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2014-09-11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武林刘海越徐日王威△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建立Excel表格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7个,使用频次为1171次;所用腧穴归属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为主,其累积使用频率高达56.11%;其中夹脊穴的频率为12.69%;风池穴频率为8.26%;外关穴频率为7.75%,曲池穴频率为7.35%,合谷穴频率为7.05%,五穴累积频率达63.95%。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以及夹脊、风池、外关、曲池、合谷五穴治疗最多。
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文献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是以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衰变引起的椎间孔狭窄或侧后方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1]所产生以颈、肩、臂呈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症的一系列症状,若局部因长期压迫或刺激,出现水肿、充血并继发炎症反应,则会出现剧烈疼痛[2]。经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0%~60%[3],已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本病因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气血瘀滞,造成经络阻滞不通,随之出现以“不通则痛”为病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研究着重于报道CSR针灸取穴的文献收集、整理,并建立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索针灸治疗CRS的机理,为针灸治疗神经性疾病提供实质依据,揭示临床治疗取穴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检索出在2006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发表的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的CSR治疗临床文献。
1.1 纳入标准 有关治疗颈椎病涉及穴位针灸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专家经验、病历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试验等。
1.2 排除标准 ①涉及西医治疗者;②综述性文献;③确认为是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l篇;④针灸治疗本病病例3O例以下。
1.3 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 ①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并建立CSR针灸治疗文献研究数据Excel表格;②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通过全文阅读,参照纳人和排除标准,从5444篇论文筛选后,共收纳的合格文献195篇文献。
2.2 文献中使用穴位的规律
2.2.1 常用穴位使用情况 针灸治疗CSR的穴位共计77个,共使用频次1171次。其中频次超过10以上的穴位共25个,共使用993次。频次超过30以上的穴位共13个,共使用807次,累计频率21.86%。频次超过50以上的穴位共9个,共使用661次,累计频率38.77%。具体见表1。
表1 常用穴位频次频率表
2.2.2 常用穴位归经情况 针灸治疗CSR文献中所用腧穴归属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运用频次最多,其累计频率达86.35% ;运用手阳明大肠经中腧穴237频次、手太阳小肠经218频次、经外奇穴202频次。具体见表2。
表2 穴位归属频次频率统计分析表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颈肩痛”、“骨痹”等范畴[4]。按中医理论来讲,CSR形成的主要原因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由于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局部寒凝经络,导致颈肩手臂疼痛、麻木为主;二是由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脉失养,经脉不畅而发病[5],二者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但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较多。《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直接阐明了本病的病机关键所在为风湿痹阻、气滞血瘀。从表1中分析可见,临床治疗CSR的取穴以夹脊诸穴、风池穴、外关穴、曲池穴、合谷穴运用最多,五穴累积使用频率达63.95%。因其临床表现以颈肩手臂疼痛、麻木为主,故以局部及近端取穴为要。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邻近,又与督脉之别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日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可知夹脊穴与多经经气相通。皮下为颈、胸或腰神经后支,伴行血管穿过骨纤维孔及骶棘肌,其深层次更于肋间动脉、腰动脉相系[3]。经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区,可有效刺激穴区内血管神经富集的结缔组织,从而达到改善椎动脉供血状况[6-7]。而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之处,维系一身诸阳经经脉,位于项后,走皮下经寰椎横突孔后膜穿过椎动脉旁,取穴便可调节上半身之阴阳,畅达气血经脉,通调一身上下之精气输注。有研究表明,针刺风池穴还可刺激交感、副交感、迷走神经引起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使得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发生改变[2]。外关穴隶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亦通于阳维脉为八脉之会,刺之可疏经通络,调达气机,畅上中下三焦之经气,达到通则不痛之效。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主逆气而泻,大肠经为手三阳经之中多气多血之经,曲池亦是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处,取此穴刺之,可使局部温度明显升高,血流速明显加快[8],故有行气活血的疗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镇痛之主穴,经脉病之常用穴,素有“面口合谷收”之能。曲池与合谷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表2中可见,临床治疗CSR的取穴归经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为主,其累积使用频率高达56.11%。手三阳经中属大小肠二经所占气血份数最多,循二经走行之皮下深层组织,可见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围绕二经密集交叉分布,大小肠二经与心肺经互为表里,其流注方向同为向心性[8],《灵枢·终始》 曰:“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当手太阴阳明二经得手少阴太阳二经相助为伍后,强强联合,通上启下,运周身之气血,再配其经外奇穴,可使颈肩臂局部之气血,升降自如,开合有节,荣虚开滞,便见局部痛、麻等症状自止。
综上所见,针灸治疗CSR以疏通手三阳经经络,调节上半身气血,刺激局部神经或血管,缓解颈肩臂疼痛、麻木,进而达到促进治疗的功能,为临床治愈CSR提供重要依据。
[1]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5
[2]李卫东,杜正,方正清,等.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J].中国针灸,1997,8:505-506
[3]姜永霞,程博,蒋松鹤,等.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针灸,2012,32(2):139-142
[4]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84
[5] 杨富坤,任丰河.七厘散加六味地黄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4例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4):448-449
[6] 楼新法,蒋松鹤,徐向党.穴位高密集区的解剖学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5-6
[7] 楼新法,杨新东,蒋松鹤,等.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7):483-486.
[8]马惠敏,张栋,屈箫箫,等.大肠经上不同穴位在多种针灸刺激下的温度变化[J].陕西中医,2009,30(9):1263-1265
R246.6
A
1007-8517(2014)08-0045-02
2014.02.28)
指导老师: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