不如意,便同家长顶撞、争吵,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因而产生对立情绪。
4.自身差,觑言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反之,父母行为不检点,品行不端正,整天抽烟、酗酒、打麻将,对孩子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策
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在日渐丰富。每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应立足于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在成才问题上要具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思想,其实个人在学术上的优秀并不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唯一基石。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学习好固然能促使人更加优秀,但绝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许多事实表明很多领域中的杰出人才在学校的成绩都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很差。因此,要使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可以通过讲座或交流座谈等形式,逐步转变。
2. 加强父母自身修养。儿童好模仿,他们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的。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值得孩子效仿的榜样,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父母对知识的追求,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人的热忱,对长辈的尊敬,这本身就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
3.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错误的教育方法也是形成孩子消极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性等,往往会使孩子是非不分,导致孩子思想感情的混乱。父母只有按照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去教育孩子,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懂得:命令越少越好;不要当众处罚孩子;少批评,多称赞;善于暗示和引导;兴趣比成绩更重要;学会宽容和安慰;赢得孩子的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