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进入“中国时刻”
2014-09-10乌元春
乌元春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各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步入会场。
从2001年的上海到2014年的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隔13年重回中国,变化的不仅仅是会议举办地点。无论从会议的议题设置,还是会后通过的共同宣言来看,这次APEC会议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烙印”。韩国《每日经济》报道就称,这次APEC会议文件内容超过半数由中国提议,表明中国不仅在“硬件”而且在“软件”上完全主导了APEC会议。
“世界要发展,也要和平。APEC恰好顺应了这一要求。今天,我们不谈政治,不谈安全,只谈经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南风窗》特约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中国做老大老二的事还是其次,首要的问题还是发展。中国理应利用主场之便,主动塑造中国议程。”
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中国在1991年成为会员国,该组织也是中国在冷战后参加的第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时,中国GDP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六。那一年,中国还在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最后的冲刺。上海APEC会议通过的《上海共识》,重申了1994年达成的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的“茂物目标”。但20年来,APEC在达成这一目标方面成果有限。正因为如此, APEC被扣上了“清谈馆”的帽子,甚至被认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对于APEC贸易自由化进展不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对《南风窗》特约记者表示,APEC虽自建立伊始,就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域经济的自由化、制度化和一体化,“但是亚太地区范围很广,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社会模式各异,情况较为复杂,冀望这个区域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不太现实”。另外,一个客观事实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非强制性决定了成员可依据自身的情况和承受能力,以不同的速度来实现目标,“开放性决定了其独特的行动准则,即不是靠谈判构成的条约规定,而是靠成员的协商和领导人的承诺来行事”。
11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出席APEC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说,中方将捐款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APEC机制和能力建设,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国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在给APEC的发展注入动力。这一点在会议的议题设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将今年APEC會议的主题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下设3个分议题,分别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主题备受关注。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理事长张力军曾对媒体指出,中国已经完成了从APEC的跟随者、参与者到引领者、推动者的蜕变。
在沈丁立看来,与13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国提出了水平更高、更具思想性的APEC议程。“首先,中方议题提得很有水平,表面上没有成员可以反对。目前,世贸组织多哈会谈遇阻,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尚未达成,而中国折中提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事实上,亚太自贸区构想最早是由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2006年提出的,兼顾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自然也无法直接公开反对。”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主导作用的着力点无疑还是在亚太地区,而经贸就是中国最能有所作为的领域。沈丁立分析称,中国现在还不是超级大国,但可以发挥地区领导作用。互联互通意味着,中国可以依据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出钱出想法,成员原则上不能反对中国的发展新思路,况且贫穷国家还能因此获益。那么,中国就赢定了这次主场外交。如果再过一个13年,美国塑造亚太的能力继续下降,而中国上升,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与美国的相对衰落。
“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APEC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亚太梦”。此外,习近平还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提供投融资支持。这是中国让“亚太梦”照进现实的又一大手笔。
“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北京APEC宣言把“互联”作为一个关键词。事实上,互联互通是中国将地缘优势转变为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翻开地图就明白,美国不具备这个优势。正因为如此,中国还借会议东道主之便,邀请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蒙古国、缅甸、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非APEC成员国,召开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议。沈丁立表示,上述这些国家处于亚洲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虽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基础设施相当落后。“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一旦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将快速发展,这些国家也可望摆脱贫困、实现繁荣。他们想修路,而中国有4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于是,大家一拍即合。”
除了“丝路基金”,中国还在APEC峰会召开前,正式推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酝酿已久的展示独立意志和金融力量的一次国际行动。从定位来看,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10月24日上午,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该行总部将设在北京,计划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500亿美元。
亚投行将成为中国坐实互联互通的强大推手。沈丁立认为,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成立,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过去是没钱没想法,后来是有钱没想法,现在是有钱有想法。这个想法就是要有领导权。”
在这一点上,美国除了反对,显然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式。美国一直反对澳大利亚、韩国等盟友参与亚投行,认为这是意图削弱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影响力,而这两个金融机构分别由美国和日本占主导地位。很明显,亚投行的成立触动了美日的神经,中国此举被视为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以及日本以亚洲开发银行为平台的亚洲金融格局,因此美日两国对该构想抱有强烈的戒心,美国更是公开施压其盟友不要参加。
对于相关国家的心态,沈丁立认为:“由于美国不是亚洲国家,和它们不发生直接的地缘冲突和经济竞争,那么就出现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到底是美国来领导,还是中国?这些国家其实都不愿意,但又担忧中国是地缘邻国,所以只能拉美国来。”
此外,对于更为依赖中国经济的韩国未参与发起亚投行,贾庆国分析说:“除却美国的影响外,韩国可能担心亚投行在试图用另外一套标准来进行投资,并将削弱所谓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自主性安排。另外,韩国还希望增加在亚投行里的份额和决策的权重。” 贾庆国认为,有关国家的疑虑,中国需要在日后建设亚投行中考虑进去,尊重他国的利益和诉求,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以期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各国都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
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美国召集来华访问的12个国家领导人,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小会,为其倡导的TPP做“动力建设”。就在中国提出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同时,美國正力争在今年底前达成TPP。该协议有包括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在内的12个国家参与,但不包括中国。有分析称,如果美国主导的TPP最终成型,将发展成为涵盖APEC大多数成员、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贸组织”。这种带有排他性特点的自贸安排,对亚太未来的经贸格局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显然是想用规则制定权优势,来瓦解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地缘优势。
在沈丁立看来,美国搞TPP可谓“动机不良”,主要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发展。“TPP只要搞成,签署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将增加,从而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国的出口或将损失5%,再加上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再损失10%,那么中国一年就将损失大约3000亿美元的出口,相当于2万亿人民币。而2万亿人民币,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可能导致中国GDP两至三个百分点的下降。”按照这个算法,结果是很清晰的,比如如果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最严重将下滑到5%,甚至4%,中国经济自然将可能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低迷,可能引发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2014年11月11日,彭丽媛邀请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参观颐和园。
中国也在出招。就在APEC会议期间,中韩宣布两国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完成。不过,不论从双边还是多边来看,中国在亚太自贸区议题上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与美国相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已经进行两三年了,有相当进展,尽管谈判没有完成。“所以至少到目前为止,TPP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奥巴马在北京的一大活动,就是巩固这个优势,阻碍有可能正式提出的,同TPP有竞争关系的亚太自贸区。”
“美国一直想主导亚太地区的自贸权,所以提出了TPP。”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说。不过他也指出,美国的要求与世界贸易自由的真谛相差甚远,自然不会很容易得到该地区其他国家的配合。中国不必担心,只须耐心推动自己的自贸区建设日程。别人如果能从中国推动的自贸区中得利,而担心美国主导的TPP条件太苛刻,中国的建议自然更有成功的可能。
此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奥巴马时强调,希望双方本着务实灵活态度,尽早谈成一个高水平、双向平衡的双边投资协定。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上尽早采取实质性措施,希望美方在对华出口相关能源产品和技术方面采取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
11月10日,当奥巴马的专机“空军一号”飞抵北京时,有美国媒体悲观地写道,奥巴马此行将是他兑现在亚洲扩大美国影响力的“最后一次机会”。“习奥会”是奥巴马此次中国行的重中之重。11日的“中南海会晤”和12日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中国对奥巴马来访的“特别设计”。有分析称,中方选择在中南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安排这一场中美高层会晤,对奥巴马是一种“礼遇”,反映出中美双方欲缓和关系的意愿。
沈丁立认为,会议通过的《北京纲领》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是中美互相博弈,最终双方均做出让步的结果。“从APEC的最后文件看,无论是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还是通过反腐宣言、强化互联互通,都体现了中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