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4-09-11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贵州六盘水553000
刘 静(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一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主要术式,在临床治疗脊柱转移瘤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笔者旨在探讨分析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20例(25个椎体)脊柱转移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例(11个椎体)患者,对照组10例(14个椎体)患者。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85岁,平均(45±9.5)岁。对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34~86岁,平均(48±1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在俯卧位下局部麻醉,采用对一侧进行经皮穿刺,在椎弓根进针的路径,由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穿刺到椎体的前1/3部位,在注射骨水泥的时候对其弥散情况进行观察,对注射速度进行控制,注意避免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在骨水泥已干固后,将穿刺针拔出,在局部进行5 min压迫止血,并进行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在俯卧位下局部麻醉完成穿刺后,先使用球囊撑开压缩椎体,把水泥推注到球囊撑开的椎体空隙中,注意避免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在骨水泥已干固后,将穿刺针拔出,在局部进行5 min压迫止血,并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项目:术后随访9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30 d、90 d的VAS评分。在术后的第3天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对骨水泥渗漏的情况进行评价,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分为Ⅰ~Ⅳ种类型,Ⅰ型为骨水泥向椎体的周围组织渗漏;Ⅱ型为骨水泥向椎体的血管渗漏;Ⅲ型为骨水泥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孔渗漏;Ⅳ型为骨水泥向邻近的椎间盘渗漏[2]。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详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s)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30 d 术后90 d观察组 7.1±1.9 2.5±0.6 2.3±0.7 2.0±0.5对照组 7.2±2.0 2.6±0.8 2.4±0.4 1.9±0.6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率比较:详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未有肺栓塞和截瘫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量(4.4±0.5)ml。
3 讨论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主要术式,在临床治疗脊柱转移瘤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缓解,使患者的脊柱功能得到稳定和维持,使患者的局部肿瘤的进展得到控制[4]。我院通过对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观察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中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避免了因椎体置换或者前路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巨大创伤。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避免减少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1] 燕太强,郭 卫.脊柱转移瘤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3):244.
[2] 杨荣利,郭 卫,燕太强,等.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1028.
[3] 邢文阁,郭 志,王 军,等.椎体转移瘤椎体成形术与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1):743.
[4] 张 继,吴春根,程永德,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性肿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