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人之眼,彼岸之境

2014-09-10本刊编辑部

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8期
关键词:冉冉读书会沙龙

本刊编辑部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他人之眼,彼岸之境

高烧不退的买房热,中国大妈抢购黄金完胜华尔街,花样百出的理财推销,大人孩子各种充电培训,忙着多捞几张有含金量的证书,网络上白富美们的炫富,疯狂的传销,感觉被剥夺者拔刀相向……周遭发生的一切活报剧,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多占据些物质,多占据些资源,多些,再多些,否则就不能生存。

人们对物质需求之高,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所有人都在从广告上、网络中、朋友圈里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且觉得唯有拥有那些东西才会幸福。

目光愈來愈集中于物质层面,欲望失去节制,心时时活在饥渴中,匮乏感挥之不去,安全感却迟迟不来。看不见自己的好,看不见别人的好,焦躁,怨恨。

值得安慰的是,个体有力量自寻出路。这些年,城市里正出现越来越多自发组织的读书会、沙龙、俱乐部——这些群体规模小,却情感连结紧密、认同感强。

在其中,人们互为“镜子”,于彼此眼中,映照出此生另一面风景。个体一点点发掘对生命的体悟,发掘对生活细碎的爱意,发掘对他人的看见与关怀。各种美好情感得以积攒、发酵,最终反哺众人,帮助每个人发现生命本有的富足与安全。

讲自己的故事,相互疗愈

世间没有真正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当人能跳出小格局、小情绪,看见更大的世界,恐惧、焦灼、沮丧便消散了。

他们来自不同的故乡,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在不同的行业和圈子里混着,性格喜好各异。然而,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每周五晚上,南京石鼓路小区一处阳台亮起的一盏灯,却对他们有着相似的意义。

点亮这盏灯的人叫张桠媛,一位来自台湾的心理咨询师。有人问她为何要一直开着一盏无用的灯。她说:希望每个踏着暮色而来的人,能在远远的地方,于一片黑暗中就看见这团温暖的光,并意识到这光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是的,三年多来,参加“塞斯读书会”的他们,总是揣着一周积淀的情绪、困惑而来,循着这光亮,每靠近一步,负累便减轻一丝。踏上楼梯,敲开门,客厅里满满当当全是亲爱们的笑脸。

这是一个有趣的读书会,大家捧的是书,读的却是彼此的生活。这里没有好坏对错的判断,只有不同心灵的展现;没有所谓权威正确的答案,答案都是在不同的生命土壤里自行长出。也许前一日,大家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漠然擦肩而过,今日相见,却能为彼此送上专注的倾听、用心的看见。他们之间不会说“你怎么这样”,而会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他们不会说“你不该”,而会说“你为何这样做,你在想什么”;他们不会说“你应该对他如此这般”,而会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在彼此眼中,每个人都完整新鲜地发现了自己,爱上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路。完美情结、偏执、脆弱、情绪化……对自己种种不满全不是大问题,总能在别人的故事、生命体验中或唏嘘,或释然,或顿悟。

冉冉还记得初入读书会时,自己有多落魄,刚刚失婚,离开一个“妈宝男”,又在一个培训机构做着满腹怨言、左右为难的中层领导。为找回自信,她参加了某个心理工作坊,树立的新信念就是要爱自己珍惜自己。这下可好,“一下胆子大起来,觉得就是要有自我就是要有棱角,天下我最大我说了算,却忘记人是活在社会中,需要圆融,柔软地与周围环境合作”。于是,冉冉二话不说辞了职,在郊区办了所小托管班,准备重启人生。心态貌似趋向平稳,但深层的挫败感与恐惧并没处理好,未来、感情都染上阴郁的调子。

某晚,她坐地铁回家,恰逢身边一个醉酒男人呕吐,呕吐物溅得到处都是。那一刻,她心灰意冷,木然坐在原地,思忖着:我干嘛要躲,干嘛要避开这些肮脏的东西?我其实就和它们一样差劲,我就只配和肮脏的东西待在一起!

在读书会里,冉冉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是——生活是你自己创造的。

同样是人,怎么信念不同,就会做不同选择,拥有不同命运?目睹了伙伴们形态各异的生活,冉冉说,就像一个人开始在井下,只能看见一片天,往上爬,看见更多的世界,爬得越高,越能看见原来站着的地方多渺小,而周围,还有大片大片待开垦的空地。

她开始一个一个突破原来的恐惧,跳出习惯的模式,做成不少以前根本不会想到的事。

比如今年春节,想到市区亲子公益讲座多,搞得家长们挑挑拣拣,讲师牌子不够硬的都鲜少人问津,而郊区这类资源少,家长们连“不上台面”的讲座也享受不到。冉冉就发愿,要把好的理念带给郊区父母。读书会的伙伴摩拳擦掌,几个专业心理咨询师跳出来,假也顾不上休完,就转了几趟车,颠簸一路,冒着小雨去支持。

冉冉局促的家里,大家膝盖顶膝盖,亲亲热热吃饺子,眼睛亮亮地对望着,理想的快意就在这友爱对视中被点燃。饭后赶去会场,挺简陋的布局,但父母们专注渴求的目光,会场里真诚温暖的互动,伙伴们眼神偶尔相交时包含的鼓励,都是冉冉眼里最美的风景。

之后,在伙伴们的支持下,冉冉坚持办父母读书会,在读书会QQ群里聊家教问题。她的工作越做越有底气,不久一个品牌培训机构找她合作。对方有钱有权,冉冉一直拒绝和比她强的人合作,恐惧一切失控,担心自己被利用,利用完了就被扔掉。而今没有了恐惧,写着“不可能”的路口,冉冉大着胆子拉亮绿灯。等到她开心地成为合伙人,并争取到60%的股份,才发现以前很多恐惧设想,真的只是想象。

在读书会,“不堪”的人生急于展出,顾不上姿势难看,只渴望在悬崖边被有力的胳膊拉一把。而一些貌似完美的人生,也掀开一角,露出隐痛,渴望有人帮着上些药膏。

乐乐呱呱落地的那刻,梅以为自己已准备好做一个母亲。

此前,她做过好几年幼教工作,耳闻目睹专家们的经验,也读过不少育儿书,虽然那些理论相互矛盾、令人困惑,但她认准一条:要给孩子正面引导,让他各方面都向优秀发展。孩子能成多大的才,梅不确定,但她想,只要依照科学育儿,孩子至少处处合乎规范,而自己至少做到不动手打孩子。童年时,父亲挥舞着板凳一次次砸来的场景,是她深入骨髓的恐惧。她确信这一点自己会超越父亲。

可生完孩子,梅就终日莫名伤感。乐乐月子里咳嗽被送进医院,住院半个月。他不光体质弱,到了5岁还啃手指。乐乐不会和别的孩子玩,挺孤僻。他脾气暴躁,稍有不满,立刻摔东西……面对别的孩子,梅能做理智有爱的老师,可亲骨肉的一举一动,都牵连她的心,扯动她深层的恐惧。她太想儿子优秀了,不觉就放大了儿子的问题,甚至在没有问题处,也找出了问题。梅觉得日子被层出不穷的问题塞满,喘不过气。

梅始终不懂乐乐,郁闷、无力、迷乱在心里积压,终于酿成愤怒,化为那只高高举在乐乐头顶、又狠狠落下的巴掌。怒火燃尽,梅一下软了身子,抱着乐乐痛哭,喃喃地忏悔,乞求原谅。而脸腮上挂着泪的乐乐,眼神冰冷,让梅心凉。

自己竟然变得和父亲一样暴躁!这是悲惨的轮回么?梅最在意这一点,所以打孩子后,会引发比一般父母更多的焦虑,甚至全盘怀疑自己。然而,越否定自己,就越感觉无力,越容易失控。那之后,她一次次挥出巴掌,又一次次内疚哭泣。

终于在一次读书会上,梅说出自己的故事。不料好几个妈妈举手,说有相同经历。她们恰恰都是平日姿态优雅、自我要求甚高的女人,用足了力气想做完美妈妈,却把弦绷得太紧,而频频绷断。

大家立刻轻松许多,大谈糗事。有意思的是,不逼自己做完美妈妈之后,似乎也能容下孩子支支棱棱的地方了。当然,糟糕情节还会反复跳出,那也不必独自窝在一角羞愧、愤怒,在读书会这都会化作轻松的调侃:“我女儿一针见血,说我说的比做的好,我得承认她说得对。”彼此心知肚明的哈哈大笑中,纠结的情绪消散了,谅解、宽容、力量感缓缓升起。

放下指责、愧疚,以及怎么够也够不到的标准,梅此生第一次感觉被解放了。那个清晨,光线透过窗帘射进来,梅沉浸在从未有过的温暖、放松中。

仿佛寻到了适宜的土壤,梅蓬蓬勃勃地长起来,并把丰美的枝桠伸展出去,庇荫他人。现今,她同时主持着一个新的读书会、一个家教沙龙,还被人慧眼识得,合作做一个系列的家教巡讲。当被介绍为专家时,梅总大笑:做专家太唬人,我只是来和你们一起寻找自己的。

读书会始终人来人往,它对一些人是人生路上小插曲,对一些人是始终相伴的成长温室。而不管哪一种,人人都清楚:这里不是家,但总会给疲惫茫然的你留一席之地,安然躺卧,待勇力满血,便可再次出发。

爱上物质,由此爱上生活

被团体动力驱使,人们重新审视周遭一切,并在与物质生活重建关系的过程中,找到与周围人协调的步调。

曾有一度,若蓝觉得这世界疯狂了。那时,她正在人生最低谷。

讽刺的是,陷入低谷不是因为自暴自弃。相反,她对自我相当有要求,是朋友圈里正面典型:积极热情,各种学习,各种成长,各种思路周密。

“端着”活很累。为换一句夸赞,背后吞下好多苦水,怕做错,怕失败。可怕着怕着还是失控了。

那天,女儿班主任发来短信,说孩子最近状态不好,成绩一落千丈,提醒她重视。沮丧、迷茫中,她向丈夫寻求安慰。不料,丈夫早积了许多不满,趁机指斥:你那什么素质教育,我就看不惯,什么尊重感受个性啊,教出的孩子无法无天!你就是个失败的妈妈!她被这话震傻了,又想起在单位,耗尽心血做的活儿,本指望获得肯定,可领导们只看见她做得不合心意的地方。

自己就像一只蜡烛,两头烧,烧得痛而忘我,可得到了什么?在单位裹着职业装,全身肌肉跟着绷得紧紧;回到家,换上松垮垮的休闲服,踏上平底鞋,那是另一款战袍,冲菜场,赶公交,锅灶边、女儿书桌前火烧火燎穿梭着跑。一边是下狠劲“用”自己,还自责能力不足、分身乏术。另一边,是人人都能给自己找茬,指责两句。这般水深火热,换来的竟是“无能”“失败”……

“哼,你们都不欣赏我,我的价值总有地方亮相!”若蓝想在当下生活之外,开辟出一个新‘舞台’,让自己美美地被众人看见。

2007年夏天,爱奔忙的若蓝跑得格外欢。她找到了免费场地,拉来朋友,办起“优雅女性情感沙龙”。她想:自己最骄傲的是口才好、人脉广,办沙龙可有用武之地了。

但慢慢的,她发现这里水相当深。先是好友隐晦地表示“你有点强势”,然后有人感觉不舒服,想退出。她挺意外,一琢磨还真是,她把这里当做展现自己的舞台,自然企图控制场面,让戏一步步按自己想法演,可没人愿当被操纵的木偶。她想要尊重,她们同样。

为维持沙龙,若蓝开始学习做观察者,而非表演者。她发现,不少来这里的女人和自己有类似抱怨,求夸奖,求关注,怪别人不懂自己。结果,有人闹到离婚,有人偷偷出轨,有人游离于家庭之外,想在别处找价值感。

怎么提高价值感?抱着增加情调,做优雅女人,便能被更多人欣赏的想法,若蓝她们开始在圈子里找资源。这个人的老公是葡萄酒讲师,那个人的朋友开着一家香道馆,有人认识昆曲社的老师,有人找到门路带大家走进神秘的奢侈品调剂中心……晚礼服穿起来,高脚酒杯端起来,沉浸在浪漫的电影和咿咿呀呀的曲声里,香水、笑脸、珠光宝气、迷离灯光都惹人沉醉。

本是要在物质享受中,体会尊贵,体会自己的美丽,可慢慢的,有意料不到的感觉挤进来。

若蓝还记得,最初扮美的兴头过去,心里有点空,把玩手中物品时,好奇却一点点增加。“人和物品的关系,就像人和人的关系,对它一无所知时,只会在意贴在它身上的标价签,想着怎么利用它做装饰,彰显自己的价值。而一旦了解了某件物品,就会多一份感情。”

举起一杯红酒,不再是为高雅造型,而是为静下心,倾听气泡在杯中汩汩的翻腾声,仿佛微风中,朵朵浪花荡漾,正争先恐后地涌上岸,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抓住那种轻快。戴上一串沉香珠,不再为跟风扮文艺,为的是遁入香道,从呼吸中享受香气,使心生欢喜,步入沉静、灵动的境界……每一个不起眼、习以为常的物品,沙龙里竟然都有人天然地感兴趣,并把这兴趣热情传染给大家。

物品不仅是拿来用的,更是让人们存贮感情,享受和它们的关系的。一小点发现,就点化了生命,让它丰盈起来。若蓝原本期待在沙龙里,发掘自己的价值,现在才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然很丰盛,身边一草一木一餐一饭,都蕴藏着未知的趣味,如有待挖掘的宝库。

有一天,若蓝发现:奇怪,自己不那么需要被看见了!她的关注点变了,每天,她和伙伴们都沉浸于生活,享受、陶醉于每一个细节。

她猛然醒悟。丈夫、领导、社会里远远近近那些人,为什么看见懂得别人的少,指责评判别人的多?每个人都对生活有太多怀疑不满——丈夫们在事业上疲倦茫然,又无力关照家庭,于是,责怪妻子把家事弄得一团糟,烦上添乱。领导们对全局计划对未来没信心,看到下属工作有一丁点不在预期范围内,就焦虑会出乱子。老师们不确定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看见孩子一丝不合“标准”,便疲于矫正……她一直怪别人挑自己的刺,又何尝不时时埋怨别人,甚至指责自己?

若蓝庆幸自己跳了出来。当下的她对自己满意,对生活满意,对别人也满意,看见的快乐比问题多。

如今,优雅女性沙龙已有活跃成员两百多人,有好几百人关注和不定期参与活动。这么多普通女性身上,时时发生着细小的故事,主题并不宏大,也不涉及什么重大意义,但对个体来说,这些琐碎构建的就是她整个的世界。微小的挫败、焦躁,实实在在蛀朽着幸福。又因小小转念,扭转了故事走向。

小小转念并不容易,用若蓝的话说,成长往往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办到,人有力量向前走,是因背后许多善意的目光注视与推动。当我们在团体中,重新学习生活时,才能睁开被蒙蔽的双眼,看见幸福距自己只一尺之遥。

猜你喜欢

冉冉读书会沙龙
爸爸的读书会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ABC ENGLISH SALON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沙龙
难考的驾照
嘟嘟学成语
消失的沙龙兔
健康沙龙:姜水烫脚治感冒(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