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
2014-09-10
据新华社英文版日前发布的消息,中国政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逾200亿美元贷款,以支持该地区互联互通建设。这是正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公布的。
贷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提供给东盟成员国的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另一笔,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仅用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东盟诸国遏制地区贫困,中国还承诺向较不发达国家提供价值30亿人民币(约4.8亿美元)的援助物资。
李克强同时宣布,中国政府还将向东亚农村扶贫项目提供1亿元人民币(约合1600万美元)的资金。
李克强还在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表示,当前,东亚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些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已影响到地区金融稳定。10+3国家要加强财金合作,着力提升清迈倡议多边化可操作性。要进一步扩大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扩大跨境贸易本币结算,加强清算机制建设。
点评:
提升国际形象、加快区域资本输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外援助一改过去那种“天朝赏赐”的做法,“工具性”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1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发电量4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较上月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实际上,从今年年中开始,全国发电量一直处于低速增长通道,在8月份,这一数据还出现同比下降2.2%的负增长纪录。
此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曾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电力供需继续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东、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预计全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43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达4800小时左右,同比回落幅度较大。
中國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人士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呈现稳中趋缓特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气温及高基数因素在四季度削弱,今年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在四季度将有部分显现,有利于稳定用电量增长。
点评:
经济增速的放缓已经是事实,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关键是如何把增长放缓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全国2.41亿人在个体私营经济就业
11月6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10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数量及规模继续提升,其中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统计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3月至10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63.66万户,同比增长15.20%;注册资本(金)14.13万亿元,增长80.72%。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51.46万户,增长56.20%;注册资本(金)12.97万亿元,增长90.21%。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3万户。
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748.2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485.62万户,同比增长22.83%;个体工商户4866.76万户,同比增长11.85%;农民专业合作社124.75万户,同比增长34.79%。目前,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1亿人,比2013年年底增加了2239.9万人,增长10.25%。
点评:
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中国各项改革背后的最大考量,它也曾一度制约着很多改革的推进,但事实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靠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