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不得“好活”
2014-09-09张田勘
张田勘
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内首次发布成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北京市18岁组人群健康预期寿命为40 .17剩余年,其中男性为43.40剩余年,女性为38.06剩余年。这一结果意味着,一名18岁的北京人,预期可在健康状态下平均活到58岁以上,之后其生命可能会陷入疾病、残疾等非健康状态。
打折的长寿
如果以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预期寿命达81.51岁计算,那么,其58岁以后的23.51年将是在疾病和残疾等非健康状态中度过的。而且,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长于男性,而女性的健康剩余年却少于男性,则意味着女性比男性要苟活的时间更长,因而对生活质量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甚至会让人产生苟活不如早死的想法。
北京的人文环境和保健水平是全国一流的,这也意味着如果平均到全体中国人,则中国人在1/4的时间里都是不健康的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实际上,中国人在一生中不健康的时间会更长。对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们即便活到82岁以上,也算不上真正的长寿,只能说是一种打折扣的长寿。
长寿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理想,但是,长寿的意义不止在于活着,更在于“好活”,即健康地活着。如果仅仅是活着,但疾病缠身,就是一种苟活,有时,苟活还会让人陷于生不如死的境地。所以,仅仅追求长寿,只是给生命以时间;但是追求高质量地活着,则是给时间以生命,所以“好活”才是长寿应有的境界和最高理想。
西方人的“好活”时间更长
除了男性与女性的“好活”与苟活的对比外,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比较也引人注目。北京人的“好活”时间短于西方人,但苟活时间却长于西方人。发达国家的健康预期寿命研究结果显示,其公众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活着与“好活”)之间的年岁只相差10岁左右,但北京人相差18岁左右。也就是说,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西方人的苟活时间少于北京人,因而他们的生命质量更高。
慢性病让国人不能“好活”
显然,上述研究结果和对比不仅仅是针对北京人,而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在“好活”的时间上输给了发达国家的公民呢?
一些常见的疾病是让中国人在58岁以后苟活的重要原因,而且常见慢性疾病是缩短健康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例如,恶性肿瘤(癌症)、关节炎和多种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让中国人不能“好活”,因为慢性疾病的折磨不止是让自身痛苦,也让家人烦恼,还让个人和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更从物质和精神上降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以高血压为例,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是让人眼花头晕、头痛、气短、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而且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卒中、肾衰、眼盲、血管破裂和脑受损等。这些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严重,所以,仅仅是高血压一项因素就会让中国人在生命的后1/4阶段活得很痛苦。
更深入和更多的研究发现,让中国人在58岁以后就不能“好活”的原因,其实在人们的青少年时期就埋下种子,甚至开花结果了。在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亦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北京近年对肥胖学龄儿童的健康评估结果显示,肥胖儿童中的高血压检出率为30%,儿童高血压患者中超过40%可发展为成年高血压。同时,血脂异常呈现低龄化,男性18~29岁血脂异常检出率达到了21.8%。而7~13岁之间的青少年患上颈肩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良生活方式让国人陷于苟活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提出过社会行为,也包括个人行为,与预期结果相悖的5种原因,即有限认知、判断失误、急迫利益、价值取向和预言作用。这每一个因素都与人们的“好活”或苟活有关。
有限认知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限认知包括生物医学和其他学科对健康和疾病原因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是否能通过广泛的科学传播抵达公众,从而让公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富贵以后或收入提高后应当如何吃和行的问题,就突出地体现了有限认知的因素。
收入水平提高,尤其是富贵以后的人们选择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样,有钱后的人们再也懒得走路和骑自行车了。于是,脂肪只进不出(没有通过运动来消耗),结果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不请自来。而且,这种行为的后果并非只困扰中国人,而是困扰全世界的人。一项时间超过30年、空间跨度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经达到了21亿人,这差不多相当于30%的地球人口。
而肥胖的结果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更显著。肥胖以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后果的延伸便是,中国人在58岁以后陷于苟活。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压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伏笔了,到30岁以后则开始出现症状。在高血压形成的生活方式中,吸烟、饮食和运动是三种重要原因。
吸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中就包括导致高血压。烟草中含有剧毒物质尼古丁。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加速心脏跳动,并使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只要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就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mmHg。每日吸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就更容易引起高血压。
由此看来,中国人在生命的后四分之一苟活,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不仅在生命早期,而且是终其一生都不健康。
因此,要从苟活转变为“好活”,就要扩大认知,并改变生活方式。
预防尚未成为国人的自觉行为
拥有健康和预防疾病最重要的一环,是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即一级预防。比较起来,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也是中外有别,这也解释了中国人为何不易获得真正的长寿。
烟草消费不仅与高血压有前,也与癌症有关。但是,在对待烟草的问题上,中国人的意识和行为至少落后50年。
1964年1月11日,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卢瑟·特里(Luther Terry)博士发布了1964年年度局长报告。报告援引关于吸烟所进行的7000多项研究,首次认定吸烟会导致男性并很可能导致女性患上肺癌,并且认定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有可能的病因。
此后,美国采取了强大的控烟举措和控烟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人员的预测是,控烟将不仅让公众降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肺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1965年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在香烟包装上明确危害健康的标记,后来,更严格的规定相继出台。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认为,控烟是“现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共健康运动”。美国50年的控烟努力已经让800万美国戒烟者每人延长了约19.6年的寿命。这些人多活的寿命总计起来共获得了1.57亿年的寿命。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统计学家霍尔福德(Theodore Holford)等人在一篇文章中以数量统计证实了控烟的成果。他们通过比较1964年控烟政策实施以来的美国人预期寿命,发现控烟行动仅在美国就避免了至少800万未成年人死亡,让这些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约20年。与此同时,控烟在让美国人延长寿命的同时,也让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由于戒烟,人们的高血压和癌症减少了,人们不仅少受疾病的困扰,而且精力更加充沛。
但是,中国的控烟直到现在也不尽如人意。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进展报告》透露,中国控烟10年,但基本是失败的。
世界卫生组织得出这个结论有大量的证据和数据。中国签署《公约》的前一年(2002年),中国卷烟产量为1.75万亿支。但是,到了2012年(控烟10年),中国的卷烟产量却达到2.58万亿支,增加了近50%,占全球产量的43%,超过了全球另外9个烟草生产大国产量的总和。
一项国家卫计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生的吸烟率(有烟烟草)超过6%,其中男生为10.6%,女生为1.8%。同时,现在吸烟的初中生中,有三成已存在烟草依赖。然而,在中国很多地方,初高中生的吸烟比率远远大于这个数值。对安徽、贵州、云南等省的调查表明,有3成的中学生吸烟或尝试过吸烟。
即便以中国的初中生有6%的人吸烟计算,这一数字也已为未来中国庞大的吸烟人群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中国吸烟人群数量始终维持在3亿以上,中国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人群高达7.4亿,成为全球之冠。
中国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每年在140万人左右,占全球总数的约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吸烟还毁掉了中国人后1/4生命时间的健康。
对高血压的防治也重在一级预防,即从生活方式上预防。中国和美国都有预防高血压指南。而且其中一些生活方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中国人显然做得并不好。
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高血压的进展、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并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
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有5种做法和标准。一是少吃钠盐,每人每日6克;二是控制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应小于24;三是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四是低脂饮食,每人每天食用植物油25克(半两)、肉类50~100克(1~2两)、蔬果500克,蛋类每周5个;五是戒烟限酒,要彻底戒烟,可少量饮酒(每天饮酒量的上限为白酒50毫升、葡萄酒100毫升、啤酒300毫升)。
但是,这5个方面中国人做得并不好,仅以食盐为例,中国人的摄盐量就远远超过每日6克,而且北方人的盐超量摄入高于南方人。北方人每天吃盐12~18克,南方人为7~8克。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盐14.6克至28克的日本北部、韩国、中国、哥伦比亚、葡萄牙等国,高血压发病率很高,日本北部以28克排在榜首,其高血压发病率为38%,而每天只吃3克至3.5克盐的爱斯基摩人基本上不发生高血压。
中国人在控烟、控盐方面以及其他一级预防方面做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烟和盐摄入超量等造成的健康危害不会直接而迅速体现出来,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慢慢麻痹。例如,即便有高血压,大多数患者也不会有症状,因此,既疏于预防,更不愿治疗。
中国人要让自己的后1/4生命变得健康,生活有质量,让长寿成为真正的长寿,首先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