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构建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4-09-11张延宏

甘肃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预习阅读语文教学

张延宏

〔关键词〕 语文教学;预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54—01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

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如搜集作者资料、背景材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手资料就有了学习主动权。预习过程中也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生成。

三、读品悟

1. 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 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华“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采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可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 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可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好。(2)知道写出了什么?好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一潭水只有不断引入活水才拥有生机,教育教学也需要活水不断注入才生机无限。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课程资源意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内外的延伸。比如,教师在进行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加深体验,激发创造。

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阅读语文教学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