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上半期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的演变与特征

2014-09-11

关键词:哈瓦那古巴华侨

袁 艳

(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10)

20世纪上半期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的演变与特征

袁 艳

(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10)

20世纪上半期,数万中国自由移民陆续进入古巴。受华侨华人人数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古巴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影响,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经历了起伏兴衰。古巴华侨华人经济体现出鲜明特征:一、华侨华人商业高度集中在“衣食”领域;二、华侨华人商业地理分布范围极广;三、华侨华人多从事小商业,资本额不大;四、华侨华人经商者不断增多,但仍以做工为主。

古巴;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移民研究

华侨华人移居海外后,出于谋生和在当地立足的需要,必须参与到居住国的经济活动中。作为移民群体,其经济活动因受到移民身份限制、当地政治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呈现出鲜明的族裔经济特征。经济活动是华侨华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考察华侨华人经济活动,有助于深化对当地华侨华人社会的认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对古巴华侨华人经济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文拟填补这一空白。

一、20世纪上半期到达古巴的中国移民

19世纪中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到达古巴。为发展蔗糖经济,古巴于1847至1874年间在中国招募数十万契约华工。1860至1875年间,约5000加利福尼亚(华)人从美国转移到古巴①。进入20世纪,陆续有中国自由移民进入古巴。中国人移民古巴的浪潮一直持续到1959年古巴革命。

据中国驻哈瓦那领事馆记录,1903至1916年间,共6258名中国人入境古巴②。1917年,古巴放开移民限制。随后,古巴迎来一波中国移民浪潮。中国驻哈瓦那领事馆的记录显示,1917至1924年间共有17473名中国人入境古巴②。

据1942年中国驻哈瓦那总领事馆数据,当年有18484名古巴华侨华人参加领事馆登记,其中11529人已婚,6955人未婚。记载显示,古巴华侨华人绝大多数来自广东,主要包括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南海、番禹、顺德、中山等。仅43人来自广东以外的地区。其中,台山人最多,占总数的40.77%。古巴华侨华人绝大多数聚居在哈瓦那省(10121),其余分布在奥连特省(2881)、卡马圭省(2215)、拉斯比亚斯省(1966)、马坦萨斯省(984)、比那尔德里奥省(317)。参加登记的中国移民共有153个中国姓氏,其中黄姓第一,有1706人,李姓第二,有1704人,陈姓第三,有1644人③。

二战期间,面向古巴的中国移民潮几乎中断;抗战胜利后,到古巴的中国新移民渐增。1947年,中国驻哈瓦那总领事馆公布的旅古华侨达到28829人,其中男性28748人,女性81人。华侨华人在古巴的分布仍以哈瓦那省为最多,有14296人④。

1949年前后,数千中国新移民进入古巴。据毛罗·加西亚· 特里亚纳(Mauro García Triana)估计,1950至1959年间,约3000名中国人移民古巴,包括天主教徒和国民党官员⑤。

1957年,古巴中华总会馆举行全侨总登记,全侨统计人数为15500余人,其中妇女250人,其余皆为男性。其中,哈瓦那省参加登记者6000余人,未登记者3300余人;奥连特省登记者1870余人,未登记者450余人;卡马圭省登记者1160余人,未登记者300人;拉斯比亚斯省登记者1170余人,未登记者300人;马坦萨斯省登记者580余人,未登记者80人;比那尔德里奥省登记者140人,未登记者50人⑥。

二、20世纪上半期古巴华侨华人产业与就业结构演变

20世纪上半期,受华侨华人人数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古巴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经历了发展壮大与起伏的兴衰过程。

20世纪初,随着契约华工获得解放以及新的自由移民的到来,古巴华侨华人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工人向商人转化。1907年古巴人口统计显示,当年在古巴的11217名华侨华人中,有日工4729人,商人2059人,佣人1644人。商人数量居第二位。此外,还有小商贩987人,小货摊主232人,饭店主19人,这些也属广义的商业范畴。

表1 1907年古巴人口统计关于华侨华人职业的统计

(来源:Miriam Herrera Jerez y Mario Castillo Santana, De la memoria a la vida Pública: Identidades, espacios y jerarquías de los Chinos en la Habana Republicana (1902-1968), p.38.)

1913年,古巴华侨华人商务进一步拓展。据当年中国驻古巴总领事林相宾发回的商务报告,当时古巴华侨华人商务主要涉足六大行业:杂(洋)货店、生果店、西饭店、菜市、洗衣店和茶楼。其中,杂货行主营食品,除经营进口中国食品外还兼营西式食品杂货。洋货店以日用百货为主,主要经营进口自法国、日本、德国等国货物,也出售中国丝绸布料等物。当时,华侨华人在哈瓦那开设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洋货店共14家,分别是万宝华、友彰、广日昇、均和隆、广经纶、万宝荣、宝纶、溢利隆、新同荣、广生利、巨安、广公楼、丽华隆、荣安号。哈瓦那还有15家资本额在万元以上的杂货店,包括广有恒、新昇隆、广荣安、仁生昌、锦芳、生发祥、广兴昌、广友信、五行公司、逢同德、生发祥栈、新广东、永利源、广昌隆、永生隆。此外,华侨华人在哈瓦那开办有二百多家生果店、西饭店、菜市、洗衣店和茶楼等,但资本额不大。在古巴各地分布着七八百家华侨华人开办的各行商店。主要仍以杂货店为主,或杂货兼洋货店。但资本额较在哈瓦那的低,在万元以下、千元以上。古巴华侨华人中还有不少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主要贩卖洋货及零星的日用百货,也有售卖食物的。此类小商贩在哈瓦那约有三百多人,分布在古巴各地的有数百人。

20世纪初的古巴华工包括幸存的契约华工和新到的自由华工。“……旧华工皆从前鬻身而来。尽操工作于糖厂。或刈蔗。或制糖。工价极微。视等牛马。统计共五六万人。迨订华工条约以后。此等华工始得自由。厥后稍有储蓄者。或转营商业。或就近成家。而回国者则甚少。盖此辈多在幼年拐骗而来。类皆不知家属何在。且未受教育。即有亲属。亦音问罕通。近则老死过半。其生存者不及千人。均属贫老无依。间有尚称富足。或家业小康。堪自赡养者。亦不过三五十人耳。”⑦1913年,契约华工已不到千人,很多贫老无依。极少数富足者能够自行赡养,但人数不过三五十人。“至新华工。则自前清光绪初年。陆续自来觅工。然皆与在古华人工商略有关系。此辈当未来之先。必与此间华人接洽。既到古后。即有所识华人照料一切。以寻相当之工作。除在各埠华人各行店铺执役者外。或入糖厂。或入煤厂。皆有华人管工。头人为之安置。其工资则自十余元至二十余元不等。在华人店铺佣工者。其工资以在哈维拉两行及五行中之西饭店者为优。至少自二十元以上至三四十元。在各埠及他行者。工资则略与糖煤厂等。但在华人店铺佣工则常年如一。且过四年以上。如回国则由该店给发川资。至在糖厂佣工。则夏秋两季。多半赋闲。此外尚有自行赁地。种植中国菜蔬者。约有三四百人。每日挑出市场发售。年中获利。且属不赀。有至千元者。至少亦可得三五百元。此辈皆自食其力。勤苦积资。”⑦相比契约华工,新到的自由华工情形较好。

随着古巴华侨华人增多,到1927年,华侨华人商务在杂(洋)货店、生果店、西饭店、菜市、洗衣店等行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在生果店和洗衣店两行尤其明显。根据古巴工商行名录统计,1910年共326家饭店统计在册,其中华侨华人开办的40家,占总数的12.27%。1918年,在册的347家饭店中,华侨华人开办的为51家,占总数的14.70%。到1927年,400家统计在册的饭店中,华侨华人所属的上升至118家,占总数的29.50%。杂货店是华侨华人涉足的一个重要领域。1918年,统计在册的杂货店总数为1535家,华侨华人所有的17家,占总数的1.10%。由于该领域长期为西班牙人控制,华侨华人所占份额极小。到1927年,在册的1949家杂货店中,华侨华人所属的增加至63家,所占份额上升至3.23%⑧。相比投资额巨大的杂货店,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投资额较小、工商兼半的生果店和洗衣店。1910年统计在册的275家生果店中,64家为华侨华人经营,占总数的23%。1918年,108家生果店统计在册,其中华侨华人经营的33家,占总数的31%。1927年,共975家统计在册的生果店中,华侨华人经营的为535家,占总数的55%。洗衣业是华侨华人涉足的又一主要行业。1927年古巴工商行名录显示,华侨华人在该行业的占比为57%⑧。

1929至1933年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古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华侨华人的经营和生活也受到波及。1931年,哈瓦那总领事馆总领事于焌吉等走访马坦萨斯、科隆等十余个城市,调查华侨状况。在马坦萨斯,“……现有侨民约在三百八十人左右。至商店铺号等有洋货铺四所,餐馆六所,衣馆二十七所,生果铺七所,菜园八所,修理汽车兼售汽油之铺一所,小贩一百名,糖寮工人七八名,麻寮工人三四名,失业工人在百名以上,大概因古巴工商萧条所致。”⑨在古巴圣地亚哥,“查我国旅古侨胞人数,除湾城外当以汕爹古巴埠首屈一指。……现有人数二千人,以恩平开平二县为多,次之则为九江及台山。二千人中工人居十之六七,商人居十之三四。沿街小贩凡五六十人,工人失业者约七百人,生活颇为困苦。各项商业亦仅能维持现状。……侨工每月可得工资二十五元至三十元,每日工作十四小时,尚无工会之组织。现因古巴工商冷淡,失业者有七百人。”⑨1931年,驻哈瓦那总领事馆发起救济失业华侨,收到各地失业华侨调查表500余份。调查显示:失业一年以下者166人,一年以上者136人,二年以下者93人,三年以上者74人。每月最低限度生活费10元以上者130人,5元以上者200人,2元至5元者42人。支出不等及无从调查者102人⑩。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结束,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状况好转。1936年2月,古巴中华总商会对全古华侨商业的调查显示:古巴共有华侨商业3889家,资本总额390余万美元。其中,1808家为粮食杂货店,占总数的46%。其次为生果店,共799家,占20%。洗衣馆656家,占17%。西餐馆312家,占8%。此四行商家总数为3575家,约占华侨商业总数的92%,反映出华侨华人经营领域的高度集中。

表2 1936年古巴华侨商业概况

(来源:“古巴华侨商务经济概况”,《华侨先锋》1945年第7卷第4-6期。)

20世纪50年代,华侨华人商店数略有减少。据统计,当时在古巴经营杂货零售、蔬果、餐馆、洗衣馆、农庄的华侨商店总3259家。其中,杂货零售店最多,为1667家;蔬果店720家,洗衣馆591家,餐馆281家,农庄20家。此外,还有其他店铺241家,包括医生、律师、汽车司机、糖厂工人、木匠、水泥匠、理发师、电影院业、莳花、成衣匠、皮鞋匠等27种职业。华侨经营农商的总财富约合美金一千万元。

三、20世纪上半期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的特征

20世纪上半期,古巴华侨华人商务尽管经历起伏,但总体上呈壮大态势。1913年商务报告显示,当时古巴华侨华人店铺共约一千家。到1936年,古巴华侨华人大小店铺已近四千家。二十多年里增加三千家左右。华侨华人商务的扩大,一是因为华侨华人人数增多,尤其在一战爆发后,古巴一度放开对移民入境的限制,使古巴华侨华人人数激增。二是由于古巴在1933年颁布百分之五十法,即古巴华侨华人所称的“五十工例”,要求古巴所有企业至少雇佣50%本土工人。这使得很多华侨工人失业,有的转为经商。三是在古巴经商开店,程序比较简单。“我侨在古的商务,大部分系小商业。开始时的手续是很简单。我侨开始的工作,不外在一条适中街道,寻求一个铺位,适合其意想中的商业,进一步与屋主订立屋批。如系合股,则往公证律师楼订立一个股东合同,再进一步将铺面修饰,安置铺内的货架,及购置家私或工具。各事弄妥后,除往市厅讨取生意照及卫生局的卫生照外,即可准备营业。换言之,我侨将上述各事弄妥后,即可购办货物,雇佣店员以招待顾客,将所购的货物零沽或发行,可知买、卖及招待,系我侨日以继月、月以继年而又不变的日常工作。”

古巴华侨华人商务一大显著特点是经营领域高度集中。1913年商务报告、1931年领事馆调查和1936年总商会调查都显示,华侨华人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衣食”领域,即主要开粮食杂货店、生果店、洗衣店、餐馆、菜园等。华侨华人难以跻身其他领域,是因为古巴经济多受英美、西班牙人控制,华侨华人难于与其竞争。“古巴之经济事业,在生产方面,例如绞糖制酒以及公用交通事业等,大都在英美人之手。故英美人在古巴经济组织中,实居最上层之地位。其次为西班牙人,握批发及零售业之牛耳。再次则为华侨。华侨之人数虽远不及西班牙之众多(西班牙人达四十万左右,而华侨不过三万左右)资本亦远不及西班牙人之雄厚,然在日用必需品只零售商业中,其势力却远在古巴土人以上,在若干地方,甚且有与西班牙人互争雄长之势。”华侨华人能在日用必需品零售业立足,是“因为我们能刻苦耐劳,节衣缩食,工作的时间又比外人长久,所以我们能据了古巴‘中间商’一个重要的地位。”华侨华人经营领域的集中,也是20世纪华侨新移民特点决定的。古巴华侨属于连锁移民,即“一个带一个”,这种移民方式也决定了其职业的相对集中性。

古巴华侨华人商业活动地理分布范围极广。古巴华侨华人多聚居在哈瓦那,故在哈瓦那的华侨华人商店最为集中。1949年前后,“旅古华侨商业状况在湾城方面可分为办庄、杂货批发行,零沽商店,餐馆,衣馆,生果店,与及小贩等数种。办庄是指专办中国杂货西人杂货及苏杭洋货约有十余家。杂货批发有十余家。零沽商店约有三百家之多。西餐馆有三百家。生果店有三百家以上,洗衣馆有四百家以上。中国菜馆有三家。耕园(即种瓜菜)有八九十家。”同时,华侨华人店铺遍布古巴全境。“根据总领事馆之统计,全古巴三百一十四大小城市中莫不有华侨之踪迹。”华侨踪迹广泛,一方面因古巴国土面积不大,自契约华工时代起,华侨华人就分布古巴全境的城乡;另一方面则是古巴糖厂密布乡镇,华侨华人往往在糖厂附近开店。

古巴华侨华人多从事小商业,资本额多不大。从1913年商务报告看,除在哈瓦那从事杂货批发的店铺资本在万元以上,其他各地的商店资本均在万元以下。1936年总商会调查显示,古巴共有华侨华人商店3889家,资本总额在390多万美元,平均每家商店资本不到一万元。1931年哈瓦那领事馆对古巴圣地亚哥华侨商店投资和营业状况调查显示,杂货店资本在千元至万元之间,洋货店资本在三千至五千元,生果店资本为一百至三百元,洗衣店资本为一百至三百元,西式餐馆资本为一千元至两千元,中式餐馆资本为五百至一千元,理发店资本在千元以上,面包店资本在四千元以上,木器家具店资本在三千至七千元之间。除杂货店和洋货店日营业额在百元以上外,其余均在几十元,多数不到五十元,生果店才十余元⑨。

古巴华侨华人除经商外,大部分仍为工人。“查旅古华侨向古巴政府注册经营商业者,约百分之三十五。”与经商的华侨华人相比,做工的华侨华人更易受经济动荡影响,常处于季节性失业当中。在1931年领事馆调查中,领事所到各地都有不少华工失业。古巴颁布百分之五十法后,更多华侨华人工人失业。“一九二六年起,蔗糖斩蔗,糖寮打糖,均不准我侨做工。凡餐馆、杂货店、每用工人五名,限用土人三名,名为五十工例。因此,华侨失业者日多。”

四、结语

20世纪上半期,伴随华侨华人增多,古巴华侨华人社会不断壮大,古巴华侨华人经济也经历了一时繁荣。但是,受古巴政治经济大环境影响,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的脆弱性也展露无遗。尤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体现最为明显。古巴华侨华人经济主要集中在衣食等有关民生的行业。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随着古巴各项改革推进,华侨华人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随着古巴政府逐步对外国企业、小商业实行国有化,古巴华侨华人经营的工厂、杂货店等也被收归国有。1968年,古巴实行“革命攻势”,进一步将小商业收归国有,使华侨华人经济受到重创,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因而逐渐萎缩。

目前古巴华侨华人数量不多。据中华总会馆书记周卓明介绍,出生在中国的古巴华侨华人只有200人左右且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第二代古巴土生华裔有4000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第三和第四代华裔估计有一至两万人。近年来,随着古巴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一些中国新移民开始到古巴寻找商机。中国新移民主要开设中餐馆。天坛饭店、双龙饭店是古巴比较知名的中餐馆,其服务人员为华裔。有的新移民从事贸易,如鞋业。还有新华侨华人在哈瓦那经营旅游公司。2011年4月,古巴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进行谨慎而缓慢的政治经济改革。目前,古巴已经允许房屋、汽车买卖,允许承包田地种植作物,允许经营餐馆、商店等行业,农贸市场也更加活跃。随着古巴经济转型,古巴华侨华人及其后裔或将在古巴未来的改革中迎来转机,扭转古巴华侨华人社会的颓势。

注释

① Juan Pérez de la Riva, Los culíes chinos en Cuba, 1847-1880: contribución al estudio de la inmigración contratada en el Caribe, La Habana: Editorial de Ciencias Sociales, 2000, p.178.

② Miriam Herrera Jerez y Mario Castillo Santana, De la memoria a la vida Pública: Identidades, espacios y jerarquías de los Chinos en la Habana Republicana (1902-1968), La Habana: Centro de 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de la Cultura Cubana Juan Marinello, 2003, p.23,28.

③ Duvon Clough Corbitt, A study of the Chinese in Cuba: 1847-1947, Wilmore: Asbury College, 1971, pp.106-107.

④ 《华文商报》,1947年12月17日。

⑤ Kathleen López, “The Revitalization of Havana’s Chinatown: Invoking Chinese Cuban History”,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5 (2009), p.181.

⑥ “旅古全侨人数统计”,《华文商报》,1958年12月31日。

⑦ “驻古巴总领事林相宾商务报告”,载《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1914年第1卷第10期。

⑧ Directorios de Cuba,1910,1918, 1927.转引自Miriam Herrera Jerez y Mario Castillo Santana, De la memoria a la vida Pública: Identidades, espacios y jerarquias de los Chinos en la Habana Republicana (1902-1968), p.41-42.

⑨ “驻夏湾拿总领事馆人员调查全古侨务之经过”,《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公报》,第十一辑,1931年第3卷第11期。

⑩ “古巴湾京领事馆调查失业侨胞”,载1931年7月31日《广州民国日报》,收录于广东省档案馆等合编:《华侨与侨务史料选编》(1),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第881页。

TheEvolu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EconomyofOverseasChineseinCubaintheFirstHalfofthe20thCentury

YUAN Yan

(Institute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China )

Tens of thousands of free migrants moved into Cub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During that time, the econom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Cuba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influenced by the quantity changes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changes in Cuba.The econom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Cuba showe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First,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highly concentrated on the field of food and clothing; second,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distributed in a wide geographical range of in Cuba; third, overseas Chinese engaged in small business with small capital; fourth, the Chinese merchants were growing, but most Chinese in Cuba were workers.

Cuba; overseas Chinese; historical study; immigration study

2014-01-03

袁艳(1980-),女,汉族,四川安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拉美历史、拉美华侨华人。

教育部《关于培育区域和国别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教外司专(2011)1512号]阶段性成果;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2sx7108)。

K755.4(751)

A

1672-4860(2014)02-0006-06

猜你喜欢

哈瓦那古巴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带你“云游”哈瓦那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古巴经济衰退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