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楼宇覆盖解决方案浅析

2014-09-10陈文雄池翰贞

移动通信 2014年14期
关键词:双线楼层楼宇

陈文雄+池翰贞

针对室外分布系统解决高层楼宇覆盖问题,首先分析了修正双线模型在高层楼宇覆盖中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测试验证其可用性;最后基于修正双线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天线倾角、楼宇间距离对覆盖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到室外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

高层楼宇 修正双线模型 无线链路仿真

Analysis of Coverage Solutions for High-Rise Buildings

CHEN Wen-xiong, CHI Han-zhen

(Zhongrui Communication Planning & Designing Co., Ltd., Guangzhou 510630, China)

To solve the coverage problem of high-rise buildings based on out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modified double model is firstly analyzed in the coverage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n the availability of this model is verified by tests. Final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the effects of antenna angle and distance between buildings on the coverage are verified, thu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cheme for out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obtained.

high-rise buildings modified double model wireless link simulation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高层楼宇室内覆盖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前期基站天线高度相对高层楼宇较矮,导致高层手机用户会接收到众多强度差异不大的基站信号。而接收信号杂乱、无主服小区、切换频繁等问题,将导致高层住宅用户在拨打手机时会出现通话质量差、掉话率高、接续困难等现象,降低了用户的通话体验。

目前,解决高层楼宇室内网络覆盖问题广泛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1)室内分布系统: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基站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保证室内区域拥有良好的信号覆盖。该方案适用于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封闭性较好的场景,但其缺点为建设投资成本大,无法改善临窗区域的通话问题。

(2)室外分布系统:在居民区内通过新建路灯杆、树木、空调箱等美化天线对楼宇进行覆盖。

(3)宏蜂窝覆盖:调整楼宇周边基站的方向角、下倾角对高层楼宇进行专项覆盖。该方案需要统筹考虑调整对其他手机用户的影响。此外,覆盖效果与距离密切相关,靠近基站的楼宇覆盖效果改善明显,远离基站且封闭的区域则仍然表现为弱覆盖甚至无覆盖。

在实际工程中,应多维度、多方案、灵活地解决高层楼宇覆盖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修正双线模型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测试验证其预测效果,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覆盖效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需要综合考虑天线与楼宇之间的距离、倾角、覆盖目标区域等因素来最终确定室外分布系统的实施方案。

2 无线传播模型

2.1 传播模型选择

无线传播模型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试归纳得出的无线传播损耗与频率、距离、环境、天线高度等变量的数学表达式。设计人员通过传播模型计算空间传播损耗,得出接收信号场强,进而了解其传播效果。选择与场景匹配的传播模型是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室外传播模型(如Okumura模型)与室内传播模型(如Keenan-Motley模型)都不适合信号由室外进入室内到达接收机的情形。

双线传播模型所基于的假设是: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间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视距传播,另一条是地面反射。高层建筑物室内接收信号包含直射信号和经地面或者天花板的反射信号,接收机收到信号为这两者信号的合成信号,因此可以认为其为双线模型的一种典型应用场景。

2.2 传播模型计算

双线模型的路径损耗只与发射机与终端的距离和天线传播电磁波的第一菲涅尔区有关系。ITU-R8/1小组对双线模型进行了修正,其修正模型如下:

(1)

其中,d为天线覆盖范围。中,hT、hR分别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高度,λ为信号波长。当小区覆盖使用的频段f=900MHZ时,则:

(2)

(3)

假设一般小区覆盖天线安装高度hA为1.5m,单楼层高度hF为3m,接收机高度hU为1.5m,则:

(4)

同理可以计算,当f=2 100MHZ时,λ2=1/7,db2=42(3n-1.5)。可见信号频率越高,其对应双线模型中的阈值就越大。一般来说,实际工程中针对高层楼宇的微蜂窝其覆盖半径不会超过100m,天线实际安装距离楼宇在20m左右,室内房间深度不会超过20m,因此在考虑电磁波的工作频率和楼层之间的关系时与ITU-R8/1小组提出的d

天线置于地面时,随着楼宇层数的增加,信号入射角逐渐减小,导致楼层越高,临窗信号可接收范围就越小。双线模型中电磁波入射的最远距离为:

(5)

其中,d1为发射天线至建筑物外墙水平距离;hF为单层楼高;hA为发射天线高度;hV为接收天线高度;n为用户所在楼层数。

由于高层楼宇存在阳台、楼板、室内家具等损耗,导致在利用传播模型进行预测时必须考虑信号的衰减问题。信号的衰减主要是由于信号的穿透损耗引起,为了使损耗因子利于工程中的应用,这里只考虑墙体损耗。假设室外天线无线信号入射角为θ,则楼层及墙穿透损耗因子为:

a(α)=Le+Lg(1-cosθ)2+max(L1,L2) (6)

(7)

其中,Le为室外信号垂直入射θ=0°穿透外墙的损耗;Lg为室外信号掠射θ=90°外墙的附加损耗,则:

L1=nLi (8)

L2=α(ri-2)(1-cosθ)2 (9)

其中,n为室内路径ri穿越隔墙数量;Li为每一隔墙的穿透损耗;α为室内路径无阻挡下的路径损耗因子。各个参数取值如下:

(1)穿透材质为木墙时:Le、Li取4dB;穿透材质为有非金属窗的混泥土墙时:Le、Li取7dB;穿透材质为无窗的混凝土墙时:Le、Li取10~20dB。

(2)Lg取值为20dB,α取值为0.6。

修正双线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PL=40+25lg(L+LX)+Le+Lg(1-cosθ)2+max(L1,L2)

(10)

2.3 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修正双线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某楼宇进行链路计算及网络测试验证。该高层楼宇采用建筑物对面25m处定向板状天线进行覆盖,其中天线高度为1.5m,天线上倾角为30°,天线发射功率为16.8dBm,单层楼高为3m,接收天线高度为1.5m。表1分别列举了测试点的位置,其中θ值为无线电波进入楼层中的倾角,LMAX为无线信号进入楼层内的最远距离,并分别计算了无线信号穿透一、二次墙后室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表1 实测与理论值对比结果

测试点位 一次穿透测试点 二次穿透测试点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5F(θ=61.63°,LMAX=7.6m) -79.3 -77.6 1.7 -100 -96.6 3.4

7F(θ=52.04°,LMAX=5m) -77.1 -76.5 0.6 -99 -96.1 2.9

9F(θ=44.43°,LMAX=3.72m) -76.5 -76.1 0.4 -98.4 -95.6 2.8

10F(θ=41.25°,LMAX=3.3m) -75.1 -75.8 -0.7 -93.1 -95.0 -1.9

11F(θ=38.43°,LMAX=2.96m) -74.4 -75.0 -0.6 -93 -94.1 -1.1

12F(θ=35.92°,LMAX=2.69m) -72.3 -73.6 -1.3 -92.1 -93.5 -1.4

通过表1对比发现,由于无线信号在室内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利用修正双线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和实际测试的实测值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误差范围较小,因此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为室外分布系统无线链路计算的传播模型。

3 双线模型无线链路仿真

为了得到基于修正双线模型下各楼层信号覆盖强度,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无线链路仿真。天线模型采用TR36.814中的天线模型,天线发射功率为10dBm,天线参数如下:

水平方向:

(11)

其中,φ3dB=70°,Am=25dB。

垂直方向:

(12)

其中,θ3dB=10°,SLAV=20dB。

总天线增益:

(13)

其中,-180°≤θ≤180°,-180°≤φ≤180°。

3.1 楼宇整体覆盖效果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不同楼层房间内所接收到的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强度是不同的。为了便于进行对比分析,这里只考虑在建筑物内距离天线侧的窗户2m处的信号强度值,且假设这2m内没有遮挡物。当接收最远距离小于2m时,只考虑信号入射的最远距离,以该入射的距离记为信号入射2m处的信号值。

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天线距离建筑距离20m。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倾角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1可知,不同的天线倾角下,曲线峰值对应不同的楼宇层数。当天线上倾角为30°时,建筑物13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上倾角为35°时,建筑物19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倾角达到40°时,建筑物30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其原因是在不同的上倾角条件下,天线垂直波瓣对应的楼层数不同所致。当建筑物楼层数继续增加时,建筑物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值趋于平稳,但是其信号接收距离为信号入射最远距离(小于2m)。

3.2 距离变化时楼层覆盖效果分析

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仿真分析了在固定楼层处(此处取15层),天线不同距离对接收功率的影响。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距离楼面的距离为变值。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距离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2可知,随着天线距离的不断增大,信号接收功率场强值不断减小。但是当天线上倾角为30°、基站天线距建筑物24m时,建筑物15层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出现一次波峰;而当天线上倾角为35°、基站距离建筑物15m左右时,建筑物15层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出现一次波峰。其原因是由于天线距离楼层距离变化,导致天线垂直波瓣正对楼层不同所致。

4 结论

室外分布系统对高层楼宇进行覆盖时,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作为无线传播模型来进行链路损耗计算。此外,天线的倾角及其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对高层楼宇覆盖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覆盖高层楼宇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的倾角、建筑物内需要覆盖的目标区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按照首先在确定天线允许安装位置前提下,再根据覆盖目标区域选择天线倾角的方法来确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斯. GSM高层网络规划和优化[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 张澜,李佳. 大型住宅小区整体覆盖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1(5): 43-46.

[3] 邓金华,汤伟良,梁俊贤,等. GSM网络高层楼宇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浅析[J]. 硅谷, 2010(22): 115.

[4] 吴杰.高层楼宇GSM网络优化与实现[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2.

[5] 李锦瑞. 城中村综合覆盖方案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2(12): 11-14.endprint

(5)

其中,d1为发射天线至建筑物外墙水平距离;hF为单层楼高;hA为发射天线高度;hV为接收天线高度;n为用户所在楼层数。

由于高层楼宇存在阳台、楼板、室内家具等损耗,导致在利用传播模型进行预测时必须考虑信号的衰减问题。信号的衰减主要是由于信号的穿透损耗引起,为了使损耗因子利于工程中的应用,这里只考虑墙体损耗。假设室外天线无线信号入射角为θ,则楼层及墙穿透损耗因子为:

a(α)=Le+Lg(1-cosθ)2+max(L1,L2) (6)

(7)

其中,Le为室外信号垂直入射θ=0°穿透外墙的损耗;Lg为室外信号掠射θ=90°外墙的附加损耗,则:

L1=nLi (8)

L2=α(ri-2)(1-cosθ)2 (9)

其中,n为室内路径ri穿越隔墙数量;Li为每一隔墙的穿透损耗;α为室内路径无阻挡下的路径损耗因子。各个参数取值如下:

(1)穿透材质为木墙时:Le、Li取4dB;穿透材质为有非金属窗的混泥土墙时:Le、Li取7dB;穿透材质为无窗的混凝土墙时:Le、Li取10~20dB。

(2)Lg取值为20dB,α取值为0.6。

修正双线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PL=40+25lg(L+LX)+Le+Lg(1-cosθ)2+max(L1,L2)

(10)

2.3 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修正双线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某楼宇进行链路计算及网络测试验证。该高层楼宇采用建筑物对面25m处定向板状天线进行覆盖,其中天线高度为1.5m,天线上倾角为30°,天线发射功率为16.8dBm,单层楼高为3m,接收天线高度为1.5m。表1分别列举了测试点的位置,其中θ值为无线电波进入楼层中的倾角,LMAX为无线信号进入楼层内的最远距离,并分别计算了无线信号穿透一、二次墙后室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表1 实测与理论值对比结果

测试点位 一次穿透测试点 二次穿透测试点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5F(θ=61.63°,LMAX=7.6m) -79.3 -77.6 1.7 -100 -96.6 3.4

7F(θ=52.04°,LMAX=5m) -77.1 -76.5 0.6 -99 -96.1 2.9

9F(θ=44.43°,LMAX=3.72m) -76.5 -76.1 0.4 -98.4 -95.6 2.8

10F(θ=41.25°,LMAX=3.3m) -75.1 -75.8 -0.7 -93.1 -95.0 -1.9

11F(θ=38.43°,LMAX=2.96m) -74.4 -75.0 -0.6 -93 -94.1 -1.1

12F(θ=35.92°,LMAX=2.69m) -72.3 -73.6 -1.3 -92.1 -93.5 -1.4

通过表1对比发现,由于无线信号在室内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利用修正双线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和实际测试的实测值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误差范围较小,因此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为室外分布系统无线链路计算的传播模型。

3 双线模型无线链路仿真

为了得到基于修正双线模型下各楼层信号覆盖强度,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无线链路仿真。天线模型采用TR36.814中的天线模型,天线发射功率为10dBm,天线参数如下:

水平方向:

(11)

其中,φ3dB=70°,Am=25dB。

垂直方向:

(12)

其中,θ3dB=10°,SLAV=20dB。

总天线增益:

(13)

其中,-180°≤θ≤180°,-180°≤φ≤180°。

3.1 楼宇整体覆盖效果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不同楼层房间内所接收到的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强度是不同的。为了便于进行对比分析,这里只考虑在建筑物内距离天线侧的窗户2m处的信号强度值,且假设这2m内没有遮挡物。当接收最远距离小于2m时,只考虑信号入射的最远距离,以该入射的距离记为信号入射2m处的信号值。

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天线距离建筑距离20m。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倾角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1可知,不同的天线倾角下,曲线峰值对应不同的楼宇层数。当天线上倾角为30°时,建筑物13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上倾角为35°时,建筑物19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倾角达到40°时,建筑物30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其原因是在不同的上倾角条件下,天线垂直波瓣对应的楼层数不同所致。当建筑物楼层数继续增加时,建筑物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值趋于平稳,但是其信号接收距离为信号入射最远距离(小于2m)。

3.2 距离变化时楼层覆盖效果分析

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仿真分析了在固定楼层处(此处取15层),天线不同距离对接收功率的影响。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距离楼面的距离为变值。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距离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2可知,随着天线距离的不断增大,信号接收功率场强值不断减小。但是当天线上倾角为30°、基站天线距建筑物24m时,建筑物15层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出现一次波峰;而当天线上倾角为35°、基站距离建筑物15m左右时,建筑物15层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出现一次波峰。其原因是由于天线距离楼层距离变化,导致天线垂直波瓣正对楼层不同所致。

4 结论

室外分布系统对高层楼宇进行覆盖时,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作为无线传播模型来进行链路损耗计算。此外,天线的倾角及其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对高层楼宇覆盖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覆盖高层楼宇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的倾角、建筑物内需要覆盖的目标区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按照首先在确定天线允许安装位置前提下,再根据覆盖目标区域选择天线倾角的方法来确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斯. GSM高层网络规划和优化[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 张澜,李佳. 大型住宅小区整体覆盖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1(5): 43-46.

[3] 邓金华,汤伟良,梁俊贤,等. GSM网络高层楼宇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浅析[J]. 硅谷, 2010(22): 115.

[4] 吴杰.高层楼宇GSM网络优化与实现[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2.

[5] 李锦瑞. 城中村综合覆盖方案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2(12): 11-14.endprint

(5)

其中,d1为发射天线至建筑物外墙水平距离;hF为单层楼高;hA为发射天线高度;hV为接收天线高度;n为用户所在楼层数。

由于高层楼宇存在阳台、楼板、室内家具等损耗,导致在利用传播模型进行预测时必须考虑信号的衰减问题。信号的衰减主要是由于信号的穿透损耗引起,为了使损耗因子利于工程中的应用,这里只考虑墙体损耗。假设室外天线无线信号入射角为θ,则楼层及墙穿透损耗因子为:

a(α)=Le+Lg(1-cosθ)2+max(L1,L2) (6)

(7)

其中,Le为室外信号垂直入射θ=0°穿透外墙的损耗;Lg为室外信号掠射θ=90°外墙的附加损耗,则:

L1=nLi (8)

L2=α(ri-2)(1-cosθ)2 (9)

其中,n为室内路径ri穿越隔墙数量;Li为每一隔墙的穿透损耗;α为室内路径无阻挡下的路径损耗因子。各个参数取值如下:

(1)穿透材质为木墙时:Le、Li取4dB;穿透材质为有非金属窗的混泥土墙时:Le、Li取7dB;穿透材质为无窗的混凝土墙时:Le、Li取10~20dB。

(2)Lg取值为20dB,α取值为0.6。

修正双线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PL=40+25lg(L+LX)+Le+Lg(1-cosθ)2+max(L1,L2)

(10)

2.3 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修正双线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某楼宇进行链路计算及网络测试验证。该高层楼宇采用建筑物对面25m处定向板状天线进行覆盖,其中天线高度为1.5m,天线上倾角为30°,天线发射功率为16.8dBm,单层楼高为3m,接收天线高度为1.5m。表1分别列举了测试点的位置,其中θ值为无线电波进入楼层中的倾角,LMAX为无线信号进入楼层内的最远距离,并分别计算了无线信号穿透一、二次墙后室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表1 实测与理论值对比结果

测试点位 一次穿透测试点 二次穿透测试点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测试值/dBm 理论值/dBm 差值/dBm

5F(θ=61.63°,LMAX=7.6m) -79.3 -77.6 1.7 -100 -96.6 3.4

7F(θ=52.04°,LMAX=5m) -77.1 -76.5 0.6 -99 -96.1 2.9

9F(θ=44.43°,LMAX=3.72m) -76.5 -76.1 0.4 -98.4 -95.6 2.8

10F(θ=41.25°,LMAX=3.3m) -75.1 -75.8 -0.7 -93.1 -95.0 -1.9

11F(θ=38.43°,LMAX=2.96m) -74.4 -75.0 -0.6 -93 -94.1 -1.1

12F(θ=35.92°,LMAX=2.69m) -72.3 -73.6 -1.3 -92.1 -93.5 -1.4

通过表1对比发现,由于无线信号在室内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利用修正双线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和实际测试的实测值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误差范围较小,因此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为室外分布系统无线链路计算的传播模型。

3 双线模型无线链路仿真

为了得到基于修正双线模型下各楼层信号覆盖强度,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无线链路仿真。天线模型采用TR36.814中的天线模型,天线发射功率为10dBm,天线参数如下:

水平方向:

(11)

其中,φ3dB=70°,Am=25dB。

垂直方向:

(12)

其中,θ3dB=10°,SLAV=20dB。

总天线增益:

(13)

其中,-180°≤θ≤180°,-180°≤φ≤180°。

3.1 楼宇整体覆盖效果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不同楼层房间内所接收到的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强度是不同的。为了便于进行对比分析,这里只考虑在建筑物内距离天线侧的窗户2m处的信号强度值,且假设这2m内没有遮挡物。当接收最远距离小于2m时,只考虑信号入射的最远距离,以该入射的距离记为信号入射2m处的信号值。

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天线距离建筑距离20m。

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倾角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1可知,不同的天线倾角下,曲线峰值对应不同的楼宇层数。当天线上倾角为30°时,建筑物13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上倾角为35°时,建筑物19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当天线倾角达到40°时,建筑物30层处接收信号场强值最佳。其原因是在不同的上倾角条件下,天线垂直波瓣对应的楼层数不同所致。当建筑物楼层数继续增加时,建筑物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值趋于平稳,但是其信号接收距离为信号入射最远距离(小于2m)。

3.2 距离变化时楼层覆盖效果分析

当天线置于地面时,仿真分析了在固定楼层处(此处取15层),天线不同距离对接收功率的影响。仿真参数如下:单楼层高度hF取3m,发射天线高度hA取1.5m,接收机高度hU取1.5m,窗户高度取2m,天线发射功率10dBm,距离楼面的距离为变值。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距离下接收功率仿真图

由图2可知,随着天线距离的不断增大,信号接收功率场强值不断减小。但是当天线上倾角为30°、基站天线距建筑物24m时,建筑物15层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出现一次波峰;而当天线上倾角为35°、基站距离建筑物15m左右时,建筑物15层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出现一次波峰。其原因是由于天线距离楼层距离变化,导致天线垂直波瓣正对楼层不同所致。

4 结论

室外分布系统对高层楼宇进行覆盖时,可以选择修正双线模型作为无线传播模型来进行链路损耗计算。此外,天线的倾角及其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对高层楼宇覆盖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覆盖高层楼宇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天线的倾角、建筑物内需要覆盖的目标区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按照首先在确定天线允许安装位置前提下,再根据覆盖目标区域选择天线倾角的方法来确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斯. GSM高层网络规划和优化[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2] 张澜,李佳. 大型住宅小区整体覆盖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1(5): 43-46.

[3] 邓金华,汤伟良,梁俊贤,等. GSM网络高层楼宇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浅析[J]. 硅谷, 2010(22): 115.

[4] 吴杰.高层楼宇GSM网络优化与实现[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2.

[5] 李锦瑞. 城中村综合覆盖方案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2(12): 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线楼层楼宇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电梯的升与降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高职动漫专业双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