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唇齿间的秋日芳香

2014-09-10韩良忆

南都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唇齿罗莎下锅

韩良忆

乍暖还寒的周六上午,秋阳似金,我披上薄外套,直奔离家不远的菜场,打算买上一堆当令的秋蕈,做意大利炖饭,招待今晚来家便饭的老同学。这道菜的做法得自罗莎妈妈,她的汉学家儿子是我在意大利的好友。

那是另一个秋季的事,我到朋友在北意的老家做客。一进他家那幢大屋,便看到一位银发老太太,快步走来玄关迎接客人。其人身材修长、腰杆挺直,非常有精神,那便是罗莎妈妈。

罗莎妈妈一直保有自己的职业,不算是典型的意大利家庭主妇,快七十了还在家政学校教缝纫。她不但善于女红,厨艺也精湛,在喂飽家里每张嘴这件事上,很有传统的意大利妈妈作风,平日就算只有两老自己用餐,一顿饭也至少准备三道菜:面食、主菜、配菜,样样不缺。每逢三个儿子和两位媳妇回家聚餐,阵仗更是惊人,菜一道接一道上,吃得一家人舌头都快打结。

我在朋友家做客的头一晚,就领受了罗莎妈妈的热情,桌边不过四人,她却做了五道当令菜色,足供六七人食用,如此大费周章,就只为欢迎头一回见面的远来客人。

在多道可口佳肴当中,我最爱吃的,是用鲜蕈配上干牛肝菇做的炖饭,听说是她的拿手好菜。到现在都还记得,那盛在深盘中的炖饭一上桌便香气四溢,舀一匙送入口中,一股蕈类特有的厚实泥土味和木香,立即在齿颊之间绽放,剎时之间,我以为自己嗅到并且尝到秋季森林的芳香。

我一面吃着吸满了菇香和浓郁汤汁的炖饭,一面叫好,最后忍不住厚颜央求罗莎妈妈教我做,她爽快地一口答应,说第二天再煮一次,我可以在一旁观看,顺便学习。于是次日向晚时分,我就捧着笔记本和纸,按时到厨房拜师学艺。

只见料理台上分门别类,整齐摆着各种材料,有一汤碗白米、一小碟洋葱末、一盆已切片的蕈菇和一小碗已用水泡软的牛肝菇。罗莎妈妈交待,干菇片需先用温水泡半小时,然后捞出略挤去水,再粗剁成小块才能下锅。泡菇水用棉布或咖啡滤纸隔去细沙,可以加进炉上的热高汤,给汤添香。

罗莎妈妈在煮锅里注入橄榄油和黄油,随即下了洋葱末。“煎洋葱火不能大,以免变焦,煎炒到洋葱传出香味且变得有点透明了,再下米。”我听着朋友翻译,努力记笔记。

罗莎妈妈探头看了锅里的洋葱,似乎对熟度很满意,便把一大盆鲜菇都倒进锅里,用木匙翻炒一会儿,才加入牛肝菇,炒两下,厨房里便飘扬着一股浓香。接着,她把未洗过淘过的生米直接下锅,专心翻炒。那是一种叫做Carnaroli 的短米,也有人喜欢用名为Arborio的圆米。

待米粒都沾到油,她往锅里加了两勺热汤,边搅拌着锅里,边转过头来说:“对了,有个重点,加进Risotto锅里的汤,得是热的,煮到汤快被吸收光时,立刻再加一勺进锅里,继续边煮边搅。”如是二十多分钟,煮至米粒已熟却未软烂,米芯仍保持一点嚼劲便可,这种口感,意大利人称之为Al dente(弹牙)。

“你看,要像这样,汁液湿润又有黏稠感才行。”她说着说着,在锅里加了几匙干酪碎,又切了一块黄油下锅,最后洒上一把欧芹,搅一搅,大功告成。

就这样,我学会这道秋天的佳肴。此刻,秋风又起,唇齿之间的美味记忆被唤醒,想起教我做这道菜的意大利妈妈。我不敢说自己的手艺比得上她,盼只盼吃到炖饭的人,也能在唇齿间感受到森林的芳香,留下美好的秋日回忆。这么一来,我也就不算辜负罗莎妈妈当年为我做饭、教我做菜的那一份心意了。

猜你喜欢

唇齿罗莎下锅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品赏析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神秘邮件
两只羊的故事(上)
张家界的三下锅
北京诺金酒店:奢华美食留香唇齿间
为什么事情没办好叫“砸锅”
有趣的“唇齿”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