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习惯成为“学困生”快乐的源泉
2014-09-10李广兰
李广兰
摘 要:帮助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尽快找到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路标、让预习习惯成为他们学习中快乐的源泉。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可是对于中年级的一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前进行预习,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研究中的一点收获。
一、充分认识,了解学困生预习的意义
1.预习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听课效率。学困生之所以听课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通过预习,学困生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看不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生字词。
2.预习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缺少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更别提主动参与了。通过预习,学困生对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学习活动中就有了参与的热情。
3.预习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通过指导学困生在预习中,学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接受新知识,在这个预习过程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
4.预习可以使学困生巩固知识的记忆。在预习时,他们对知识做了独立的思考,听课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主动地学习比单纯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多了。预习过程中,他们发现问题,不管能不能自己解决,大脑皮层都会引起兴奋,这就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二、加强指导,提高学困生预习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师规范的指导下,反复实践,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明确要求,落实到笔
要培养学困生自主预习的习惯,需要老师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并且力求做到方法具体明确,便于学生操作和掌握,最终使学生学会预习。我归纳出预习的一般步骤有: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
2.抄写生字词。(不要求多,只要用心抄一遍即可)
3.给生字扩词。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
5.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6.记录不懂的问题。
7.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
(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对学困生的预习知道也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分层进行。一下子提出太多要求,学生无法完成,自然就想要放弃。我在研究中分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给“学困生”预习的方法,提出预习的基本要求,包括读课文、抄写生字词、扩词和解词这几项。这是针对学困生“拦路虎”所设置的。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习课文最起码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阶段:在学困生能很好地完成上述几项任务后,对他们进一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的预习要求,在预习作业中添加归纳课文重要内容一项,并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几篇课文的预习,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归纳,课前检查他们归纳的是否正确,课堂有意识地请他们发言,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阶段:对学困生提出质疑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能够就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在课堂注意听老师讲解,如果还不能解决鼓励他们向同学、向老师提问。每次课后了解他们的问题解决情况。
第四阶段:对学生提出收集资料的要求。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拓展知识点,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常抓不懈,养成学困生预习的习惯
(一)找学困生谈话,端正预习态度。
端正的态度是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保障。而学困生往往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因此,在帮助学困生养成预习习惯时,要经常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上的懒惰思想。
(二)表扬奖励,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喜欢受到表扬是孩子的天性,而学困生因为成绩差,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差,受到表扬的机会就很少,他们就更渴望得到表扬。教师在课堂发言时,可以把一些有关预习内容方面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来回答,有利于提高学困生预习的兴趣。
由于预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工作,学困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松懈偷懒的想法。这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对于完成好的学困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
(三)加强检查力度,避免学困生钻空子。
教师布置了预习,如果事后不闻不问,学困生就会钻空子,偷懒不做。我在检查学困生的预习作业时一般会进行三次检查。
1.课前检查。课前我们要坚持及时检查学困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及时完成的学困生应大力表扬。对于不能及时完成的学困生一方面加强教育,另一方面予以帮助,及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但此时的检查结果只能是学生预习效果的部分体现,到底他们预习得如何,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
2.课中检查。教师上课时要通过学生提问、读课文、听写生字词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困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困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后批改。课后,教师还应将学困生的预习作业及时地收上来批改。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订正。这样,正确的印象才会在学生脑中留存。
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路标,会成为学生一生快乐的源泉。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由于他们年龄小,对预习习惯认识不足,需要教师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我们共同帮助这些学困生尽快找到自己前进道路上的路标、快乐的源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