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的有效性研究
2014-09-11李志鸢
李志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的有效性研究
李志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也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讲授法在高职院校的普遍使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低下。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讲授法的应用现状,分析其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如教师讲授法的使用更侧重于知识的灌输。通过剖析原因,相应地提出提高高职院校课堂讲授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有效性;课堂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在培养专门的生产、建设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使命。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所以,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受学校师资状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这几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是必然涉及到的教学因素,所以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1]可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连接着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等教学要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文以讲授法为研究重点,分析高职院校课堂中讲授法应用所出现的教学效果不良的原因,进而针对现今有效教学的理念提出高职院校课堂中讲授法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高职院校讲授法应用的课堂表现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改革,批评讲授法已经是一种陈旧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教学中对讲授法进行排斥,追求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批评不乏对讲授式教学的过分悲观。讲授法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方式,向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类发展以来的知识精华。我国自古就有以讲授法教学的传统,崇尚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以教师所讲为真理,压抑了学生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考。同时近代向苏联学习,受凯洛夫的“教学五步法”和他的“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论的影响,讲授法“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根深蒂固,教师教学方式也基本上在讲授上打转。”[2]以上这些没有考虑学生情况的讲授法的使用,导致了讲授法使用的失效或者寡效。讲授法的不当应用所造成的以上弊端表现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那么,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不当使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分别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方面。
1.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高职院校的部分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讲授知识,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在讲授过程中很少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讲授完即可。同时,针对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多而实践或者练习机会缺乏,以致教学目标的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无效或者寡效。
2.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教师的讲授,学生表现为在课堂上的“昏昏欲睡”,以致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以上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无声”而失去了教
学的热情,而学生面对教师无生动性的教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的思考。
二、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失效或寡效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分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而定,即教师教要根据学生学的规律。另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根据课程内容而采取相应变动;还要考虑高职院校特定的教学目标——培养拥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那么,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及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目标四方面分析讲授法失效或者寡效的原因。
1.教师教学专业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有着专业的学科知识,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已经具有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水平,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应具有的理解能力和课后自学习惯。同时,在课堂中部分老师较少遵循启发式原则,提问学生缺乏技巧,以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有生气与活力。
2.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口技校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二是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成绩不理想,并且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已经厌倦了对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探索。”[3]高职院校所讲授知识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师所授知识之间产生断裂,不能将两者进行整合。作为高校学生,应具备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自学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意识。
3.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在讲授法下偏离教学目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拥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中不能脱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和基础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4]虽说理论性的系统知识需要通过讲授法来进行,这种方式也是最为便捷的,但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样需要教师的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获得操作技能也是便捷的。所以,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如此性质的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影响,显得偏难,繁杂。以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四个方面在课堂中应具备生态性,相互之间具有协调性,教学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如若出现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便出现教学的无效或者寡效。
三、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的有效性策略
根据目前的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即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价值观的获得。教学的有效性有大有小,关于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标准也正是研究的热点,这里不多于赘述。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教学过程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当今发现教学法,掌握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理解性教学等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那么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是怎样的?首先,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能够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教师能够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课堂的听讲充满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说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以上都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无精打采,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当然不能理解为有效性的教学。正如李森教授所定义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合理统筹各种教学因素,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活动。”[4]所以有效性的教学是能够将教学的各要素合理协调,形成教学的生态性。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是如此,那么,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呢?
1.教师对讲授法的合理使用。第一,讲授法的使用要避免“注入式”和“满堂灌”。一方面,教师机械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下的机械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信息,形成机械记忆。讲授法成为注入式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讲授过头,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失去言语权,这种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死钻课本内容,成为一种死读书。第二,课堂上老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认识特点,要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课堂提问要遵循启发式原则,能够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第三,先行组织者的应用。奥苏泊尔的接受教学是为讲授法辩解的有力证据,先行组织者为学生所学新内容和脑中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以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2.讲授内容的生动直观。高职院校的讲授内容是具有抽象性,在学生大脑中很难形成直观形象,就土木工程各个专业的内容,需用直观的图片、影像、模具来进行教学,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同时,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有所体现。语言是进行交往的工具,学生和教师要建立起他们都熟悉的课堂语言体系。正如“把教材语言、教案语言转换成讲述语言:变繁为简,变深为浅,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变一般交际语言为学科讲述语言。”[5]
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本身便存在着积极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精于自己的各方面教学能力,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授于学生,讲授法的潜力将会无穷地发挥出来。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5.
[2]李森.论教师教学方式及其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3]赵冬梅.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理论观点,2007,(17).
[4]李森,张家军,王天平.有效教学新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5]黄中益.改进讲授方法 促使学生乐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1).
G712
A
1674-9324(2014)13-0187-02
李志鸢(1975-),女,河北阳原人,现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以岩土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