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014-09-10黄晓群邹富航
黄晓群?邹富航
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界最亮丽的风景。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改,才有出路,才能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学校也冲破了种种球笼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回望课改浅析我的几点体会。
一、学校现状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们的平均年龄40岁左右,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是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二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激发,忽视学生个性和价值观的培养;三是只注重习题的训练,单一的死记知识,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四是对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好处认识不到位,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五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注少数优等生,目标生,忽视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学生,使他们缺少真正的关爱,不能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二、破茧成蝶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学校广泛借鉴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堂堂清、日日练、周周清”后六中学精细化管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等全国先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决定主动大胆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学校科研小组的潜心研究和广大教师们的支持,酝酿了几个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终于在本期开学时跟大家见面了。我们称之为“三阶六环”,顾名思义就是一堂课要有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15分钟),包括“出示目标”和“学生自学”两个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目标最好问题化,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同伴互助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也可以请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因为这个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各小组巡视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对于存在意见分歧的问题和自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拿到第二阶段去解决。
第二阶段:课堂展示(20分钟),包括“交流成果”和“拓展探究”两个环节。分小组鼓励孩子们将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特别说明的是,对前面孩子已经展示过的成果后面不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在展示中发现的新问题和在第一阶段自学时通过小组合作存在分歧的问题,通过集体进行拓展探究,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开发思维,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使全体同学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检测反馈(10分钟),包括“分层检测”和“学后反思”两个环节。教师要准确把握检测的题量和难度,不能一刀切,要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习题,学有所获。需要强调的是对检测未过关的同学,要督促独立完成,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争取做到日日清,不留后遗症。最后让学生反思一下本堂课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怎样的措施改进等。
三、初见成效
经过近一学期的课改尝试我惊喜的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1.课前老师把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需攻克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流程提前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获得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课改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课文的预习推到了前台。通过尝试我们领悟到了:预习原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习课,解决了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形式既发挥出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激发出了潜藏于他们身上的内发力。
3.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展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语文课堂“人人参与,人人精彩,人人达标”的目的,学生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领悟了语言的美,感受了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个性得以发展,语文知识和素养也因此而得到提高。
4.检测反思环节注重了差生的保底,优生的拔高既让学生们及时巩固了知识,又做到了学思的统一,教学的针对性强。给课堂注入了较高的成本投入,经过尝试有一定的效果。
四、问题聚焦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课改是老师变法赶新潮,忽略了语文教学应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其浮华的表象后,暴露出教学艺术的苍白和贫乏。
2. 由于对“三阶六环”的教学模式仅还在尝试摸索阶段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缺乏应对能力。语文教学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和事件的概括上,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到语言内涵的探究,学生感悟不到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缺乏对文本的解读。
3.预习没落到实处。一篇课文要求反复诵读文本,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累积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广阔的知识背景,从而获得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进而对语言深层内涵的挖掘。农村孩子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差,凭自己或是小组在课堂上“自主预习”的15分钟内无法完成预习任务。课改开始感觉新鲜有点兴趣,时间一长又和以前一样了。
4.达标反馈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总是显得非常仓促,没能真正实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获。大都是“打了水漂漂”,要么“蜻蜓点水”,要么“天马行空”,没有真正的落实,没有实在的生根,没有蕴涵的回环。学生有点在场不在状态。
5.学校推进教改时采取是自愿原则,局部推进。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学科或一个年级无法统一,一些相应的事情:比如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关键性的环节流于形式,使课改随着时间的流逝进步不大。
6.课改领导花的心思多,但监督力度不够。对课改老师一周抽查一次,学校教师都是属于老年化的那种,几十年的老教法都有点根深蒂固。所以大多数老师在领导来听课时就按“三阶六环”上,没领导听课时就用老办法。这样一来,课改就真的不伦不类了。
李炳亭先生说:杜郎口的课堂,激荡着思想,喷射着激情,闪烁着灵性,跳跃着浪漫,升腾着人性,氤氲着诗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师生沐浴人性光辉”,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内核”,精髓所在!我期盼这一天早点到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