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2014-09-10
木星大红斑变小了
木星的标志性特征——大红斑(一个翻云覆雨的巨型反气旋风暴区域)已变到迄今为止的最小地步。哈勃空间望远镜最近的观测证实,大红斑的直径仅为16500千米。而19世纪的观测记录是:大红斑在其长轴的宽度为41040千米。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系列飞船在1979年的观测结果为:大红斑的直径是23335千米。从2012年开始,大红斑的直径每年缩水达930千米,而大红斑的形状已经从椭圆变成了圆形。大红斑变小的确切原因未明,但最新观测显示小气旋正在并入大风暴云团。科学家推测,这可能通过改变大红斑的能量和内部动力学而造成突发性变化。在大图右边的小图中,顶部那幅由“哈勃”拍摄于1995年,当时大红斑长轴宽度估计是20950千米。在2009年所拍图像中,这一直径是17910千米。大图由“哈勃”拍摄于2014年4月21日。
“金星快车”飞蛾扑火
金星或许是距离地球最近、大小和地球也最相近的行星,但它却是个可怕之地:金星大气炽热,空气有毒,雨是硫酸,火山遍布金星表面。说到全球性温室效应,金星是现身说法的最佳“人选”。然而,尽管金星具有这些重要性,对它的研究相比其他行星来说却相对较少。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对金星进行了密集探测后,地球人对它的关注度迄今已基本丧失。不过,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轨道器算是个例外。在环绕金星8年后,这艘“快车”的燃料即将耗尽,主要任务期也将打上句号。但欧空局不想就此让“金星快车”退役,所以计划在未来数月内操控“快车”离开它目前所在的安全轨道,并逐渐推进到金星大气层。届时,“快车”上的传感器将采集对金星大气层内部温度和压力的观测值,同时测量金星磁场、太阳风特性和空气组成。来自金星稠密大气层的越来越大的阻力很可能会让“快车”灰飞烟灭,但它在探索金星方面的功勋无疑将被世人铭记。
格陵兰岛冰为何陡然消失
2012年7月12日,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惊人地显示:仅仅几天内,格陵兰岛冰竟然消失了多达97%。上一次类似事件出现在1889年。格陵兰岛冰为什么会陡然消失?这个谜直到最近才终于破解。
对于格陵兰来说,1889和2012年虽然算暖和,但算不上最暖和的年份,例如1785年还要暖和些,也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融冰。那么,格陵兰岛冰陡然消失的原因何在呢?实际上,暖空气并非是导致表面冰消融的唯一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反射率。尽管冰雪会把击中它们的大多数光线反射掉,黑炭却会降低冰面的反射率。黑炭是煤灰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当燃烧不完全时就会产生黑炭。燃烧化石燃料、做饭和森林大火等都会形成黑炭。落在冰面上的黑炭会吸热,导致下面的冰融化。
空气中的黑炭数量总体上反映出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路径。这种变化过程也反映在格陵兰冰芯中。冰芯研究显示,1868、1889、1908和2012年都出现了黑炭尖峰(峰值),这让科学家最终确信,是较高的气温和黑炭尖峰的双重作用引发了1889年和2012年格陵兰大面积融冰事件。对黑炭的研究暗示,这些黑炭中大部分来自于森林大火。事实上,1889年夏季,太平洋西北部经历了严重的森林大火;2012年夏季,北美洲和西伯利亚发生了多次森林大火。这类事件导致大量黑炭进入大气层,随后循环到全球。科学家预测,随着全球持续变暖,格陵兰大规模融冰事件会越来越频繁。
12种太空探索新设想公布
美国宇航局不久前公布了12种太空探索新理念,计划于2014~2017年展开详细研究,同时为未来开展载人火星之旅做准备。这12种新设想涵盖领域很宽,其中包括用潜艇探测土星卫星泰坦(土卫六)的地下湖泊和捕捉失控小行星等。
北极冰融或致物种入侵
科学家最近表示,约200万年以来,北极海冰消融首次让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连通。多条新的船运路线已在北极开启,这或许为开采北极天然资源和促进跨海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商船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携带入侵物种——来自之前港口的生物可能附着在船底,或者被压进船体内的巨大压舱水箱里——而气候变化则赋予了船只新的和更短的跨洋贸易路径。因此,外来物种大规模入侵北极的风险飙升。过去100多年来,海洋之间的船运需要穿越巴拿马或苏伊士运河。这两者都包含温暖的热带海水,很可能会杀死或严重弱化来自寒冷地区的潜在入侵物种。在巴拿马运河,附着于船体上的物种还必须应付水中盐度的陡然变化——从含盐量高的海水一下子进入几乎不含盐的淡水。然而,新开辟的北极航道只包含寒冷的海水,只要物种能忍耐低温,它们在经过北极航程后存活的概率就很高。
北极正在变成受欢迎度日益高涨的目的地。北极旅游方兴未艾,北极天然资源良多。在全球未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北极蕴藏量分别占大约13%和30%。在不久的将来,格陵兰的稀有金属供应估计将满足全球总需求的20%~25%。虽然直到今天,北极大部分地区依然与世隔绝,船运稀疏,几乎未遭遇海岸线开发和人类活动影响,但科学家指出,这种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大大改观。
蛇? 不,那是毛虫!
一些掠食性蜘蛛把自己假扮成瓢虫甚至树桩,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怕。但哥斯达黎加的一种毛虫采取的却是反方向的极端策略——把自己装扮成一条蛇,以吓退掠食者。这种活灵活现的绿色“蛇毛虫”创造错觉的方法是:缩回自己的腿,膨胀身体末端,在末端上有蛇眼斑。除了样子像蛇,这种狡猾的毛虫甚至行为也像蛇——如果有掠食者接近它,它就可能主动袭击对方——就算它没有蛇那样的注毒能力。科学家说,“蛇毛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哥斯达黎加的每一种毛虫看上去都不像是毛虫——它们都擅于伪装自己,例如假装成一片叶子或一截树枝。
深海魔鱼被冲上海滩
不久前,一条青面獠牙、长相邪恶的深海鱼被冲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滩,惊呆了所有目击者。这条鱼随后被辨认为长吻帆蜥鱼——海岸附近很少见到的一种夜间掠食鱼。长吻帆蜥鱼不仅以其獠牙和高高的背鳍出名,而且还有吃同类的恶习。由于它们生活在深海,科学家对其生命周期的了解不多。未成年的长吻帆蜥鱼为雌雄同体,但无证据表明成年后的鱼也是如此。长吻帆蜥鱼的背鳍长度和背部长度一样,皮表覆满小孔,没有鳞片。它们的最大体长为2米。除了吃同类,它们也吃甲壳纲动物、乌贼和较小的鱼。反过来,它们则被海豹、鲨鱼、金枪鱼及其他大型鱼捕食。长吻帆蜥鱼不适合人类食用,因为它们肌肉里的水分太重。渔民视它们为垃圾,只把它们作为捕获更有利可图的鱼种(例如金枪鱼)的诱饵。
由于肌肉中水含量太高,长吻帆蜥鱼不大可能快速游动或追杀猎物,科学家据此推测它们是伏击者,使用背鳍来加速,或凭借短暂爆发力制服猎物。这种鱼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开阔海面下都有分布,但它们有可能游往远北方例如格陵兰和冰岛。发现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这条长吻帆蜥鱼在被冲上海岸时依然活着,但可能已经生病了。
章鱼为什么不会自己缠住自己
一条章鱼的八条臂上有数百个吸盘,这些吸盘会伸出去吸住几乎任何与它们接触的东西,但绝不会抓住章鱼自己,哪怕是在章鱼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臂在干什么的情况下。为了调查章鱼为什么不会自己缠住自己,科学家最近割下了章鱼的一些臂(这个过程不被认为是创伤性的,因为章鱼在自然状态下有时会失去一条臂,而在长出新臂的过程中,章鱼的举止正常)来进行实验。被割下的多条臂保持活跃超过一小时,它们会牢牢抓住几乎任何物体,但有三个例外:原宿主(被割下臂的章鱼),任何其他活的章鱼,其他被截肢的臂。然而,当科学家剥离掉被割下的臂的皮肤,再把臂放到另一条被割下的臂的面前时,前者却牢牢抓住了后者。
当科学家把割下的臂放到它们的前宿主面前时,章鱼的行为变得反常——它们围绕自己被割下的臂跳舞,摩擦被割下的臂,但不会用吸盘吸。身体完整的章鱼对其他章鱼被割下的臂展示出相同行为。当一条章鱼发现了被截肢处暴露出来的肉时,它有时会抓住这里的肉,但接着只会用喙(即嘴)轻抚暴露出来的肉,就好像是在舔伤口。被截肢的臂则自由悬浮,而不会被未截肢的臂触摸。科学家还发现,章鱼能识别自己的臂,包括被截肢的臂。相比于其他章鱼被截肢的臂,章鱼把自己被截肢的臂当作食物的情况要少得多。
章鱼的大脑不会持续监控八条臂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这一点很困难,因为每条臂都有几乎绝对的自由度。每条臂都有自己的“运动控制器”,即一系列的神经元,它们能让每条臂独立于身体其余部分而控制自己的运动。但有时大脑也会介入。事实上,章鱼最终会抓住被截肢的臂,但被截肢的臂(依然活跃)却绝对不会抓住宿主章鱼,这暗示这条臂被“编程”要干的事与章鱼大脑有时决定要做的事之间有冲突。科学家相信,章鱼大脑的决策更复杂,可能涉及到高水平的认知。
科学家指出,上述研究明显暗示章鱼的皮肤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得章鱼不会自己缠住自己。对于章鱼来说,视觉并非主导性感觉,化学感觉和触摸感很重要。不过,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科学家就连对这种化学物质是什么都还不清楚。
吉娃娃破坏性最强
吉娃娃或许是最小的狗之一,但最近一项针对2000名英国狗主人的调查发现,吉娃娃一生中对主人家造成的破坏(例如撕裂或弄脏地毯、抓烂或嚼烂沙发以及糟蹋植物等)在所有犬种里排第一,腊肠犬排第二,斗拳犬排第三,斑点狗、斗牛犬、大丹狗、哈士奇、比格犬、指示犬和德国牧羊犬分列第四至第十。造成破坏最少的是斗牛梗狗,其次是西部高地白梗,第三是约克夏犬,第四和第五分别是西班牙猎犬和小灵犬。人们也许会奇怪的是,罗特韦尔犬和活跃的牧羊犬造成的破坏也很小。
吉娃娃或许是最小的狗之一,但最近一项针对2000名英国狗主人的调查发现,吉娃娃一生中对主人家造成的破坏(例如撕裂或弄脏地毯、抓烂或嚼烂沙发以及糟蹋植物等)在所有犬种里排第一,腊肠犬排第二,斗拳犬排第三,斑点狗、斗牛犬、大丹狗、哈士奇、比格犬、指示犬和德国牧羊犬分列第四至第十。造成破坏最少的是斗牛梗狗,其次是西部高地白梗,第三是约克夏犬,第四和第五分别是西班牙猎犬和小灵犬。人们也许会奇怪的是,罗特韦尔犬和活跃的牧羊犬造成的破坏也很小。
美国科学家马雷妮自1991年起开始研究夏威夷考艾岛上的蟋蟀,当时岛上的蟋蟀很吵,数量也多。但此后她每次返岛,都会发现蟋蟀的叫声在减弱。2001年,她只听到了一只雄性蟋蟀的叫声。到2003年,她连一只蟋蟀的叫声也听不到了。蟋蟀消失了吗?没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空前地多。这是为什么?通过解剖蟋蟀,马雷妮找到了答案。
雄性蟋蟀通过摩擦翅膀背部的两个结构——一根拥有多颗均衡排列的牙齿(齿列)的翅脉和一个抬高的脊(刮棒)来发出叫声。马雷妮发现,所有的不叫的蟋蟀的翅膀都是扁平的,也就是说,它们的齿列生长角度几乎都消失了。马雷妮认为,正是这种改变让蟋蟀住嘴,同时也救了它们的命。20世纪90年代,马雷妮的团队发现考艾岛蟋蟀是一种寄生蝇的侵犯目标。蛆在蟋蟀身上钻洞,生吞蟋蟀。而寄生蝇正是通过蟋蟀叫声来查找目标的。到20世纪90年代初,1/3的雄性蟋蟀被寄生蝇残害。到2002年,蟋蟀数量剧减。但那些不叫的雄性蟋蟀逃过了生死劫,它们携带的扁翅变异基因也随之传播开来。到2003年,蟋蟀数量开始反弹。经过不到20代,它们就从几乎都叫唤变成了几乎都不叫唤。这堪称迅速演化的经典范例。
接下来没过几年,马雷妮团队又发现,与考艾岛相邻的欧胡岛上的蟋蟀也发生了同样的事。2005年,他们首次发现欧胡岛上有很少量的扁翅蟋蟀。但到2007年,他们发现岛上一半的雄性蟋蟀都是扁翅的。起初,他们以为扁翅变异在考艾岛上出现了一次后就传到了欧胡岛,毕竟两岛相隔仅110千米,船只或强风都可能把扁翅蟋蟀从考艾岛送至欧胡岛,一旦到达,它们就与当地蟋蟀繁殖后代,从而把有益的变异散播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一项新研究中,另一组科学家发现夏威夷两岛上的蟋蟀不叫是趋同进化的结果。两岛上的蟋蟀遭到了类似的寄生虫威胁,在此情况下,它们几乎同时独立演化出了类似的扁翅。
世界上最高龄植物
保护心血管,不妨多吃番茄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志愿者每天服用番茄红素7毫克。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高10倍。之前的研究发现,不管是生吃番茄、番茄酱还是用橄榄油烹制番茄,番茄的抗氧化性都会增强。但为什么会这样,其机制一直不明。在参与新实验的36名志愿者当中,每天服用番茄红素、持续时间两个月者的血管变宽了53%,这是由于血管内皮作用改善了。不过,番茄红素对健康志愿者的血管无作用,也没有显示出抗癌效果。科学家说,在服用他汀等药物的情况下加服番茄红素能提升治疗效果。
显微镜下的眼泪晶体
科学家把眼泪分成三类:心理泪、基础泪和反射泪。悲伤的泪和欢乐的泪属于心理泪,是由极端情绪引发的。基础泪是人类为了保持角膜润滑而分泌的,人眼24小时要分泌0.75~1.1克的基础泪。反射泪则是作为对刺激物(例如尘埃、洋葱气味和催泪瓦斯)的回应而分泌的。所有眼泪都包含油脂、抗体和酶等生物物质,但不同类别的眼泪所包含的分子不同。例如,情绪化的眼泪含有基于蛋白质的激素,其中包括神经传递素和身体在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天然止痛剂。此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眼泪结构主要是晶体化的盐,而眼泪变干的条件(包括化学组成、黏稠度、眼泪所在表面、蒸发速度和显微镜自身背景等)不同会导致形态迥异的结构,就算是相同化学组成的眼泪晶体在显微镜下也大不一样。于是,透过电子显微镜,摄影师让我们看到了眼泪晶体所呈现的千差万别的不同“风景”。
背个背包飞上天
不久前,美国的罗纳德·里根大厦和世贸中心内庭举行了喷气背包飞行表演。单人背起这个背包可飞行最多26秒(燃料支撑的最大飞行时间)。这也是美国首次举行喷气背包的室内飞行。喷气背包由过氧化氢和氮气提供燃料,它们在一种银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压缩蒸气射流来提供推力。飞行员用一只手控制喷气背包的动作(包括翻转、推进和倾斜),用另一只手控制功率。像火箭人那样飞天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的实现已近在眼前——一种喷气背包已获准在美国飞行。但也不要太兴奋,这种背包的成本高达10万~15万美元,而且喷气背包成品在商店里买不到,只能买部件来组装。
新发现两种巨型恐龙
科学家最近新发现了两种体形庞大的素食恐龙。第一种是兹比·大西洋龙,它生活在1.5亿年前的当今葡萄牙所在地,体长近20米,牙齿比其他大多数蜥脚龙的都宽。事实上,葡萄牙是多种最大个头食肉恐龙的故乡,庞大的身躯能让大西洋龙抗衡蛮龙(欧洲大陆上存在过的最大食肉恐龙)等掠食者。新发现的第二种巨型恐龙是LL龙。它被发现于今天阿根廷所在地,被认为是第一种来自于南美洲的梁龙。梁龙是蜥脚龙家族的成员,以庞大的躯体、很长的颈部和长长的尾巴闻名。LL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而之前它们被认为遍布从美洲到非洲的陆地,但在侏罗纪末期就已灭绝。而现在看来,LL龙或许属于一个独立的种群,它们至少在白垩纪初期依然活跃。
发现怪兽鲨化石
一种生活在3亿年前的鲨鱼——哥斯拉鲨(哥斯拉是科幻电影中的怪兽)的化石,不久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山中被偶然发现。科学家解释说,之所以命名它为怪兽鲨,有四个原因:它的背鳍相比于身体其余部分来说比例太大,就像是哥斯拉的背部那样;怪兽鲨的牙齿宽、短、锋利,不像同一时期其他鲨鱼的针状牙齿,而很像哥斯拉的牙齿;怪兽鲨的身体大部分都覆盖着粗糙的皮质鳞突,使得它的外形尤其是皮肤与一种爬行类——希拉巨蜥有几分相似;与当时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其他鱼和其他动物相比,怪兽鲨堪称个头庞大。当地鱼的平均体长不到18厘米,此前发现的最大鲨鱼体长不到50厘米,而怪兽鲨的体长为210~280厘米,由此推测它至少是当时海洋中的霸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