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9-11方馨
方馨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方馨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文章在全面分析人文素质教育科学内涵和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将影响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进而影响我国大学生整体素质。为此,摸清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找出现行民办高校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对于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1]人文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文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内化为人相对稳定的品质。[2]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外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3]需要指出的是: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认同、接受和内化三个阶段,为此,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大学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大学校园的一切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
二、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使得知识技能教育市场占有率大大超过了人文素质教育。而民办高校迫于生存压力,必须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第一要务,为此,在民办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2年11月以来,笔者对西安市几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生对人文类课程不重视。有39.8%的学生认为人文类课程对自己未来工作生活没有影响。二是学生对人文知识缺乏。有近三成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历史、美术、音乐、劳动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教师对人文知识传授不够。教师往往只注重所讲课程知识的传授,不重视人文知识的穿插教育。有30.8%的理工科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从未在课堂上涉及人文知识。
2.原因分析。①学校重技能培养,轻价值观培育。民办高校应当培养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未来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更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但是,在今天以就业为导向的浮躁社会里,学校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不足。②学生对人文素质认识缺失,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落脚点。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文素质认识存在缺失。有学生认为人文素质的高低很难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评定,不必花大力气去学;有的认为人文素质是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学习范畴,与其他专业学生关系不大;更有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自己未来就业几乎没有帮助,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没有必要提高自身人文素质。③部分老师人文素质还不高,一方面,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4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60.7%。许多教师本身是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本身人文素质水平并不高。例如,从学生反映情况看,仅有21.4%的年轻教师板书规范、书法基础好、书写漂亮,有11.2%的年轻教师书法较差,字迹潦草。④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对大学生不再进行统一分配工作。民办高校毕业生与国家统招毕业生竞争本身就处于劣势地位,学生必须切实提高自身本领,才能有好的发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整个社会重理轻文的真实写照。人文类学生无论是就业面,还是工资待遇都低于理工类学生,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漠视。
三、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措施
1.转变观念,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学校责无旁贷。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作为第一要务;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变“重科学文化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为“科学文化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三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学分要求,摒弃课程设置的“功利主义”,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虽然不能进行定量化测定,但能衡量人的层次水平;虽然不能立竿见影表现为工作技能、工作能力,但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精神、人的修养、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人的长远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多倾听人文讲座、多参与社会实践,切实将人文素质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核心因素,人文精神的塑造主要来源于教化,通过内在教化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4]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二是教师要主动加强人文知识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三是教师要努力将自身人文素质内化为教学实践,并传授给广大大学生。
4.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5]。民办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虽然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但可以通过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是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更新教学基础设施、美化校园环境;二是多举办各类人文社科类讲座、人文艺术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社团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搭建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相互教育的能力。
总之,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摒弃唯就业论的功利主义思想,继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投入,不断改善校园人文环境,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切实将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和道德修养。
[1]任倩.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0,(12):81-82.
[2]王敏,王金花.浅析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6):48-50.
[3]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287-289.
[4]李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128-129.
[5]杨丽敏,王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92-194.
G641
A
1674-9324(2014)13-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