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春刀》:崛起的武侠电影

2014-09-09烟花醉

商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春刀武侠江湖

烟花醉

当今电影市场早已沦为了动作片与战争片的天下,侠义之情荡然无存,只寄希望于炫酷骇俗的动作和宏伟浩大的场面,来达到拉升票房的目的。《绣春刀》难得之处在于。一方面遵循了最常见的复仇型故事主线,另一方面却旁征博引,为剧情加料。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一切是静止的,听不见声音,但好像感到了寒冷的天气,微微潮湿的风拂面,大雪纷飞。镜头避开人物转到这里的时候,你隐约知道一座城即一个武林,城郭内外,水流水的,雨下雨的,风吹风的,各人活各人的。扫街,叫卖,干农活,有那么多人不用去拿着武器对决,没有大责任和自我使命感。此时,岸上正有人在交手,刀力劲猛,招式绝断。

这就是武侠在我眼中所应有的魅力和特色,《绣春刀》的确做到如此。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十分别致的电影,观后感觉远远超过了最初对电影的预期,新锐导演路阳竟然创作出这样一部令人惊艳的武侠作品,算是给本以为已经穷途末路的武侠片,带来了新的崛起希望。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武侠作品,张震、王千源、李东学三兄弟的武打镜头均令人称道,而刘诗诗的角色也如酵母般发酵,推进着整个故事的前进……从主角到配角,几乎每个角色都表现不俗,然故事本身并无大起大落,但起承转合堪称娴熟,在场面调度方面掌控力很强,在动作指导的协助下,兵刃的设计与使用更出乎意料,令人不得不佩服路阳导演功课之备,及对演员特质的开发与取舍。

不得不说,最开始时对这部电影并不看好,但观后效果奇佳。影片前期宣传实在有点鬼打墙,也许是影片被忽略的主要原因之一。曾经为《十二生肖》、《无人区》、《黄金大劫案》等进行电影配乐的音乐指导王宗贤老师在《绣春刀》中为电影配乐,一篇丝丝入扣的诡秘氛围贡献了雅俗共赏的格调,阴郁亦不失破晓时的温存,寂静逼人时繁冗的情感被底噪无限放大,以达到充分调动观众情绪的目的。

在电影《绣春刀》的电影文本中,一个基本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情节就是兄弟情以及穿插其中的各类儿女情、国仇家恨等等诸如此类,这种电影叙事的套路并不十分稀奇,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老套的故事情节。但不得不承认,在以往的国产武侠电影中,兄弟情和复仇的纠结,尤其是复仇的主题在开始的情节指认中,只是作为推动主人公为了报仇而寻遍名师拜师学艺,乃至最终报仇雪恨的基本线索而出现的。而在《绣春刀》中,路阳在阐述这个故事时,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兄弟情以及为兄弟报仇等浅显的道理,更多的是对主人公自己身份的认同。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的认同、江湖的认同、成人的认同乃至最终秩序的认同,这种众多权力的认同或压制让主人公安定的身份危机成为了一个焦虑的事实,最终也成为了得知兄弟被人杀害乃至接下来复仇的重要推动力。

风风雨雨的江湖,不由自主的人生。江湖始因利益,却打开了一个极度具有味道的世界,是由高强的武功、纠缠的人性、鲜明的性格、独特的人物所编织成的武侠网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哪些不同,哪些世界观是我们默许的,是那个世界改变不了的,哪些是那个世界吸引我们的地方,我们在江湖的恩怨中抒发了我们不能表达的东西。

江湖中,有两种人是可贵的:一是将利益明晰表现的真小人,并有自我的利益原则。一是坚持原则不惜克服自我利益的真君子。两种人在现实社会中似乎很难见到,而这也是现实社会人寻求解脱而不得的原因,我们多多少少有羁绊。江湖中还是以中间的人居多,也是因为夹杂着人性,江湖才有爱恨情仇和故事的推演。

影片中很多人是这样的:大哥卢剑星一边为了升官一边却又苦于没钱应付打通上下官吏的程序,最终被诬陷揭穿买官后的那份无奈和羞辱;二哥沈炼一边为了让三兄弟都能够如愿以偿隐瞒魏忠贤的生死,最终招来杀身之祸,一边又希望替心爱的周妙彤赎身过上安稳的生活;三弟靳一川一边痛恨数次威胁自己的师兄,一边却又在最后生死关头为师兄挡枪甘心受死……而所有的所有,都在最终二哥用其他两位已经死去的兄弟的兵器战斗,虽只_人却满满的三人汇聚,沈炼的人物形象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片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其难言之隐,都有其多面性。有的人经常质问上天的不公,在危难面前因为犹豫断送了更多的希望,然而真正的勇士,是承受那源源不断的伤痛,让行动和思维更加冷静的人。

上帝的旨意不为我们所理解,其意思就是让我们把握当下我们能够把握的事情,让不可把握的事情单单存在着,经历那累累伤痛,却不认同它们。江湖教会我们事实,也催赶着我们走出当下。

全片笼罩在导演独特的武侠观之下,散发出别具一格的武侠思路,即讲究快、准、真实的镜头和动作设计。为了表现快和准,导演常常不拍人物的运动,而是用几个一秒左右的极短镜头,近距离拍摄武器的运动后,接一个表现出手效果的镜头,比如被架在脖子上的刀,刚出鞘的刀等等,以节奏的变化凸显招式的凌厉。电影武术的设计,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界定高低之允而是更在乎时机和智慧的掌握,其根本点在于视觉和触觉的瞬间感悟,在比斗的过程中,抓住最重要的那一刻,对敌人进行致命的打击。除了在武功上追求智慧之外,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也或深或浅地流露出哲理的味道,例如“机会来了,接住就能翻身”最得我心,也完全体现了现今社会的一番道理。

纵观整部电影,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一部严谨精致的电影作品。精研细磨的曲折剧情,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悬疑、也有笑点,呈现出一部接近完美的武侠大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3D、IMAx等视觉效果被一次次运用到电影上,但这也为粗制滥造提供了机会,近几年来很难找到一部如同《绣春刀》一般的电影,将种种创作因素组合到一起,联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影片一气呵成,并无协作隔阂之感。它恰当地理顺了诸多关系,大盘不散,细处动人,造型为角色添彩,动作为情绪铺张,涉及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场场武打特点鲜明,顺延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令人难忘。

当今电影市场,古装片市场早已沦为了动作片与战争片的天下,侠义之情荡然无存,只寄希望于炫酷骇俗的动作和宏伟浩大的场面,来达到吸引关注、拉升票房的目的。快餐时代的电影市场,不断更新换代的观影人群,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都给武侠片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绣春刀》难得之处在于,—方面遵循了最常见的复仇型故事主线,另—方面却旁征博引,为剧情加料。

在坚持“侠义”本质的基础上,付诸更多的可看性元素,创作出非同以往,可看性更强的武侠片,《绣春刀》的创作思维,值得后来者深入探讨和借鉴。

两年磨—刀,值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春刀武侠江湖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爱的江湖
电影
《绣春刀·修罗战场》谱写暗黑新武侠
Brotherhood of Blades
相忘于江湖