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做子女的微信好友
2014-09-09刘洪波
刘洪波
网络时代,世界其实也不平。例如父母和子女,在网上无法平。有一家媒体随机采访,“你是否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加为好友后你会不会拉黑”,结果60个样本中,17位子女将父母加好友,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
60人中,只有3位父母真正成为子女的微信好友,比例仅为5%。加入好友而拉黑,不让父母看到自己说了些什么,这是“礼貌性接纳”,实质还是拒绝。能看到子女朋友圈并经常互动的只有1人,绝对的极个别。极个别,就是例外,就是不可复制,无须去研究“成功经验”了。
社交圈层就是人的社会皮肤,子女与父母各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会也不必对子女开放全部的社交圈子,子女也如是。微信朋友圈,就是朋友共享心情和经历的地方,父母大可不必进入。
虽说父母可以像朋友一般交往,但朋友也是分类的,一个人与这一群朋友和那一群朋友分别交往,两群朋友可能互不交叉。何况父母与子女的“朋友”,不过是貌似朋友而已。多数情况下,父母与子女的“朋友关系”,也就是父母真诚然而错误地认为与子女成了朋友,或者仅仅用“我跟儿子是朋友”来表明自己的“新式家庭”。至于子女,大多也就礼貌性地认可跟你朋友关系的存在吧!就像礼貌性地加上微信好友一样,朋友还是父母,他们不会糊涂的。
“我多想成为我儿子的微信好友啊”,这是一些父母的心声,但基本上不会有子女呼唤“多想成为父母的微信好友”。这不只体现了子女独立性和父母不安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还有现时代正加速朝向“后喻文化”发展、长辈越来越失去文化权威性的因素。在35岁等于“功能性老年”的时代,青年、子女变得更有文化引领性。
你为什么想成为儿子的微信好友?你是否想跟儿子的朋友一起熬夜、看球、喝酒、翘课,是否想跟儿子的朋友一起去求职、失败、孟浪、青春感伤或荒唐,是否想跟儿子的朋友一起聊天、恋爱、想入非非,是否想跟儿子的朋友们坐在同一张咖啡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是否想加入儿子所有的QQ群看他跟谁在暗送秋波、暧昧往来?这些你都不会,但为什么就希望成为儿子的微信好友?
父母与子女并非没有交往的途径。见面、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无不可以,这样一对一,没有什么不好。但你不能希望加入子女的朋友圈,这不只是给子女不适应,而且让子女的朋友们无法接受。大叔有大叔的圈子,大妈有大妈的圈子,没有必要硬往年轻人的圈子里扎。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世界,请尊重各自的隐私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微博或者微信写了些什么,是否也不想让孩子看到?成长的路上有些东西是必然经历的,作为父母在不远处观望就好了。即使你好意无边,但就是不行,子女也难以接受。这些不是因为子女“害怕受到束缚”,而是气味不对,大家尴尬,你应该打退堂鼓。此时,家长也应该反思,努力探索并改进和孩子相处之道。
大多情况下,父母加孩子的微信好友,无非是想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的情况。但如今的孩子渴望情感上的独立,他们希望通过微信这种形式更多地与同学、朋友进行互动,建立自己情感宣泄的渠道,而不是家长。因此,家长应通过其他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不应通过微信对孩子监控。父母不要太多介入子女的交往圈子,不要申请加入子女的微信好友,这应该作为一个礼仪。如果子女邀请你成为微信好友,觉得这不影响他和他的朋友交往,可以除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