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为何近年来频频折桂诺奖

2014-09-10刘洪亮

人民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诺奖诺贝尔奖

刘洪亮

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三人共同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公布获奖者时,正好赶在日本几大电视台播报新闻的时段,一时间各台的新闻内容全部转向获奖消息。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在当晚9时的深度报道节目中对三位科学家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日本的主要报纸也在10月8日以头版头条加多个专版的组合方式,地毯式地报道这一消息。这是继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2012年获得医学生理学奖后日本学者再捧诺奖,也是时隔6年来再度折桂物理学奖。

自1949年湯川秀树获得物理学奖以来,包括日裔学者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自2000年来多达14人。除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奖和佐藤荣作的和平奖,日本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共有10人获得物理学奖、7人获得化学奖和2人获得医学生理学奖。日本人近年来在诺贝尔奖项上呈“井喷”式的获奖速度,不能不让人认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政府企业愿为科研高投入

从日本近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财力投入,为日本人冲击科学技术的世界最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配套的政策措施。

在创新方面,日本既重视集体创新,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也开始逐渐重视个人创新,特别强调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创新设想。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财力投入方面,虽然近几年经济连续不景气,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近几年日本的科研经费也一直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比率居世界发达国家首位。此外,日本企业也非常重视技术研发,据报道,日本一些企业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甚至会高达公司利润的三成左右。充足的后勤保障令日本学界能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巨大进展,在理论物理、生物技术、信息通信等方面都属于顶尖,在纳米和新材料研究等领域也位于世界前列,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和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国际合作科研计划。

2001年3月,日本政府又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年10月日本科学家野依良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认为日本政府的这一目标纯属“狂妄之言”。随着近年来日本学者接连拿下诺奖,日本政府对实现“50年拿到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更是踌躇满志。

鼓励引导孩子走上科学之路

日本也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对青少年的好奇心予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日后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日本自1957年开始就创办了学生科学奖,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去探索研究。2002年这一奖项从民间转为由制定日本科技政策的国家机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负责主办。学生科学奖的奖金也大幅增加,最优秀的“内阁总理大臣奖”从5万日元上升至50万日元。在日本,类似奖项更是多如牛毛,这些活动提高了日本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兴趣。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

而日本科研人员“耐得住寂寞、坐得起冷板凳”的素质,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要素。2002年,76岁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妻子说:“我的丈夫为此苦苦等候了15年。”用小柴自己的话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合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更是过着没人知道他是谁的日子。同事们只知道,他每天8点前到岛津制作所上班,风雨无阻。而今年的获奖者赤崎勇,则以“吾道一以贯之”为座右铭,在经历500余次失败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猜你喜欢

诺贝尔化学奖诺奖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知多少
聚焦诺奖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CRISPR基因编辑的首个全女性团队
得克萨斯大学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多尺度模型赢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