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复博物馆的“黄金时代”

2014-09-10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金器黄金时代特展

沈嘉禄

中国有“黄金时代”吗

在当下的语境里,“黄金时代”这个光芒四射的词汇被人加载了无限的想象和憧憬,它似乎象征着世间最耀眼的视觉享受,当然也包括巨量的财富和“有钱随便花”的恣意心态,各种想得起来的重量级形容词都无法涵盖这个词汇。但如果站在考古学的角度回望人类漫长而曲折文明史,会发现我们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那么“黄金时代”在哪里?有可能出现对特定时段对特定地区的定义,但在通常的情况下,多半出自一种文学性描写。是的,在某些人的颂辞中,它的指涉范围就要大了去了。

非常遗憾地告诉各位看官,“地大物博”的伟大祖国,有过极其灿烂的青铜时代,但没有出现考古学上的“黄金时代”,甚至连“白银时代”也没有,中国不是一个富金富银的国家,普通的金属矿产资源也谈不上丰富,用来铸币铸剑的铜矿很早就纳入集权统治者的严格掌控范围。也因为黄金开采量和贸易量都很小,古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以玉石、漆器和青铜等材质来表达权力、财富和和审美观念。

不过,伟大祖国还是在四千年前进入了用金历史,“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黄金设计制造出与西方诸国相比毫不逊色的黄金器物。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夏墓(距今4000多年)出土的铸造粗糙的金耳环,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我国才算比较成熟地制作黄金饰品。做工精美,工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黄金文化的主要特点,尤其在佛教器物的制作上,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黄金法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据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估计,今天,即使在中国官方博物馆里,历代金器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像样规模的专馆,南京博物院、湖北、山西等省的博物馆藏有一些,基本上是近年来墓址发掘的收获,故宫博物院里的金器以明清两朝为主,而且以清朝遗物占在绝大多数。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与观复宝库联手在上海推出《“秘&密,珍&稀”——观复博物馆 黄金宝藏》顶级VIP预约制金器特展,无疑有着别样的意味,想必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这个金光闪闪的特展于11月7日在外滩中山东二路22号一幢红砖老洋房里开幕。据马未都透露,明年6月,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中心大厦就将竣工并交付使用,37层的整个楼面都被观复博物馆占用,此次黄金宝藏特展就是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开馆所作的热身运动。

金光闪闪的亮点

人类有史以来,黄金就以其神秘性和可塑性等天然特性俘获了人们的心,激发了人们的占有欲和创造欲。自人类有社会出现私有制和交易行为后,黄金成了共同的偿付标准和文化标准,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它当作“一般等价物”——货币。马克思在其一系列著作中也经常提及:“黄金是天然的货币。”

再从文化层面上看,古今中外,凡与黄金相关的事物都似乎与高贵或富足发生联系,这种意识随着文明的进程和贸易的发展不断强化并深入人心。让黄金站在文化之巅也并非偶然,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包括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都有极为灿烂的黄金作品,令后世景仰。

在简略了解关于黄金的基本常识后,面对这次“黄金宝藏特展”的展品,我们应该怀有一份沉重的敬意吧。

观复宝库创始人柳费国对记者强调:此次金器展之所以取名“黄金宝藏”,正是希望让观者在领略黄金文化灿烂表象的同时,还能探秘黄金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次展览展出的金器均来自观复博物馆,囊括了中国古代自东周一直到清朝的263件金器,以战国、汉、南北朝、唐、宋、辽、元、明、清为主,沿着一条跨越2700多年的时间轴线,向观众缓缓叙述附加在这些金器上面的动人故事。

所有甄选出的金器可分为饰品、器皿以及其他品类,包含挂饰、发饰、耳饰、带挎、壶、盒、盘、金板、金饼、金叶等诸多种类。其中最小的金器直径只有1.5厘米,而最大的金器长度将近40厘米,每一件作品都堪称精品。

“难道没有中国以外的展品吗?”记者提这个问题是有的放矢的。事先,记者了解到这批展品仅仅占到观复博物馆金器藏品一半,从马未都对上海的重视程度和观复博物馆即将落户上海中心的背景来评估,那么送展的展品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而展览中会出现异国风格的器物,记者事先也是探访到了。

马未都明确表示:“展品以中国古代部分为主,也有些匈奴的金器,现在史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汉代、唐代、宋代时期北方游牧活跃的极大部分地区,其实是中国的。此外还有些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金器,都属于中华文化圈,但没有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等时期的东西,否则会使展览的线索变得复杂。”

三十年的艰难寻访

据马未都介绍,他从三十年前就将金器纳入寻访范围。“这不是临时起意才做的事情,在大家都对金器没有清晰认识的那个时候,我们就行动了。”不过,寻访金器比其他门类的古代艺术品要困难许多,古代金器在民间本来就极少,它差不多就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千百年来,历经贸易、战争、动乱等,流失情况也颇为严重。马未都说:“这些藏品绝大部分都是从海外回流的。欧洲有些百年以上的老古玩店,有专门做金器生意的,别的不卖,就卖金器,有些店的老板还是中东国家的移民,几辈子做下来了,很有专业素养。跟他们打交道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有一次马未都在香港发现一件装饰用的龙纹金板,透雕加浮雕而且有镶嵌,与他此前在徐州博物馆看到的狮子山汉墓出土金板几乎一样。马未都询价,老板随口报出一个让他大为吃惊的高价,而且说已经有一位房地产商看中并付了定金,准备过几天就来付余款。马未都只得怏怏离开,但一直惦记着。两年后,他再次往访香港,在这家店里看到这件金器还在。原来那个豪迈的房地产商在支付定金后突然遭到财务困难,此事就黄了,定金也不要了。马未都经过再三洽谈,依靠现金支付的优势,以此前一半的代价将它买回。“西汉的,尺寸够大,有20厘米长。”他说。

有一年,马未都在英国伦敦一次顶级的国际古董交易会上淘宝,转到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犄角旮旯里,有一个小摊,他跑去看看,就发现了一对金耳坠,相当精美,空心球体硕大,赛过乒乓球,从球体表面的纹饰来判断,应该来自东方,而且就是朝鲜皇室的东西。马未都此前获知,有一年韩国国家博物馆在美国大都会举办文物展,送展文物中就有一对这样的耳坠,结果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反对将这件国宝送到境外。摊主是一个女性,看上去不像伦敦当地人,马未都经过议价,也以尊重对方感情及利益的价格买下,此次就出现在展览中。

史上最贵展览门票以及预约制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了举办艺术展的行列,展事活动也从国立的美术馆、博物馆向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延伸,在为民众提供全新的观展体验同时,也有着吸引人气、积累企业文化的考量。但是,凭借展览本身或者以展览为载体的消费行为是否盈利,就成了一个艺术展的关键或试金石。去年在淮海中路K11举办的莫奈画展,虽然开出100元价格的门票,但依然吸引了大批观众,取得了极大的眼球效应和盈利。

作为“黄金宝藏特展”的主办方,观复宝库的创始人柳费国向记者忆及莫奈画展在K11举办时,他曾与一位瑞士收藏家一起去观展,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但展厅空间不足,空气流通性差,噪音也不小,许多观众一进场就是用手机疯狂拍照,然后转一圈走人,而真正想静下心来观展的人却受到了不小干扰。但他当时是赞成在商场里办展的,而瑞士人持反对意见。后来他去瑞士,接待方安排他享受一次预约参观,两个小时,充分尊重观众和文物,也尊重讲解员,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也可能缘于这次经历,现在他尝试将预约制引入这次“黄金宝藏特展”。具体方法是,客人可根据公开的电话或网上预约,选定某一批次入场,每次两小时,每场25人,配两个讲解员,中间还有一场茶歇。

“我们希望观众们能为自己预约一个下午,入场后关掉手机,静下心来,守住两小时的宁静,面对两千年前的文物,细细听讲解员讲述展品的故事。这才是我们想做的:把两小时的观展作为一个美好记忆珍存下来。”柳费国说。

据记者了解,为了使这次展览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策展人团队还采购了最好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和用于制造喷雾的香水,还请音乐家创作了十几段背景音乐。柳费国说:“门票是每位588元,是上海最贵的展览门票,但我要告诉你,其实我们的布展费用分摊到每位观众身上,就要超过两千元了,还不包括展品本身的投入,那是没法算的。”

这次展览还特别安排一个顶级黄金藏品,供每位有兴趣的观众在现场上手,可以摸、掂量一下历史与黄金的分量。

据说展览还没有开幕,他们已经接到不少预约电话。而在11月7日开幕当天,考虑到场地和安全问题,只发出300份邀请函,但到场嘉宾大大突破这个限额。记者在撰写这篇报道时也接到了不少朋友的咨询,中国人对黄金及黄金文物的传统热情,通过这次展览将进一步得到印证。

猜你喜欢

金器黄金时代特展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金色文化中国古代金器艺术
瑞金国际“古法祥瑞金器”新品发布盛大亮相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殊途——香格纳画廊20 周年特展
河南出土的汉代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