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锚定效应与事件驱动策略的逻辑

2014-09-09刘钊

股市动态分析 2014年33期
关键词:轮盘锚定店家

刘钊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纳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只会出现10和65两个数字的轮盘,每转一次轮盘,便请参与者回答问题:“联合国中,非洲会员国的数量占所有会员国的数量的比例最有可能是多少?”按理说,轮盘的数值不会对答案有什么影响。但实验结果却惊人的发现,轮盘转到10时,答题者的平均答案是25%,转到65时,平均答案是45%。也就是说,一个与问题毫不相关的数值居然影响了被测试者的答案!

上述实验描述的就是锚定现象。锚定现象的含义是:人的决策会受到毫不相干的所谓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并产生有偏差的认识。

锚定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商场中顾客与店家的讨价还价,店家一开始就报出很高的价格,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顾客的心理预期,使得最终成交价偏高。而一些聪明的顾客也会在最初砍价砍得很低,反过影响店家,降低成交价格。

在证券市场,锚定效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这其中的“锚”,就是证券当前的市场价格。换句话说,证券市场存在“价格粘性”,当我们无法判断新信息对证券价格的真实影响时,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参考它现有的市场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比例。

更具体一点,假如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真实营收总量和利润增长已经达到了2800点水平时,我们的反应总会是慢一拍,因为我们习惯于站在现有的指数点位2200点上,去估计大盘的涨幅,是2300,2400,还是2500?这种行为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2200点这个实际存在的锚,一定在或多或少“拖累”着指数迅速上涨到合理点位。投资者总记得最近的指数点,而忘记了四年前的3000点,忘记了在那个时候,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盈利预期可能大大低于当前水平。除非有分析师不厌其烦的撰写分析文章,提高“3000点”甚至更高点位在大众媒体上出现的词频,潜移默化的挪动投资者心中的锚,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真实价格水平。说得通俗一点,“喊3000点的人多了,指数的点位自然就上去了。”

锚定效应的另一个推论是,当有真正的利好消息到来时,股票价格总是“犹豫不决”地慢慢才涨到位。这使得很多做“事件驱动”的策略得以成行。我曾经问过一些在海外市场做“事件驱动”的朋友:“利好消息公告后资金才进场,那时还有机会吗?难道股票价格不会在恢复开盘后就一步涨到位?”我得到的答案是,在海外市场,基于事件的投资机会很多的,虽然也有一些案例会发生亏损,但大概率上仍有正收益。基于这一逻辑,我们的量化投资团队研究了不少A股市场的事件驱动策略,发现了一些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方法,并加入到我们的量化策略库中去。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锚定效应是一种基于广泛人群共同行为特征的统计现象,事件驱动策略的合理性也只能存在于大样本中。为了实现这一概率上的胜利,我们一定要分散投资,扩大事件样本的容量。这也是几乎所有量化投资策略所必需坚持的方法。

猜你喜欢

轮盘锚定店家
锚定目标任务 谱写崭新篇章
锚定三个聚焦 深化专项整治
南京浦口区锚定消险除患 强化两个根本
COF-42: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某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轮盘模拟疲劳试验件设计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遇上了行家
多地查缴“牙签弩” 央视:仍有店家偷偷卖
基于ANSYS的轮盘转子模态影响因素分析
秀才写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