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茨科:音乐应该对所有人开放

2014-09-10胡越菲

音乐爱好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提琴家帕格尼尼大提琴

胡越菲

莱因哈德·拉茨科(Reinhard Latzko)的演奏风格稳重而雅致。听他的大提琴演奏是一种纯朴而典雅的享受,他的音乐少了一些讨好观众的华丽装饰音,也少了些夸张的戏剧效果,音乐如画卷一般展开,平易而质朴,理性而庄重。他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情感夸张地融入,而是精确还原作曲家原有的谱作,音乐更趋向深刻完美,将无限的思想空间留给观众们。

拉茨科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弗莱兴(Freising),曾随三位大提琴大师伊安·波拉塞克(Jan Polasek)、马丁·奥斯特塔克(Martin Ostertag)与海因里希·席夫(Heinrich Schiff)完成学业,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分量最重的日内瓦和威尼斯国际音乐比赛。1987年至2003年期间,拉茨科一直在南德广播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大提琴手,并且在巴塞尔音乐学院任大提琴老师,他大量的乐队和独奏曲目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积累起来的。2003年起,拉茨科担任维也纳一所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教授。作为古斯塔夫·马勒青年交响乐团和马勒室内乐团的艺术指导,拉茨科以其严谨庄重的态度而闻名,他对乐曲的旋律、音准、节奏、音的强弱、运弓和揉弦的技巧等都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

按照以往音乐厅的演出惯例,如此一位大师级的音乐家,其商业演出的最高票价可达五百八十元甚至更高,尤其这场音乐会还是作为新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然而,为了配合上海音乐厅的“大师公益”系列,拉茨科欣然同意大幅降低自己的演出费。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拉茨科笑言,自己在维也纳当教授赚的钱已经足够多了,所以他有自由去选择做什么,不去做什么,“如果一个项目非常好,我愿意做,那钱就是次要的了”。拉茨科向来非常热衷于古典音乐的推广普及,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音乐本来就应该对所有人开放,而不只是为那些买得起门票的人”。

相比专职的表演艺术家,拉茨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而不是选择做一名更具名利的“古典明星”。二十四岁起就开始做大提琴老师的他教学经验丰富,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包括目前世界古典音乐界炙手可热的“提琴双杰”(2 Cellos),以及匈牙利大提琴家伊斯凡·瓦尔代(Istvan Vardai)。拉茨科觉得,教学是最具挑战力的音乐职业,和那些年轻的音乐人一起工作让他相当有成就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出去,这样的过程或者说经历非常‘美’,让我感到很有活力”。

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拉茨科认为,儿童教育非常重要,“要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孩子们长到青春期,就会去听流行音乐了。我相信一个人对古典音乐的渴望是会回归的,但前提是他小时候接触过古典音乐”。如今在欧洲,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经济原因而取消了音乐课,这令拉茨科忧心忡忡,“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还好,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剧院,包括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始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它们和学校合作,开展了不少和儿童相关的活动,比如让小朋友来剧院听排练、听演出等。

采访进行到一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我们知道,在当晚的音乐会上,拉茨科会和中国大提琴家蒋轶书合作演奏托马斯·德门加(Thomas Demenga)为双大提琴改编的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随想曲》。这时,主办方突然告知,拉茨科随行的翻译就是蒋轶书,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暂时放下了拉茨科,将话筒伸向了坐在大师身边的蒋轶书。据说,蒋轶书是大师唯一的一位亚洲学生,现在担任他的助教。她早年在国内跟随四川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学习,十六岁就出国了,在奥地利跟过三位大提琴老师,拉茨科是她的第三位老师。说到国内外音乐教育的区别,她表示,“国外的老师更倾向于启发学生,他们不会告诉你这个应该做,或者那个不应该做,而只会告诉你大概的框架在哪里,这首曲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等”。

德门加的这首《第二十四首随想曲》并不是直接改编自帕格尼尼的原作,而是改编自卢托斯瓦夫斯基的双钢琴变奏曲,可以说是双重改编而来的。拉茨科介绍道,这个版本很有趣,拉起来也很好玩,“因为卢托斯瓦夫斯基有个兄弟,也是拉大提琴的,所以这部作品可能是写给两兄弟一起拉的。帕格尼尼的原作是一把小提琴拉出一条旋律,而如今的改编版就是将一条旋律分给两位演奏家演奏。”其实在卢氏的版本中,帕格尼尼作品原有的素材已经被“拆开”了,并加入了和声与探戈的元素,而此后德门加的再一次改编则在和声和音乐风格上变化得更“极端”了,“不过还是能听出来这是帕格尼尼的作品”。

这场独奏会上的曲目大多是浪漫主义音乐,从开创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贝多芬,到浪漫主义晚期代表的格拉祖诺夫等等,这是一场对浪漫主义的时间、变化和过程的体验。曲目中还包括理查·施特劳斯的《F大调奏鸣曲》(Op.6),“今年是理查·施特劳斯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因为我与他来自同一个故乡,所以选择了他的作品。”理查将这首乐曲献给了那时最伟大的大提琴家维汉(Hanus Wihan),但据说他恋上了维汉的爱妻朵拉,导致了一系列的尴尬,乐曲中技巧之辉煌、情感之奔放,听得出作曲家当时正心潮澎湃。“其他的一些作品看起来有点杂,但他们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爱’。其中,安东·阿伦斯基的一些作品,比如《浪漫曲》《巴赫奇萨赖的泪泉》等,如今已经不再出版了。这些曲子都非常美,如果不能把它们搬上舞台的话会很遗憾,这也是我选择它们的原因。”

猜你喜欢

大提琴家帕格尼尼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对牛弹琴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演奏失败的原因
谈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节选)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