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
2014-09-11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江苏灌云222200
田 源(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江苏 灌云 222200)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其主要是由脑血管病、脑缺血水肿、二氧化碳、氧气潴留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给患者心理以及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1]。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84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依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5~92岁,平均(45.6±2.8)岁。观察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45~92岁,平均(49.8±1.6)岁。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停止使用其他药物,与此同时排除其他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方式进行治疗。其详细治疗方式如下:护理人员于每天早8:00点给予患者静脉推注盐酸纳洛酮,首剂给予患者0.8 mg入小壶,之后将2.4 mg的纳洛酮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给予患者施行静脉滴注,同时以40 ml/h的速度进行,6 h滴完,1次/d。护理人员在每天晚8:00给予患者醒脑静20 mg融入5%葡萄糖250 ml中,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并以60 ml/h速度滴完,1次/d。对于意识模糊或者陷入昏睡患者,给予3 d疗程,给予浅度昏迷的患者疗程5 d,给予深度昏迷的患者,疗程为7 d。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采用传统治疗方式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纳洛酮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的运用到镇静剂中毒、昏迷休克以及急性脑卒中和急性乙醇中毒的救治中。给予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唤醒患者,且具有较强催醒作用,不良反应较少[2]。
醒脑静属于古方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静脉注射液,主要成分包含牛黄、珍珠、麝香、犀角、黄连、雄黄、栀子、冰片以及郁金等,这种药物拥有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中医中麝香、冰片、栀子以及郁金等四味药物均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毒、清凉解痛、安神定志的效果[3]。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够有效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与传统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相比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方便、简单、安全、快捷,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1] 史志刚.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4例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35(10):946.
[2] 黄佩民,吴海东.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56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9(16):34.
[3] 姜应标,曾富荣,徐国华,等.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7,10(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