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并针灸、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2014-09-11叶常青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西药椎动脉颈椎病

叶常青

璧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重庆 402760

椎动脉型颈椎病指的是椎动脉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后而引发其供血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1]。随着综合治疗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当前已经将中西药、针灸及推拿治疗联合在一起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的效果比较满意,而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 95 例、女 85 例;年龄 32~75 岁,平均为(47.6±4.7)岁。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性很强。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本组患者单纯采用中西药治疗,其中中药方剂为各自10g的威灵仙、白术、姜黄、川芎,各自15g的丹参与骨碎补,30g泽泻等,若风寒湿盛的患者则加用各自10g的羌活、桂枝及白芷,若气血亏虚的患者则加用各自10g的当归与党参及20g的黄芪,痰湿阻滞明显的患者则加用各自19g的陈皮与半夏及9g的僵蚕。上述中草药皆来自我院中药房,采用口服的方式,每天水煎服1剂。西药治疗则以40mL灯盏细心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569,10mL/支)+250mL生理盐水(或50g/L的葡萄糖),行静滴,1次/d。

常规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治疗以患者的第2~7颈椎夹脊穴、风池、大椎、落枕穴、百会为主,行平补平泻法,留针的时间在15~20min,中间行针1~2次,每天针灸一次;推拿治疗时,患者先以坐位为主,在患者颈项部涂敷上颈康膏(自制药物,成分主要为狗脊、补骨脂),利用手掌根部对颈椎皮肤进行揉搓后,再分别用揉、滚、搓、拿等手法进行患者颈背部斜方肌、项韧带、上肢肌肉及胸锁乳突肌等的放松,之后用弹拨、理筋及点拨等手法沿着患者的肌肉走向行重点治疗,并将患者偏歪的颈椎棘突拨正、将椎体小关节的错位纠正,最后分别进行患者风池穴、百会穴及夹脊穴的按揉[2]。

综合组采用中西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综合组利用中西药并针灸与推拿治疗,其中中西药治疗方式同对照组,而针灸与推拿治疗方法同常规组。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 χ2检验,以 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参数

三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皆明显低于治疗前,三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综合组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详细数据可见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对比(±s)

注:与治疗后相较,@P<0.01、#P<0.05;与综合组相较,*P<0.05。

组别 治疗时间 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综合组常规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66±1.56@6.44±1.41 8.78±1.52*7.61±1.32 8.39±1.41@6.33±1.12 1.71±0.89@0.95±0.33 1.72±0.96*1.14±0.16#1.69±0.93*1.11±0.52 5.31±1.20@3.64±0.84 5.57±0.96@4.34±0.76#5.23±1.10@3.75±0.94

2.2 脑血流参数

三组治疗后脑血流参数中,综合组与常规组明显快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综合组则明显快于常规组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分析可见表2、3。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cm/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cm/s]

注:与治疗后相较,@P<0.01、#P<0.05;与综合组相较,*P<0.01、&P<0.05。

组别 治疗时间 收缩期峰流速 舒张期末峰流速 平均峰流速综合组常规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9.99±4.56@36.74±5.87 29.76±3.40#32.74±4.25&29.64±4.28 30.42±4.75*13.65±3.57@23.29±5.12 13.22±2.08@19.51±4.21&13.91±3.79 16.87±4.36*16.87±2.99@31.17±4.55 16.51±2.58@23.39±5.52*16.73±3.86 19.81±4.54*

3 讨论

单纯采用中西药治疗或者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理想,而将两者联合起来治疗,则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综合组采用中西药并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参数等改善都明显优于常规组(针灸、推拿治疗)与对照组(中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参数,值得临床借鉴。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cm/s)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对比(±s,cm/s)

注:与治疗后相较,@P<0.01、#P<0.05;与综合组相较,*P<0.01、&P<0.05。

组别 治疗时间 收缩期峰流速 舒张期末峰流速 平均峰流速综合组常规组对照组疗前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9.11±3.60@39.70±5.16 29.06±2.99#33.24±5.24&28.74±3.44 30.22±4.76*13.25±2.33@22.89±4.12 13.52±1.78@18.81±4.29&13.41±2.06 15.91±4.31*15.97±1.86@30.87±4.86 16.31±1.58@23.99±5.79*16.13±2.76 19.48±5.63*

[1]袁曙光,赵成文,邢潇,等.中西药并针灸、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26-28.

[2]兰怡,任婷,张炜,等.按摩推拿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J].陕西中医,2006,27(5):595-597.

猜你喜欢

中西药椎动脉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中西药治疗奶牛乳房炎
羊链球菌病的中西药疗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