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暴力沟通
2014-09-10豆瓣绿
豆瓣绿
通常说的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冷暴力,实际上,还有一种暴力也隐藏在人们身边。在沟通中,人们的言语有时充满了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这就是沟通暴力。沟通暴力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案例
丈夫提早下班,回家路上给妻子发短信,问要不要买菜。妻子没有回复,他不知道怎么办,什么也没买便回了家。妻子下班后得知原委,非常生气,对丈夫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很多事情都需要她来主导,丈夫没有为她分担,她感到压力很大。
丈夫很委屈,他担心妻子在工作,不好意思为这点事情打扰她,而且因为他不会做饭,晚上吃什么通常是由妻子决定的。万一妻子今晚不想做饭呢?他要尊重她的选择,而且他也不擅长买菜,不知道要买些什么。然而这些话,丈夫都没有表达,他听到妻子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这充满了否定与指责的语言,让他不想再辩解什么。
面对丈夫的沉默,妻子更火了,战火在悄悄地升级。
本是一件小事,为何因沟通引发关系的冲突?也许我们可以借助了解非暴力沟通来审视这个问题。
评论与观察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击,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善意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它主张仔细地观察一个事物之后,再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进行评判。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将观察和评判混为一体,因此对别人造成无形的伤害,阻碍良性关系的形成。
人们习惯于从现象看到本质,对只言片语、个别现象做出深入分析,看似深刻,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遮蔽了事情的本质,也容易造成对别人的误解。
在文章开头的案例中,妻子对丈夫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这是一句评论,并且是负面的评论,它形成了对丈夫的指责。受到指责,人们通常会选择退缩或者反击,互相伤害。如果换成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这样表达:“你联系不上我,就不买菜了?你应该可以独立完成买菜这件事的。”表达事实,丈夫会更愿意把他那一长串的想法告诉妻子,由此促进夫妻双方的深度了解,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想法与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感受和想法不同,感受是自我的体验,而想法则是个人对一件事情的反应,它可能是评判,可能是应对,而非第一感受。为了让别人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实际状况,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明确的語言来表达感受。
在日常沟通中,人们习惯性地掩藏真实感受,害怕袒露内心会受到伤害,或者担心示弱让自己处于关系的下风。然而人的内心都渴望被爱、接纳和尊重,当发出敌对态度时,收到的也将无疑是敌对态度,因此形成暴力沟通。相反,若表达真实感受,别人才能更清楚地明白你的内心世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案例中,妻子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是一个判断,如果换成感受,可以这样表达:“你没收到回复就直接回家来了,感觉买菜这件事离开我就没法完成,这让我有疲惫感。”
指责会让人第一时间跳起来自卫,而当妻子表达疲惫的感受,情绪中没有掺杂评判,丈夫反而会愿意反省,他的这种做法给妻子带来了压力,可能需要调整,如此沟通,激发出的是爱意和责任,可想而知,双方的感情会加深,互动模式会得到改善。
需要与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和请求。在沟通中,当我们表达了观察和感受后,可以明确地说出需要与请求,让对方清楚地了解,可以做什么,来满足你的需要。女性特别喜欢用赌气的方式吸引别人注意,让别人揣测她的想法和需要,认为那是爱的证明。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很低效,把快乐寄托在不确定因素上,也推卸了管理自我情绪的责任。
明确地表达需要和请求,有助于别人了解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帮助人与人之间加深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再回头看文章开头的案例,妻子只是说“你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一句话拍死了沟通的全部可能性。当她客观地说出对事实的观察,表达感受,在理性情绪下,丈夫会了解到自己的做法引发了双方关系的冲突。但鉴于丈夫自己的考虑,他可能并不清楚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妻子满意。这时候妻子可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需要与请求,比如可以说:“家务事大多都是我来做,希望你可以帮我分担一些,主动承担起买菜的责任。如果我没有回信息,你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不用征求我的意见,随意买一点你想吃的。”如此沟通,丈夫就会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妻子满意,同时也会激发他对妻子的爱和家庭责任感。
沟通的目的是增进了解,促成事情的解决,然而现实中的很多沟通,引发的却是指责、批判,挫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发生联系,它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和谐共处。然而坚持非暴力沟通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在生活中内化,用舒服不生硬的方式进行运用,还需要不断觉察,当沟通中出现暴力时,及时意识到,并有意识地改变。(文中核心观点来自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